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高二年级12月检测试题(桐高)

发布于:百学网 2022-01-21

高二年级12月检测试题(桐高)

  仅用于交流使用,谢绝取做商用。向命题人致敬!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魂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文明演进中,孕育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汉字文化独树一帜。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千年发展演变和使用传播,汉字已成为中华民族共享的宝贵财富,对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目前出土的甲骨文献大多是晚商王室于占卜活动中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记述文辞,反映了当时社会语言生活的一个方面。甲骨文无疑是殷商语言生活中最为典型的文化标本,确证中国古史关于先商早商的历史叙述,展现先民早期社会的生活图景,留存着中华民族久远而清晰的文化记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语言生活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统一六国后,以秦国文字为标准实行“书同文”制度,文字统一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社会俗用的隶书开启了汉字隶变楷化的规范之路。秦汉以来汉字的形体样式基本定型。文书行政之制大体确立,汉字成为大一统格局的文化支撑。几千年来,汉字体系前后相继、未曾断裂,从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到计算机处理的现代汉字,其方块样态、线条构形、表意原理一脉相通。一以贯之的汉字系统,为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创造了稳定性条件。

  作为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有力维系着汉语的发展走向,使汉语在方言多样性与文化共同性上达到了平衡统一。中国地域辽阔,在长时期人群流动与文化变迁中,汉语形成了北方、吴、赣、湘、闽、粤、客家等几大方言区,有些方言差异很大,口语通解度较小,单凭口头语言甚至难以沟通。但汉语并没有在历史演变和地域变异中分化为不同语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汉字能够超越方言差异,“代偿”了沟通信息、联通人心、汇通文化的功能。汉字这种“通古今、达四方”的超时空力量,源于其表意文字的本质特性。汉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委身于口语语音,而是通过形、义等符号要素直接锚定语言的意义系统,“得意忘言”书面语使不同时、地的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传递。对中国人来说,语与文常常是一体的,语言认同主要通过文字认同建立。在此过程中,文化认同得以生发。此外,汉字以其特有的形、义、音等元素,通过别具一格的组合规则和呈现方式,创造了书法篆刻、对联谜语、诗歌音乐等异彩纷呈的汉字文化,带给人们独特而奇妙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源源不断地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摘编自刘翠霞《汉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材料二:

  一种语言,只要跟其他语言密切接触,就难免出现外来词。据古代汉语专家和词汇学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可知汉语书面语从来没有中断过吸收外族语言的词语。汉语的词汇系统,对于吸收进入的外来词,历来有一定的规矩。这就是,要用汉字来转译。大体说,有以下情况:有时是译音,比如英语的taxi,译作“的士”。有时是译音兼译义,比如英语的hippy或hippie,译作“嬉皮士”。有时是半译义半译音,比如,把ice cream译成“冰激凌”,把motorcycle译成“摩托车”。有时是译音加类名,比如,把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译成“艾滋病”。

  在转译外来词的时候,汉语书面语往往还注意发挥方块汉字的表意功能,使外来词汉化。比方人名的转译,尽可能在用字上分出男女。如美国作家Ben jamin Frank Iin是男的,译为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作家Willa Cather是女的,译为薇拉·凯瑟。再比方事物名称的转译,尽可能在用字上显示人们的好恶心态。如DDV(dimethyl-dichloro-vinl-phosphate),转写为“敌敌畏”,凸显这种东西之可怕。又如TOF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转写为“托福”,带上了企求顺利的色彩。

  当今,汉字出现了新的一景:使用英语字母词。《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纯英文字母词只是一小部分,没有汲取的还很多很多。面对英文字母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一方面,要看到英文字母词的语用价值。其一,视觉引力。可以从字形上凸显某种事物,显得醒目突出。比如报道足球比赛:“巴萨vs皇马”。谁对谁,特别明朗。其二,新知引力。可以通过字形求解字义,增长知识。比如GDP。其三,心态引力。由于新颖而带国际味,因此可以引发人们心理上的高雅感和奇异感。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支外来的特种生力军,让它配合汉语汉字,发挥其特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看到英文字母词的局限性。在内容上,英文字母词具有较大的学科术语性和行业习用性。从受众方面看,绝大多数字母词是看不懂的。比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除了内行者,恐怕能看懂的少之又少。从使用者方面看,个人分属不同圈子。甲圈中人使用的,乙圈中人不一定懂。孔子指出:“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朱熹《论语集注》解释道:“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广大群众看不懂的东西,其生命力是有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宣布该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强调:“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摘编自邢福义《辞达而已矣》)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殷商甲骨文展现了先民早期社会的生活图景,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B. 不同方言区的人们能够超越方言差异,进行信息传递,主要得益于汉字的表意本质特点。

