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河北衡水中学2013八模语文试题答案

发布于:百学网 2013-05-05

河北衡水中学2013八模语文试题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2013八模语文试题答案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到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人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我们举的中国人的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孩子般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智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甚至根本没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如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无法在中文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来加以表达的。
  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1.下列对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温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它是一种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难以形容的东西。
  B.它显示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C.它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
  D.它源自中国人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2.下列对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那些受过理性教育的外国人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反而行不通。
  B.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的,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
  C.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因为中国人的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D.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它可能表现为一种缺陷。
  B.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情感的生活,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生活。
  C.外国的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因为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D.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注]霸朝:这里指指割据一方或偏安一隅而尚能号令天下的政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弋猎骑射                弋:泛指射猎。 
B.爱交游,善戏谑             游:来往,交往。 
C.则终日讽诵                    讽:讥讽,讽喻。 
D.亦留心文藻,颇工诗咏          工:擅长。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逖好学的一组是(     ) 
①逖少而聪敏                  ②发愤自励,专精读书      ③逖在游宴之中,卷不离手 
④值有文籍所未见者,则终日讽诵     ⑤亦留心文藻         ⑥待诏文林馆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逖年轻时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他出身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为官,喜欢骑马打猎,爱和人开玩笑,一心耽于享乐。 
B. 刘逖一生为官,但仕途并不一帆风顺。他曾担任过主簿、参军,也曾做定陶代理县令,由于做坏事被免官,祖珽执政时,由于与祖珽不和,被贬为仁州刺史。 
C. 刘逖通晓外交礼节,文辞也好。他在出使周任副使时,与周朝来回交涉,参考古今,做事大多合乎礼节,取得了很好的名誉。 
D. 刘逖性情偏狭,轻易和朋友断绝关系。因为祖珽怀疑刘逖告诉了赵彦深等人要罢免他们的秘密,等到祖珽被赶出朝廷,刘逖就让弟弟与祖珽的女儿离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



