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市第一中学2014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发布于:百学网
2013-10-28
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文中把“不娶无子”列为ZD的不孝的原因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2.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秦始皇为了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秦始皇为了自己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秦始皇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3.秦朝的下列权限中属于九卿之一的“典客”的是
A.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B.掌刑法
C.掌少数民族事务 D.掌器物制造
4.有学者指出:(西汉初期)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中外朝制度 B.刺史制度
C.郡国并行制度 D.郡县制
5.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需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6.魏晋时期,以“门第族望”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这主要是因为
A.乱世混战需取得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支持
B.国家行政组织的瘫痪
C.乡党舆论被官僚家族支配
D.名门子弟能力超群
7.《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行政管理 B.访贫问苦
C.监察官吏 D.缉捕侦查
8.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答:“金榜题名,”有人说:“功成名就。”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快活”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9.伊索克拉底说:“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下列能够体现雅典人精神面貌的是
①漫长的海岸线,风光旖旎 ②集体管理的民主制度
③人文精神 ④泽被后世的法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0.据《民法大全》记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表现了它的局限性
C.说明《民法大全》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11. “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需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这主要反映了美国 1787 年宪法的
A.联邦制原则 B.民主原则
C.平等原则 D.制衡原则
1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
A.采取联邦制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实行两党制 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13.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德意志)这个巨型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主要反映了德意志
A.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B.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C.恢复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D.建立了许多自由城市
1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15.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16.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这两个强盗是指:
A、英国、美国 B、英国、法国
C、俄国、美国 D、日本、美国
1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这两个美丽的城市在中国近代曾备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一个法国商人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在苏州、杭州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18.《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A.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
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
19.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刻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明夷待访录》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孔子改制考》
20.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煮豆燃箕”是指
A.北伐失利 B.安庆保卫战失利
C.天京变乱 D.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2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了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制内阁
22.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是
A.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B.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有统一的领导 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3.在甲午战争曾英勇抵抗并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左宝贵 D.聂士成
24.1945 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苏武。今人又加了两个:蒋干、共工。依照唯物史观来看,谜底应该选择
A.屈原 B.苏武 C.蒋干 D.共工
25.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 “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历史试题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要求:书写整洁,条理清楚,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内。)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四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 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6分)
27.(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国会总统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据1787年宪法
材料三 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连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4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6分)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成功(郑成功)坐驾竖起帅旗,旁列五方,中悬龙纛,发炮三声,金鼓震天”……拂晓时在浓雾弥漫中进入台湾海面……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康熙帝)乃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与将军总督等统全师进取澎湖、台湾。
——蒋氏《东华录》
材料三 元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说:“至元间,立巡检司。”
范咸的《重修台湾府志》说:“至元末,置巡司。”
谢金銮的《续修台湾县志》说:“元之末,于澎湖设巡检司,以隶同安。”
鲁鼎梅主修的《重修台湾县志》说:“元末置巡检司于澎湖。”
林豪原纂、薛绍元删补的《澎湖厅志》说:“元末置巡司,属同安县兼辖。”
清人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福建“澎湖屿”条也说:“至元末,置巡司于此。”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分)
(3)材料三中的观点集中说明了什么事实?有何重大意义?(6分)
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第Ⅰ卷第Ⅱ卷
28.参考答案:
(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6分)
(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4分)
(3)趋势: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华治华”。(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文中把“不娶无子”列为ZD的不孝的原因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2.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秦始皇为了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秦始皇为了自己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秦始皇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3.秦朝的下列权限中属于九卿之一的“典客”的是
A.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B.掌刑法
C.掌少数民族事务 D.掌器物制造
4.有学者指出:(西汉初期)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中外朝制度 B.刺史制度
C.郡国并行制度 D.郡县制
5.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需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6.魏晋时期,以“门第族望”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这主要是因为
A.乱世混战需取得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支持
B.国家行政组织的瘫痪
C.乡党舆论被官僚家族支配
D.名门子弟能力超群
7.《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行政管理 B.访贫问苦
C.监察官吏 D.缉捕侦查
8.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答:“金榜题名,”有人说:“功成名就。”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快活”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9.伊索克拉底说:“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下列能够体现雅典人精神面貌的是
①漫长的海岸线,风光旖旎 ②集体管理的民主制度
③人文精神 ④泽被后世的法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0.据《民法大全》记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表现了它的局限性
C.说明《民法大全》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11. “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需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这主要反映了美国 1787 年宪法的
A.联邦制原则 B.民主原则
C.平等原则 D.制衡原则
1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
A.采取联邦制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实行两党制 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13.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德意志)这个巨型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主要反映了德意志
A.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B.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C.恢复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D.建立了许多自由城市
1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15.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16.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这两个强盗是指:
- 1
A、英国、美国 B、英国、法国
C、俄国、美国 D、日本、美国
1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这两个美丽的城市在中国近代曾备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一个法国商人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在苏州、杭州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18.《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A.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
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
19.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刻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明夷待访录》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孔子改制考》
20.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煮豆燃箕”是指
A.北伐失利 B.安庆保卫战失利
C.天京变乱 D.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2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了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制内阁
22.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是
A.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B.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有统一的领导 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3.在甲午战争曾英勇抵抗并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左宝贵 D.聂士成
24.1945 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苏武。今人又加了两个:蒋干、共工。依照唯物史观来看,谜底应该选择
A.屈原 B.苏武 C.蒋干 D.共工
25.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 “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历史试题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要求:书写整洁,条理清楚,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内。)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四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 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6分)
27.(11分)阅读下列材料:
- 2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国会总统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据1787年宪法
材料三 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连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4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6分)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成功(郑成功)坐驾竖起帅旗,旁列五方,中悬龙纛,发炮三声,金鼓震天”……拂晓时在浓雾弥漫中进入台湾海面……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康熙帝)乃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与将军总督等统全师进取澎湖、台湾。
——蒋氏《东华录》
材料三 元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说:“至元间,立巡检司。”
范咸的《重修台湾府志》说:“至元末,置巡司。”
谢金銮的《续修台湾县志》说:“元之末,于澎湖设巡检司,以隶同安。”
鲁鼎梅主修的《重修台湾县志》说:“元末置巡检司于澎湖。”
林豪原纂、薛绍元删补的《澎湖厅志》说:“元末置巡司,属同安县兼辖。”
清人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福建“澎湖屿”条也说:“至元末,置巡司于此。”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分)
(3)材料三中的观点集中说明了什么事实?有何重大意义?(6分)
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第Ⅰ卷第Ⅱ卷
28.参考答案:
(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6分)
(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4分)
(3)趋势: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华治华”。(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分)
- 3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海南三亚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英语试题答案
英语试题 分值:150分 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 :周光华 吴蓉蓉 第I卷( 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1. Where ar...
2013-10-28
玉溪一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玉溪一中2014届高三复习历史月测试卷(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
2013-09-30
海南三亚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古诗文阅读(5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
201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