  C. 汉语利用表意功能,把“DDV”译为“敌敌畏”,凸显这种东西之可怕,汉化了外来词语。

  D. 因为英文字母词能够引发人们心理上的高雅感和奇异感,所以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汉字能够超越方言差异,所以汉语没有在历史演变和地域变异中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B. 汉字具有“通古今、达四方”超越时空的稳定力量,成为大一统格局的文化支撑。

  C. 汉字的拼音依托于口语语音,与各方言之间的通解度较小,人们通过拼音难以沟通。

  D. 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利于减少外来词语,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3. 请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嗅,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与老人的对话平淡而自然,始终没有强烈的情绪流露,但却于平淡处蕴含了丰富的含义,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老人的内心之痛。

  B. 在谈到家乡的时候,老人“露出笑容”“高兴起来,微笑了”,表现老人的朴实、憨厚,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C. 作品通过描写人群逐渐稀少、远去,老人从始至终缓慢平和的语调,把小说一步步推向高潮,让人不禁为老人的轻松洒脱而欣慰。

  D. 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通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对比,也与冷漠旁观的“我”形成鲜明的对比。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的“只是”,意味深长,感受到老人的无辜和内心的怨愤,暗含着老人对战争的控诉。

  B. “木然”“不再对着我讲了”说明老人已经陷入了绝望,不再期待眼前这位催促他离开的年轻人为他分担忧虑,想以赶快中断对话的方式谢绝我的好意。

  C. 从“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在于体力不支、对家园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茫然等方面。

  D. 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既有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又通过一个年老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6. 小说以“我”为叙述视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7. 海明威曾提出“冰山理论”:“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试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节选自《老子》)

  乙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①之大,两涘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③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④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⑤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⑥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泾流:无阻的水流。②涘:岸。③河伯:河神。④若:海神的名字。⑤虚:同“墟”。⑥尾闾:泄海水之所。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 B. 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

  C.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少:小看 D. 笃于时也 笃:深厚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不贵难得之货 而轻伯夷之义者

  B. 跨者不行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C. 常于几成而败之天下之水 莫大于海

  D. 死而不亡者寿 顺流而东行

  1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B. 《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C. 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他一生贫困,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精神自由。

  D. 庄子的文章,富有想象力,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奇特的形象世界。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B.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B. 《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

  C. 《秋水》写了河神小却自以为大,海神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事物认知的相对性,批驳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反而沾沾自喜。

  D. 《秋水》里的寓言是庄子虚构的,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4分)

  (2)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 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 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这一景象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 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15.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一诗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2)李白《将进酒》中“ ”句传达出作者舍我其谁的自信,而“ ”句的感叹,使诗人的郁愤失意之情具有了穿越古今的典型意义。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

  (4)《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三、课内阅读及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共22分)

  17.下列《记念刘和珍君》中语句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

  B.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反语)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

  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

  18.阅读孙犁《荷花淀》文段,选出对女人月下编席情景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A.选文以诗化的语言、优美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富有舞蹈美和色彩美的动人画卷,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也由此表现了对美丽家乡的热爱。

  B.作者把月光下银白雪亮的席子比作“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样诗化的描写,既烘托人物形象与心灵的美好,又表达了对白洋淀及白洋淀人民的热爱之情。

  C.“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运用了比喻手法,既增添了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美感,又突出了女人在这样美好的夜色中劳作的愉悦心情。

  D.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体现了女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正因为此,才更激发起他们保卫家乡的豪情,为下文作了铺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除此之外,“端午奇妙游”的其他节目如《龙舟祭》《丽人行》等也让人 ,带给受众 的观感和回甘绵长的余韵。

  近年来,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从《上新了,故宫》到《书简阅中国》,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类似的节目。这些节目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基础上,用匠心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励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我们相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 ,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我们一定能让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更加 ,让文化自信成为心底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拍手称快 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 美轮美奂

  B.叹为观止 焕然一新 蓄势待发 美轮美奂

  C.拍手称快 焕然一新 蓄势待发 熠熠生辉

  D.叹为观止 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 熠熠生辉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发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B.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激扬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C.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荡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D.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活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散文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的文体,也是最能与时代保持良性互动的文体。因此,面对当今时代,散文家若想创作出不负时代的力作, ,只停留在封闭的狭小的个人生活范围内是不够的。同时,由于散文是人类生存经验的表达,所以散文家无论穿越历史还是呈现时代, 。苏联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震撼?因为她的写作既是一种社会性写作,也是一种精神性写作。她带着尖锐的问题意识,抱着对文学的虔诚和对真理的热爱, ,还深度写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

  22.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4分)

  示例:

  问题语段:老张跟别人吵架了,想不到老张是这么一个讨人嫌的人,他人缘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反驳:①老张跟别人吵架原因很多,不能因此就说明老张讨人嫌、人缘不好。

  ②你和朋友吵架了,就能说你讨人嫌、人缘不好吗?