(1)和士开宠要,逖附之,授中书侍郎,入典机密。(5分) 
译文: 
(2)珽之将免赵彦深等也,先以告逖,仍付密启,令其奏闻。(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
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
伤自己生不逢时。
8.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原创)
(1) 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2) ______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3) 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4)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_____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鸡  缸
文/孙犁①
我家住宅后面就是南市,解放初期,那里的街道两旁,有很多小摊。每到晚上没事,我好到那里逛逛,有时也买几件旧货,价钱都是很便宜的。
有一次,我买了两个磁缸,磁很厚很白,上面是五彩人物、花卉,最下面还有几只雄鸡,釉色非常鲜艳。可能是用来装茶叶或糖果的,个儿很不小,我从南市抱回家中,还累得出了一身汗。抱回来,也没有多少用途,我就在里面放小米、绿豆。
“文化大革命”期间,此物和别的一些磁器被抄走,传说我家有廿多件古董,这自然是其中之一。关于书,我心里是有底的,说有这么多古董,我却没有精神准备。这些磁器都是小贩们当做破烂买来的,我掏一元钱买一件,他们还算是遇到了大头。现在适逢其会,居然上升为古董,我心里有些奇怪。
这当然也是有人揭发的。我们住的是个大杂院,门口有个传达室。其中值班的,有个姓钱的老头,长年穿黑布服,叼着铜烟袋,不好说话,对人很是谦恭。既然是传达,当然也出入我的住室,见到了我的用具和陈设。此人造反以后,态度大变,常常对着我们住的台阶,大吐其痰。不过当时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时代的自然点缀,我也不以为意,我个人是同他没有恩怨的。
冬季,我到了干校,属于牛鬼蛇神②。这个姓钱的,作为“革命群众”,不久也到干校去了。有一天,他指挥着我们几个人,在院里弄煤,态度非常专横霸道。忽然,有一个同伴对他说:
“钱某某,你是什么人?你原是劝业场二楼的一个古董商,专门坑害人,隐瞒身份,混入机关。你和我们一样是牛鬼蛇神,不要在那里指手画脚的了,快脱了大衣,和我们一起干活!”
当时,我真为这位棚友捏一把汗。谁知这个姓钱的,听了以后,脸色惨白,立刻一转身,灰溜溜地钻进屋子里去了,以后再也不来领导我们。他虽然并没有从此就划入我们这个阶层,同我们去住一个棚子,但这件事,颇使我们扬眉吐气于一时,很觉得开心。
后来我想,一个古董商人,解放以后,变成了传达,内心对共产党当然是仇恨的,也就无怪对进城干部是这样的态度了。他向上级谎报我家有多少古董,也就是自然可信的了。
过了几年,书籍和磁器都发还了。书籍丢失了一些,并有几部被人评为“珍贵”,劝我“捐献国家”。磁器却一件没丢,也没人劝我捐献,可见都是不入流品,也不惹人喜爱的。
我把这些瓶瓶罐罐,堆放在屋子的一个角落里。一年夏天,忽然在一个破花瓶里,发现了一只死耗子,颇使人恶心。我把耗子倒出来,把花瓶送给了帮我做饭的妇女。
这两个磁缸,我用它腌上了鸡蛋,放在厨房里。烟熏火燎,满是尘土油垢,面目皆非了。
时间过得真快,又过了几年。国家实行开放政策,与外国通商往来,旧磁器旧文物,都大涨其价,尤其日本人敢掏大价钱。那位妇女,消息灵通,把那只花瓶送到委托店论价,竟给十五元。还说,如果不是把人头磨损了一些,可以卖到二十元。她喜出望外,更有惜售之心,又抱回家去了。并好意地来通知我说:
“大叔,你那两个缸子,不要用它腌鸡蛋了,多么可惜呀,这可能是古董。我给你刷刷,拿到委托店去卖了吧。”
我未加可否。但也觉得,值此旧磁器短缺之时,派以如此用场,也未免太委屈它们了。今日无事,把鸡蛋倒到别的罐子里,用温水把它们洗了洗,陈于几案。磁缸容光焕发,花鸟像活了一样。使我不由得有一种感慨,就像从风尘里,识拔了稀世奇材,顿然把它们安置在庙堂之上了。看了看缸底,还有朱红双行款:大清光绪年制。
还查了一本有关磁器的书,这种形制的东西,好像叫作鸡缸。
这不是古董是什么!对着它们欣赏之余,因有韵文之作,其辞曰:
绘者覃精③,制者兢兢,锻炼成器,希延年用。瓦全玉碎,天道难凭。未委泥沙,已成古董。茫茫一生,与磁器同。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选自孙犁《芸斋小说》)
【注】①孙犁: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家之一,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他的文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代表作《澹定集》《耕堂序跋》。②文革中,一些人被错误定性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等,统称为“牛鬼蛇神”,其中一部分人被迫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③覃:深。
(1)下面关于文章的解说,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家以辛辣的笔触写出了钱姓老头文革前后的沉沦变化,他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企图在政治、经济上大捞一把,借助某种契机扶摇直上,占据一定职位便作威作福。
B.本文以小见大,通过鸡缸这个小物件折射出十年风雨跌宕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文革现实中的痛苦和丑陋、人性的渺小和卑劣。
C.作者对做饭妇女劝其卖掉磁缸的建议“未加可否”,因为当时作者认为自己的瓷器不是古董,卖掉也换不来几个钱。
D.小说以物衬人,表明“特殊年代”的客观现实原因定会使人与物具有相同的命运,同时也在呼唤美好和光明。
E.本文语言之美在于简易平淡,用较少的字,使笔下的人物和生活、情意和状态返璞归真,字简而情深,文尽而意远。
(2)简析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哪几方面的作用。(6分)
答:                                                                          
  • 2



(3)简要概括“姓钱的老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塑造该人物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4)小说末尾说“茫茫一生,与磁器同”,作者一生与此件瓷器有什么相同之处?根据作者的人生沉浮谈谈个人发展与社会时代环境的关系。(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25分)
国画大家刘旦宅

