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2021高三标点符号运用训练(2)

发布于:百学网 2020-08-31

2021高三标点符号运用训练(2)

  1.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近一时期,[甲]广东省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了以“高热、干咳、白细胞正常或偏低、肺部X线有片状浸润性阴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非.典型肺炎病例。

  [乙]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这样的人尽管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丙]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不相信神圣的人,必为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A.甲 B.乙 C.丙

  解析 乙句中第一个逗号应放在后引号外。

  答案 B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甲]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乙]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二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市、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丙]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A.甲 B.乙 C.丙

  解析 丙句中的第三个逗号改为顿号。

  答案 C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甲]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我试图选择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因此我提倡并创作轻诗歌。[乙]我所说的轻并非纯粹的游戏人生和享乐,而是追求心灵的轻松和自由,过自我宽松的日子。而这种感觉会导致行为的选择更富有人性和潇洒。一个人自己活得很累,会使你周围的人和社会也感到很累。[丙]如果说,我能有益于他人和群体,就是因为我能释放出这种轻松的气息,使别人和我有缘相聚(无论多么短暂)都能感到快乐。

  A.甲 B.乙 C.丙

  解析 甲句中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内。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5分)

  或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风霜雪雨洗礼后的坚强。风雨能够磨炼我们的性情,霜雪能让我们变得从容坦然,命运在磨难中千回百转,生命在挫折中隽永。[甲]那么,就算做一棵小草,也要向着阳光努力地生长;就算是一条彩虹,也要在雨后照亮天空;就算是一片叶子,也要找寻属于自己的春天。用一颗禅心看世界,是人生的大智慧,禅机蕴藏于万象之中,善是禅之根本,学会用淡泊宁静的心境,去应对一切悲喜磨难,从容自若。[乙]荣辱不惊,淡看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笑望云卷云舒。痛苦使我们学会成长,泪水教会我们如何去遗忘。行亦禅,坐亦禅,在心灵的一片净土上,用云水禅心来扫荡,浩渺的江湖里,心中始终有一盏明媚的灯火,[丙]你就不会迷失了人生方向,幸福就会源源不断,隽永绵长。

  4.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千回百转 B.从容自若 C.扫荡 D.始终

  解析 扫荡一指军事行动,二指荡平、彻底清除之意。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处用“涤荡”更恰当。

  答案 C

  5.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乙处第二个逗号改成分号。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因此两分句间应用分号。

  答案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5分)

  [甲]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苦禅谨记老师的这句话,因此他学的是老师独到的艺术匠心,而不是简单地描摹老师的艺术样式。在绘画体裁上,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万虫”“百鸟”寄托了齐白石对自然生活的感念。而李苦禅则有意避开老师常画的风物,更强调对象的象征意义,赋予对象某些人格内涵。如综合了鹰、鹫等多种猛禽特点的“雄鹰”形象,是阳刚的化身;风中伫立的劲竹是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雪侮霜欺芳益烈”的白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

  [乙]李苦禅对《易经》很感兴趣,他在绘画中追求一种“禅境”,齐白石赞扬他“能将有法为无法”。齐白石爱画暮鸦归林,从鸟的朝飞暮还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丙]李苦禅每临自然生机景象,往往喃喃念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体裁 B.赋予 C.刚正不阿 D.坚贞不屈

  解析 体裁是指文体,此处意为绘画素材,应为题材。

  答案 A

  7.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丙处最后的句号应放后引号后面,因为本句的引用属于部分引用。

  答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5分)

  [甲]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发现和品评:株长达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这种攀缘缠绵、身材高挑的竹子,如果遇到一只鸟落到竹梢上,竹竿便会很优美地倾伏下来,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产生难以名状的奇妙美感。[乙]画家最痴迷的是马来甜龙竹。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犹如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它裸露出褐色的根茎,根茎上的须根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丙]须根生长非常有规律,均匀地向下舒展开去,即使交织到一起也错落有致;根部的竹节长势有别,或长或短,使得竹节上的须根有了韵律般的疏密。次序井然的须根和纵横交错的枝叶把整个马来甜龙竹装扮得风情万种。

  8.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品评 B.千篇一律 C.难以名状 D.即使

  解析 “品评”意为评论高下、优劣。应为“品味”。

  答案 A

  9.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甲处最后的冒号应为句号。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5分)

  到了黄昏,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甲]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蚕叶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啮殆尽。灯光照着的地方,依稀可见晶亮的雨丝倏忽而逝,天地也仿佛由无数雨丝连接起来了。

  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置的乐器。一旦雨滴纷至沓来,瓦的音乐就叮叮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实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乙]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雨势减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激战过后的短暂休憩。[丙]雨声大概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乐,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重章叠句又似包罗万象,而那些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地演奏着,听雨人的脑海中便漫漶出不尽的情意。听雨,就是听灵魂对话,听真情奔泻,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

  10.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倏忽而逝 B.纷至沓来 C.实足 D.休憩

  解析 实足,确实足数的,涉及到数量。不合语境。应为“十足”,意为达到充足的程度或完全的地步,也指成色纯。此处强调“韵味”,应用“十足”。

  答案 C

  11.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乙处“激越”后应用逗号,不能用分号。

  答案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5分)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甲]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片刻我们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赫然在目。

  [乙]这是世界上ZD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奉若神明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丙]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这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

  1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细密 B.赫然在目 C.奉若神明 D.端详

  解析 奉若神明,崇拜得像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顶礼膜拜”,意为比喻非常崇拜、敬仰。

  答案 C

  1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乙处,第二个逗号改成顿号。

  答案 B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