  问题语段:这所大学的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可以肯定,这所大学一定是一所一流大学。

  反驳:①

  ②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蓄过的力,是此刻的光!——伊利为东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加油助威的广告词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法国作家)阿尔弗雷德·缪塞

  阅读以上材料,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或者生发出怎样的联想?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标题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欢迎关注:

  高二年级12月参考答案

  1.D

  【详解】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错。从材料二倒数第二自然段“另一方面,要看到英文字母词的局限性。在内容上,英文字母词具有较大的学科术语性和行业习用性。从受众方面看,绝大多数字母词是看不懂的”“广大群众看不懂的东西,其生命力是有限的”可以看出,英文字母词无论是使用的数量,还是使用的圈子都受到局限,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2. B

  【详解】A.“汉字能够超越方言差异”程度失当,原文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汉字能够超越方言差异”。C.“汉字的拼音依托于口语语音,与各方言之间的通解度较小”偷换概念,材料二中提到“有些方言差异很大,口语通解度较小,单凭口头语言甚至难以沟通”,是方言“口语通解度较小”,而不是“汉字的拼音”。D.“有利于减少外来词语”错误,原文只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于使用汉语汉字有一些规定,文章内容无法推断出“减少外来词语”的目的和结果。

  3. ①文章由中华文化引出汉字文化,指出汉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②以甲骨文为例,论证汉字铭刻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记忆。

  ③然后分析一以贯之的汉字系统,为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创造了稳定性条件。

  ④最后讲汉字书写系统(汉字的表意文字的本质特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4. A

  【详解】B.“并对未来充满信心”错误,应该是对家乡的喜爱。C.“让人不禁为老人的轻松洒脱而欣慰”错,应该是“让人不禁为老人的安危担忧”。D.“也与冷漠旁观的‘我’”错,属于无中生有,小说并未表现我的冷漠旁观。

  5. D

  【详解】D“既有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错,文中没有对战争进行正面描写。

  6. ①在情节构思上,以“我”为叙述视角,让故事自然而然地有了一个组织情节的“人物”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②在人物塑造上,第一人称的视角让“我”成为故事的见证者,亲历者,可以更好地观察老人的外貌,听到老人的心声,从而真切地刻画老人的形象,并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③在主旨表达上,通过“我”对老人关心却又无力为他提供有效的帮助,以及“我”密切关注敌军的推进情况与老人仅对家中动物的关心形成的对比,既为故事营造了紧张气氛,以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主旨。【每个角度2分】

  7. ①有限的视角与无限的想象: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象,丰富小说内容,挖掘小说内涵。

  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1)选材的细微(小人物的小事情)与社会生活的广阔——小说仅仅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个场景,叙述了一段对话和一个老人的故事,选材微小,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

  (2)短小的篇幅与深沉的主题思想——本文在尺幅(1200字左右)之内,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③简洁洗练的语言与丰富的情感内内涵:小说语言简约朴素,不事渲染,但却给人强烈的视听冲击,包蕴作者焦急、关心、无奈等丰富的情感。

  【四个角度展开分析,每方面2分,答到三个方面即可。】

  8.D

  【详解】D.“笃于时也”中“笃”解释为“深厚”错误,“笃”此处的语境意为“拘束”。此句大意:(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

  9.A

  【详解】A.之:助词,的。B.者:代词,……的人/代词,……的事。C.于:在/比。

  D.而:表转折/表修饰。

  10.B.

  【详解】B.“《老子》又名《南华经》”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又名《南华经》”。

  11.C.

  12.C.

  【详解】C.“批驳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反而沾沾自喜”理解错误,依据文句“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理解可知,“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故河神自满后能够自我反省。

  13.(1)(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2)如今我看到了你的无穷尽,我要不是到你的面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有学识的人耻笑。

  【详解】(1)得分点:“赘行”, 指赘瘤。形容丑陋的形貌。“物”,人们;“或”常常;“处”,做。

  (2)得分点:“穷”,穷尽;“殆”,危险;“大方”,有学识的人。“见……于”,表被动。

  14.C

  【详解】C.“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错,“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所以这两句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

  15.(1)侧面烘托。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

  (2)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英勇矫健。

  (3)巧妙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16.(1)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天生我材必有用;古来圣贤皆寂寞

  (3)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4)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7.B

  【详解】这句话并没有正意反说。用了比喻,“‘流言’的种子”比喻流言的材料。

  18.C

  【详解】C“运用比喻”错误,比喻必须有喻体,而且喻体和本体要性质不同且有相似性,“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中没有喻体,所以没有使用“比喻”。

  19.D

  20.A【详解】“围绕……为”,句式杂糅,排除C。“激扬”“激活”与“热爱”搭配不当,排除B、D。

  21.(1). 就不能与时代(或“生活”)脱节

  (2). 都要与人类共同的生存经验联系起来

  (3). 不但让读者看到了社会现象

  22.反驳:①评价大学有很多要素,藏书丰富并不能说明大学就一定是一流的。

  ②书店里的图书也很丰富,你能说书店是一所一流大学吗?

  23.略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