90高龄的连环画界泰斗贺友直先生与刘旦宅是多年老友。一提到刘旦宅,贺友直泪湿眼眶:“老刘是真正的国画大家,国学底蕴深厚,饱览诗书,书法也很好。而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更值得后人敬仰。”说起两人交往,贺友直深情回忆。1963年,贺友直与刘旦宅一起被 邀请到北京。此间,贺友直发现刘旦宅时常呆坐,右手伸指比划,双目随指移动,他经过观察 发现,原来刘旦宅是在空中作画。贺友直觉得,刘旦宅用这种方法,能在动笔前先捕捉造型、布景及构图的感觉,因此戏称之为“内心视觉”。“由此我得到一个认识:从事艺术务必入迷。 刘旦宅就是zui.好的榜样。”令人唏嘘的是,“文革”后期,贺友直为求自身解脱,曾经伤害了刘 旦宅。对此,贺友直始终耿耿于怀,每每说及此事总是眼含泪花。
贺友直说,“老刘量大,反倒是他请我吃饭以示宽恕。”而事实上,刘旦宅对这段不愉快的往事从来绝口不提,对贺友直依然尊敬如故。
熟悉刘旦宅的人都知道,画画、饮酒、下棋,都是他的强项。或许由于当年共同唱和的文友画友诸如郭沫若、吴晗、周汝昌等人相继老去或远行,或许由于近年来画价飞涨却知音稀少,刘旦宅在晚年,酒不喝了,棋不下了,连最心爱的画也不画了。正如他所说,“画的画没人欣赏,只是被买来卖去,没有意思”。
于是,爱好唯剩下读书。古今中外,刘旦宅涉猎很广,思索也很深,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国的思想文化为什么成熟得那样早,从老庄哲理、屈子离骚、晋代书法,一直到唐诗、宋画,为什么一出现都达到世界的顶峰?刘旦宅虽为画家,却痴迷于书法艺术,他甚至认为“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所有艺术门类中wei/yi以人类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而其他艺术门类都是有外物对应的”。
尽管今天关于中华文化的论述多如牛毛,可所有理论在刘旦宅看来都还没有抓住根本, 尤其是“中华文明成就为什么会那么早”这一问题,更是难以找到令他满意的答案,为此,刘旦宅常感到苍凉落寞。而一旦想到今后中国会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文化顶峰,刘旦宅又感到迷茫困惑。虽感遗憾,但他仍然寄望于今天的学者,盼望看到一部能与中国书法相称的学术著作,也期待上海能有一个专业的、深入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学术机构
年轻时代,刘旦宅就是个性格耿直、心直口快的人,为此曾得罪过不少人,更曾锒铛入狱 多年。尽管如此,那种有话必说的性情,并没有随着年华老去而改变。有一次,友人们说起文化界的现状,刘旦宅突然一脸严肃,瞪大了眼睛,高声说道:“现在的文风、世道,什么都作为一个工程来对待,比如‘大师工作室'太不成话了。”他感激、钦佩自己的启蒙老师,却也毫 不讳言地感慨:“我刘旦宅的老师,都是倒霉的,鸿运高照的没有。”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褒扬, 刘旦宅坦言:“我们前一辈大师级的人多。我这人平淡无奇,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只是一个百姓,一个认认真真画画的人。”
(节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l)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作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刘旦宅先后绘制了《屈原》等多部影 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和《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诸多人物画精品。
B. 刘旦宅晚年,由于共同唱和的文友画友相继老去或远行,以及画价飞涨却知音稀 少,他酒不喝了,棋不下了,连最心爱的画也不画了。
C. 刘旦宅是一位画家,却痴迷干书法艺术,他书法很好,对书法艺术有高度的评价, 认为中国书法是wei/yi以人类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
D. 刘旦宅艺术高妙,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待人接物常有傲气;但在自己所钦佩的 程十发等海派艺术大师面前却十分谦逊,甚至甘当“粉丝”。
E. 本文介绍了刘旦宅认真画画、坦荡做人的事迹,从艺术成就、精神品质、性格为人 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的形象。
(2)结合全文谈谈刘旦宅能成为国画大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方面?(6分)                                                                               
(3)刘旦宅老友贺友直称赞“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更值得后人敬仰”,请说说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6分                                     
 (4)今后中国会不会再出现文化顶峰?刘旦宅对此感到迷茫困惑,你有什么看法? 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由。(8分)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启动以来,以互助、诚信、敬业、孝敬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正在燕赵大地上蔚然成风,我们每天都可见可闻以各种形式进行着的善行义举。
    B.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zui.佳良药:只有少一些“拼爹门”,公民才会多一分平常心;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自怨自艾,感叹什么大材小用、怀才不遇。
    C.只有国家为中小企业减税,他们才会有为劳动者涨薪的资本和底气,这就是所谓的“化税为薪”,可是问题也由此应运而生:中小企业一定会将减税收益用于为劳动者涨薪吗?
    D.在个体习惯了盲从的时代,媒体人有时候也不觉陷入盲从的漩涡,比如“中国好声音”风生水起,确实是一档不错的娱乐节目,但并不见得媒体都必须围绕着这档节目转。
  • 3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一有机会就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自己解酒的体会,什么蜂蜜水解酒后头痛啦,新鲜葡萄解酒后反胃、恶心啦,酸奶解酒后烦躁啦,香蕉解酒后心悸、胸闷啦等。
    B.为提高孩子的外语成绩,许多家长要求“国际班”从高一开始直接上托福、雅思培训课,以应付“洋高考”,因而这些班里的孩子的“应试压力”不亚于普通高中学生。
    C.北京市烟花办节前表示,正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并将通过媒体向市民发出“为提高 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环境,在春节期间请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针对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教育部拟对各省学生体质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意图柔性“倒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        。         。
         。        。        。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最终也要落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①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②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
③这决定了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仅仅注重经济效益,必须同时注重社会效益,而且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④然而,文化产品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⑤离开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
⑥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应当追求经济效益
A.②⑤⑥④③①     B.⑥⑤②④③①    C.⑥②⑤④①③    D.①④③⑥⑤②
16、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5分)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  ①  是出于什么原因,  ②  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  ③  会让他们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颖慧。我总是天真地认为,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落,  ④  坏,  ⑤  坏不到哪里去。验之现实,大致不错。以文学钻营的人,则另当别论。
答:   ①             ②             ③             ④             ⑤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请以“社会”和“岁月”作为开头陈述对象,各写一句话,内容相关,句式相近。(6分)
示例:如果自然是一本书,那么旅游就是阅读:登山,你可以读到雄奇壮伟;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河北衡水中学第八次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提醒:请同学们及时核对考试答案,红笔修改二卷,整理典型试题道积累本。
1.B【解析】原文第一段表述为“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是外国人的一种误解,不是作者的观点。 
2.C【解析】原文表述为“缺乏精确的习惯”,选项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偷换概念。
3.C【解析】A项“表现为一种缺陷”是误认,非作者观点。B项见原文第二段,指出中国人的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与选项正好矛盾。D项以偏概全,应为“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不是全体。
4.C(讽,这里是“背诵”的意思) 
5.D(①是说刘逖小的时候聪明,⑥指刘逖担任的官职) 
6.B(原文没有与祖珽不和的信息,另外他被做仁州刺史只是调任,而不是被贬官。) 
7. (1)和士开受宠身居要职时,刘逖依附他,被授予中书侍郎的职务,入朝参与机密大事。(“宠要”“附”“授”“典”各占1分,语句通顺1分) 
(2)祖珽将要罢免赵彦深等人时,先把这件事告诉刘逖,还交给他秘密奏章,让他奏明皇帝。(“免”“以(之)”“仍”“闻”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刘逖,字子长,是彭城丛亭里人。祖父刘芳,任魏太常卿。父亲刘戫,任金紫光禄大夫。逖小时候很聪明,喜欢骑马打猎,一心在于行乐(将行乐作为自己的追求),喜欢和人交往,爱和人开玩笑。郡中征召他任功曹,州里任命他为主簿。魏末来到世宗府中,世宗让他担任永安公高浚的开府行参军。刘逖远离家乡,对旅居生活很厌倦,发愤自励,专心致志地读书。晋阳是当时的大都会,朝中人士会集,全都务求饮宴聚集。刘逖即使在游玩宴饮时,也手不释卷,如果遇到没有见过的典籍,就整天诵读,有时甚至整夜不回家,他就是如此好学。他对文章辞藻也很留心,很擅长写诗。天保初年,代理定陶县令,由于做坏事被免官,十几年不能调任。干明年间,兼任员外散骑常侍,在梁主萧庄在位时出使,回来后,兼任三公郎中。皇建元年,担任太子洗马。肃宗去世后,随从世祖来到晋阳,任散骑侍郎,兼任仪曹郎中。很长时间后,兼任中书侍郎。和士开受宠身居要职时,刘逖依附他,被授予中书侍郎的职务,入朝参与机密大事。兼任散骑常侍,聘为访陈的主使者,回来后,任通直散骑常侍。不久升任给事黄门侍郎,撰修国史,加散骑常侍。又担任假仪同三司,出使周任副使。两国刚刚通好时,礼仪没有确定,刘逖与周朝来回交涉,参考古今,做事大多合乎礼节,同时文辞也很好,取得了很好的名誉。出使回来,任仪同三司。世祖去世后,出任江州刺史。祖珽执政时,调任为仁州刺史。祖珽被排挤出朝廷后,他被召回,做文林馆的待诏,重新任散骑常侍,在门下省主管上书。不久,和崔季舒等人同时被杀,时年四十九岁。 
    当初刘逖和祖珽以文章相交往,像雷义和陈重一样友谊深厚,又替弟弟刘俊聘祖珽的女儿。祖珽将要罢免赵彦深等人时,先把这件事告诉刘逖,还交给他秘密奏章,让他奏明皇帝。赵彦深等人对这件事有所了解,就提前自行申理,祖珽由此怀疑刘逖告的密。等到祖珽被赶出朝廷,刘逖就让弟弟离婚,他就是如此轻易和朋友断绝关系。创作的诗赋及杂文文章等共三十卷。
  • 4



8.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分)(意思答对,要点答全即可。
9.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指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表达效果1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得6分。意思答对即可。)
诗歌鉴赏
作者:王守仁,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阳明生于明朝中期,此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阳明子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发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 
阳明子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前三联写野外之景,多清凄,表现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当时时政的萧条不如意,但是最有一联的无限情则表现作者的积极态势,并不会因失意而消沉,会继续努力,因为这片山河寄托着他太多的感情。 
此诗用典颇多:首句花香暗含 于良的《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寄情隐逸,实则是对楼台深翠微的无奈。石林茅屋让人联想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当时温庭筠出长安去南方做小官,心情郁郁,有对时政失望。 
第二联用典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是个青年得志,平步青云,而后看透政治纷扰,最终隐居终南山看云卷云舒的人,他有很多是诗都描写了隐居的恬静,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些与其说是享受隐居,不如说是失望与人世间的勾心斗角。 
第三联首句正确理解的顺序是不辞草露芒鞋湿,意思是,不怕草上有露即使沾湿草鞋,第二句于讲“松风吹解带”,有即使遭人不待见,也要这么做的意思。 
尾联第一句的 猗兰 用典孔子的《猗兰操》,据一些史料记载,《猗兰操》是孔子从卫国(也就是豫北地区)返回家乡鲁国时,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被重用而表达的感受。而后语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反用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而道有无限情,点明作者不会跟前面那些失意的隐居的人一样弃时事不管,独善其身,而是要继续做事。 
《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迈逝,一身将志。 
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以作诗指斥乘舆、讥切时政的罪名下御史台,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年底,诏责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翌年二月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这首《定风波》词就作于到黄州第三年的春天。 
也无风雨也无晴,晴亦即是情,苏轼多年宦海沉浮,终于要归去,任他风雨,与他无关,基本就是哀莫大于心死。
11.(1)B,3分;E,2分;A,1分。(A“他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企图在政治、经济上大捞一把”理由不充分。C“未加可否”表明作者经历过“文革”后,心境恬淡,不再为利益而或喜或忧。D“表明……定会”过于绝对。)
(2)①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起初时间、购买磁器的环境;暗示磁器便宜、给人普通平常的感觉。(2分)
②结构上,为后文不被珍存、不受重用等情节作了铺垫。(2分)
③手法上,和后文磁缸价值重新被认定形成对比,突出了主题。(2分)
(3)①他是“文革”中一个由古董商到传达室值班人的普通市民形象,是“文革”时代下层小人物的典型代表,既是时代的牺牲品又是时代的帮凶。(2分)他阴险虚伪,仗势欺人,甚至以诬陷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2分)
②塑造这个形象,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更为合理,也深刻表现了“文革”时代对人性的摧残和异化这个反思性的主题。(2分)
(4)①文革期间,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磁器无法掌握被抄走、归还、堆放、存货等波折命运;作者人生也如此,被人告发家藏古董,又被下放干校劳改。(2分)改革开放时代,它们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磁器价格攀升,焕发新的光彩;而作者也没有被埋没下去,又开始大展才华贡献力量。(2分)
②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必然影响,个人发展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2分)在黑暗落后压抑的时代,个人的价值会被淹没,个人的发展会受到压制。在开放发展繁荣的时代,人的才智和价值会充分展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分)
12.(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绘制了《屈原》等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应在刘旦宅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之前;B项“由于”变原文中的猜测为确定;D项“待人接物常有傲气”理解不准确,文中的“傲气”只是刘旦宅的行为给人的一种感觉)
(2)①有天赋。刘旦宅少年就有神童之名,10岁已在家乡举办过画展。②学识(国学底蕴)丰厚。有学无止境的精神,涉猎广泛,饱览诗书,思考深入。③热爱绘画,对技艺入迷探究。没有绘画工具时,刘旦宅甚至能在空中作画,利用“内心视觉”捕捉造型、布景及构图的感觉。④人格高尚。刘旦宅淡泊名利,专心求艺;为人坦荡,能做到“同行相亲”。(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中第④点的解说答出任一方面即可。)
(3)①风骨:珍爱自己作品,极少参与应酬,更不肯随便赠画;面对画价上涨,知音稀少的现实,毅然放弃作画。②大度:对“文革”期间伤害过自己的老友包容体谅,尊敬如故。③正直:敢于直言,抨击文化界的不良现状;毫不讳言地感慨自己的老师“倒霉”。(6分;三方面各2分,应分别回答,否则总体上扣2分)
  • 5



(4)观点一:今后中国会再出现文化顶峰。理由:①中华文化积淀深厚,有着辉煌的历史,从老庄哲理、屈子离骚、晋代书法,一直到唐诗、宋画,一次次达到世界顶峰。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再创辉煌的坚实根基。②虽说当今中国文化界良莠不齐,但中国杰出艺术家辈出,也不乏刘旦宅这样人格高尚、技艺高超的文化大师,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新一代艺术家不断涌现,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追求纯粹艺术的杨丽萍等。有他们的引领和激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文学艺术上创造奇迹,迎来新的高峰。③文中说近年来“画价飞涨”,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艺术品通过买卖收藏而得以流传,有助于更多的艺术精品涌现,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研究、鉴赏艺术作品。
观点二:今后中国不会再出现文化顶峰。理由:①中国的思想文化成熟早,老庄哲理、屈子离骚、晋代书法,一直到唐诗、宋画,一出现都达到世界的顶峰。从刘旦宅的希望来看,这些经典文化在当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所以中国文化传承不够。②社会世风浮躁,人们急功近利,文化艺术更多被商业所利用,正如刘旦宅所说,“画的画没人欣赏,只是被买来卖去,没有意思”“现在的文风、世道,什么都作为一个工程来对待。”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不能协调统一,没有适合文化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许多文艺创作都沾染了名利或政治色彩。③缺乏大师引领,出现文化顶峰需要带动文化艺术创新的大师级人物,更需要大批艺术家前赴后继。而像刘旦宅这样人格高尚,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大家日渐凋零,越来越少。
13.D(“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A“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它不能形容“伦理价值观”,使用对象错误。B“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感叹怀才不遇,是心怀幽怨,而不是悔恨,望文生义。C“应运而生”原指顺应时运而产生现多指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一般不含贬义,不能等同于“必然出现问题”)14.B (A句义不明有歧义, “蜂蜜水解酒后头痛”因断句不同而有两种理解,后三句同。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倡议”;D项主语残缺,应删去“针对”)
15.B 解析:⑥是领起句,⑤②是对⑥的阐释,④紧承②,通过转折,从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引出③,即“重要目标”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目标任务,最后①是“发展文化产业”措施的小结。
16、①不管   ②只要    ③就    ④即使   ⑤也   
17、(6分)
示例:(1)如果社会是一座舞台,那么人生就是那舞台上上演的戏剧:喜剧,让你体会到人生的乐趣;悲剧,让你感受到人生的悲伤(不幸)。
示例:(2)如果岁月是一条河,那么人生就是河流上的船:顺流,你可以观赏两岸的风光;逆流,你可以磨砺奋斗的意志。
18. 【构思导引】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角度审题立意。 
  角度一:从“我”的角度,写关爱与尊重。审题时抓住关键句“我隐隐感觉脸上发烫”“我总会想到 ‘艰难’两个字”,“我”本意是要关爱他人,却没有尊重他人。材料的主旨是谈“关爱与尊重”的关系,关爱即关心爱护,尊重即敬重理解。在关爱别人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别人的感受,不能只顾自己,冒犯他人的人格。关爱他人要从内心尊重他人的人格,真正的关爱不是施舍,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给予。 
  参考拟题:关爱他人从心开始 同情不如鼓励 施舍(帮助)要注意保护受施者的尊严…… 
  选材小贴士:选素材时要从关爱与尊重两方而去考虑,不能只侧重一个方面。有一个故事:富商在散步时遇到卖旧书的年轻人,就将钱塞到年轻人手中。没走多远忽又返回,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说:“对不起,我忘了取书。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后,富商应邀参加慈善募捐会时,一位年轻书商紧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只能摆摊乞讨为生,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我才找到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不难想象,没有那句尊重鼓励的话,富商当初即使再怎么关爱年轻人,年轻人的思想也断不会出现巨大的转变,进而发迹,这是关爱与尊重的力量啊! 
  与此相反,在微博上盛传着一张照片:病房中的女孩苍白的脸与镜头着重表现的“好心人”手中醒目的几十万现金,强烈对比之下,女孩无奈的眼神正是对这种以牺牲他人尊严为代价的“伪慈善”行为的zui.好控诉。真正的慈善应当从心出发,真正的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给予。 
  角度二:从收废品的女人的角度,写自尊。自尊,即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有了自尊才活得有尊严。在一些人的眼里收废品的一家人过得很“艰难”,可女主人称自己的职业“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理由不给钱”,面对他人的可怜与施舍,坚守自己的尊严,相信他们一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从这个角度,zui.好写议论文,对“什么是自尊”“人为什么要自尊”“怎样做到有自尊”等问题,可以层层推进展开论述,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参考拟题:人穷不能志短 神圣的尊严 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选材小贴士:选材一定要紧扣“自尊”,体现自尊。古语云:“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松下幸之助说:“我想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或获得了什么社会地位,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过有意义的生活。” 龙应台说:“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莫言小说《马语》里的一匹战马,为维护军马的尊严而不惜自毁。 
  角度三:从收废品的女人的角度,还可写坐享其成不能给人快乐。收废品的女人面对送上门的不用出钱的废品,选择给钱,不愿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她觉得只有劳动才能给人持久的快乐。构思时可以正反对比当今社会上有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最终遭人唾弃;有人拼搏奋斗,令人景仰。 
  参考拟题:不劳而获岂能让人快乐 坐享其成不能给人快乐 
  选材小贴士:选材时要注意现实针对性,尽量选取那些有时代感的新鲜素材。如:有的富二代们坐享其成,躺在父母的家产上炫富,遭人唾弃,醉生梦死的生活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可是也有一些富二代不愿坐享其成,而选择另立门户,自主创业,如美的集国老总的儿子何剑峰创立盈峰集团;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之女王雪红选择自主创业……他们成为让父辈们刮目相看的“创二代”,令人佩服。 
  • 6



  角度四 :收废品的女人说自己是生意人,“做生意没理由不给钱”,显示出了她的职业操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她们一家虽然看起来地位卑微,但坚决不占小便宜,她们有自己的原则,辛勤劳动,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挣到的钱是干干净净的。因此可以从“职业操守”的角度,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参考拟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坚守…… 
  选材小贴士:怎样正确对待金钱?在使用这类话题的素材时,要注意分寸,不可太偏激。钱很重要,经商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只是无良商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我。为了节约成本,追逐更大的利益,无良商人制造了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塑化剂事件,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改为选择外国食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面对这一个个丧失道德和违法的食品安全事件,商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素材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选自《孟子》) 
素材点拨:孟子的名言是很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适用于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可以引用、化用,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适用于“骨气”“尊严”“相处”之类话题的作文。 
  素材二:现实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是很好的反面典型材料,适用于列举现象、引出要议论的话题,也适用于做反面论据。三句话构成排比,能增强文章气势,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引人深思。 
  【佳作示例】                      神圣的尊严 
  海卡尔说: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在美国纽约中央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一定得平等待之。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如果你没有欣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如果你欣赏完后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因为他们认为:“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 
  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好感受。 
  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亵渎,我们应该捍卫尊严。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可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宁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他们有浩然正气,他们活得有尊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卫尊严。 
  然而也有许多人为了生存,为了追名逐利,为了向上攀爬……出卖尊严。现实生活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丢失尊严,丧失人格,就算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只会为世人所不耻。文强、许迈永、曾锦春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李浩之流,为泄私欲,不惜任意限制、剥夺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丧失为人的底线,丑恶至极。 
  尊严,不是谁特有的,世间万物都有尊严。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高低贵贱,尊严是平等的。上至伟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严。 
  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点 评】文章论证层次清晰,结构谨严。首先由一句名言和一个事例自然引入尊严话题,再简要论述“什么是尊严”;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重点论证“人为什么要有尊严”,既有古代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又有当今社会上的反面典型,恰当地使用了“素材二”中的句段,增强了论证的力度。使用的素材或典型或新颖,材料非常丰富,论证充分。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解·鲜立意 
  把握材料的内涵,才能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本题的关键字“琐”即“细小、零碎、繁杂”。“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人生琐事,如影随形,人或执爱于琐事,于琐事中发现独特的风景,获得幸福,微妙享受;或为琐事所拘役,困惑惆怅,难以割舍,纠结痛苦。这取决于人之胸怀,取决于是否有一份超脱的智慧、一种和平的心态。 
  1 于琐事中捕捉幸福情趣 
  每个人都想摆脱现实中的纷纷扰扰,不为琐事羁绊。要做到这样,保持平常心最重要,于繁琐中领略世间风光,捕捉生活精彩,享受幸福乐趣。从此角度可确定的立意如:“琐碎的幸福”“细节之美”等。 
  2 于琐事之中悟人生苦乐真谛 
  人生于世,苦乐相伴。真正的轻松和有趣往往只有通过艰苦和枯燥来获取。就像甜蜜的生活并不只是吃糖,更多的时候是在种甘蔗,在过程中享受琐屑带来的微苦和微甜方是人生苦乐之真谛。从此角度可确定立意如:“转变心态”“心境平和”“苦亦成甜”等。 
  3 忍受琐事之缠,直面现实之琐 
  琐碎之中包含着平凡之苦,人世间的磨砺犹如微妙地受苦,而成功的喜悦就如微妙地享受甜的滋味。直面现实之碎,方能享受成功之甜。从此角度可确定的立意如:“直面现实”“生活的强者”等。 
  选材·微点拨 
  这则材料紧扣时代脉搏,与当下热议的“幸福”话题不谋而合,引导学生拓展视野,思索幸福的定义。可以写生活中琐碎的点点滴滴,剪辑成几个温暖的画面,细致描写对琐碎的体验。也可寻找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人物事迹来阐明琐碎与幸福、苦与乐的微妙关系,也可撷取名言警句来佐证。 
  • 7



  备考·素材吧 
  素材一 于琐事中捕捉幸福情趣 
  杨绛先生琐碎的幸福 
  杨绛先生已逾百岁,生活平淡安静,琐碎而幸福。她每天做豆浆,打得非常细,也会做杏仁酱等精致食物。她还常和钱钟书堂弟钱钟鲁的两个孙女一起玩电动玩具,一起玩跳绳,耐心讲童话故事……杨绛坚持做“八段锦”,翻阅报刊看电视,练字抄诗,读旧书。 
  素材点拨:杨绛先生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的琐事,超然忘我,烦恼无从生。于琐碎中寻找幸福乐趣,忍受变享受,便是她的人生哲学。 
  运用示范:百岁老人杨绛,“八段锦”早课,感受舒筋活络的愉悦;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杨绛还给孩童耐心地讲故事;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日常琐碎突显老人的单纯和认真,犹如一片清风朗月拂过心头,恬淡的琐碎的温情温暖着这个耄耋老人,启迪我们幸福于琐碎之中生,幸福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素材二 于琐事中感悟幸福自由 
  小S:幸福其实都是些琐事 
  小S认为生活琐事最是幸福:听到女儿的声音快速跑到女儿旁边;赖在女儿床上闲聊、讲故事;坐在丈夫车上挖鼻屎;女儿画画,把妈妈肚子里的妹妹也画进去了,画里有四个女生,把她感动得大哭……自由爱所爱之人,并且让他们爱自己,获得心灵的满足,这就是小S的幸福。 
  素材点拨:无论何时,都要尽量让自己艺术地对待琐碎的生活。智慧而美丽地度过,方能由琐事中感悟幸福自由。 
  运用示范:小S在琐碎的日子里,体会出身边细小的幸福和快乐,再把它传染给身边的人,爱自己,爱家人。由此,真正从中体会到生活中的迷人之处,正是源自于生活琐碎中恒久的体贴与关爱。当你把最平常的日子过得浪漫而富有滋味的时候,幸福就会从中应运而生。 
  素材三 于琐事中闪耀人生智慧 
  《父与子》:些微的幸福,闪耀着智慧之光 
  这是一套漫画作品,胖乎乎的大胡子父亲有很多缺点,偶尔耍耍家长威风,有时也误会儿子;瘦小古怪的淘气儿子也有许多不足,从来不会为自己的恶作剧感到不安。但他们都善良感性、充满正义、乐于助人……《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卜劳恩的作品,因演绎一个个传奇、搞笑、好玩却又温暖人心的故事而誉满天下、风靡全球。 
  素材点拨:《父与子》漫画充满着琐碎生活中的智慧与幽默,还有浓浓的人情味,表露出朴实、纯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运用示范:《父与子》歌颂了平凡、琐碎生活中的善良、正直、宽容,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跳跃着智慧的光芒,简单的线条里流淌出纯真的父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其中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均取材于卜劳恩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谁说这不是琐碎生活对卜劳恩智慧的馈赠呢? 
  素材练兵 
  苦中品甜,乐由心生 李舒心 
  琐碎的生活,犹如一曲苦与乐的乐章,在方格间跳动的音符中,既有快乐美妙的旋律,也有忧伤低沉的调子。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琐碎,细细品味苦乐之中细小的幸福与快乐,体悟人生的真谛。 
  快乐的邓丽,一位微笑天使,在高原上传递着幸福和乐观,在苦与乐的交响中奏出了奉献的音符。20多岁的女孩子告别优裕的生活和不错的收入,来到海拔1800米的高原做一名“纯粹”的老师。三年坚守,她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70多名孩子的未来,高原之巅,她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高原花朵”的成长。——邓丽,高原的雪莲花,绽放了苦亦成乐的娇艳。 

  • 8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四调语文试卷

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四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次元是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个亚文化族群。早期的动画、漫画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
2019-07-25

2018年4月份北京海淀区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上一篇文章百学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北京市海淀区期中考试的语文试题,相信做完题之后很多小伙伴们还是想要对答案的,今天这篇文章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此次期中考试的语文...
2018-04-12

2013新余二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2013新余二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新余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017-12-05

浙江省舟山中学201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浙江省舟山中学201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2年舟山中学高三五月份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订正(dīng)供职(gng)侮辱(w)危如累卵(lěi) B.淬...
2017-12-05

2015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Ⅰ语文试题答案【word版】

2015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Ⅰ语文试题答案【word版】 河南省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推荐】: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 【请收藏...
2017-06-05

2015年全国卷新课标II语文试题答案【word版】

2015年全国卷新课标II语文试题答案【word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新课标2卷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较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
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