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21届语言运用日练(3)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1-11

21届语言运用日练(3)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业方兴未艾(ài),一批对电影事业有着执着(zhuó)追求的编剧、导演,正在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电影创作之路。

  B.咬文嚼(jiáo)字有时真算得上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领域,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我们都必须这样辎铢必较,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jǐn)严。

  C.著名画家丰子恺善于从纷芸世态中挑出人所熟悉而不注意的一鳞半爪(zhǎo),稍加点染,便创作出意境隽(juàn)永的画作,令人一见不忘。

  D.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chà)风云的人物莅(lì)校讲学,但是没有谁能像博闻强识的梁启超先生那样,在听众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解析 B项,“辎铢必较”应为“锱铢必较”。C项,“纷芸”应为“纷纭”。D项,“咤”应读zhà。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屠呦呦、黄晓明这两个没有交集的人物,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乙]一生努力与一场秀![丙]以身试药,历尽坎坷,默默无闻,终获诺奖,一场婚礼,全国围观,全民羡慕,尊为楷模。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却 B.轩然大波 C.默默无闻 D.楷模

  解析 A项,却,表转折关系,正确。B项,轩然大波,很高的波浪,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正确。C项,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正确。D项,楷模,榜样、模范,是褒义词。应改为“典范”,“典范”是中性词。

  答案 D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解析 丙句,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分号。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4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官员来到舟山,领略了“诗画浙江”的海岛风情:在“南海观音”前,他们为东方佛教文化所吸引;在普济禅寺,又叹服于杰出的古代建筑工艺。

  B.“小候鸟驿站”活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服务暑假到杭州来和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通过教师志愿者对“小候鸟”们的专业化的陪伴,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C.由此可见,政府不仅希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商人们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且普通百姓也能发家致富,只有指向这一目标的政策才能得到普罗大众的支持。

  D.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不错,可对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这一点却常常被忽视。

  解析 B项,搭配不当,“以服务……为主要对象”应为“以……为主要服务对象”或“以服务……为主要任务”。C项,语序不当,应为“政府希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商人们能获得丰厚的回报”。D项,句式杂糅,应为“对……这一点却常常忽视”或“……这一点却常常被忽视”。

  答案 A

  5.阅读下面的材料,用平实的语言概括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不超过30个字)

  勒·克莱齐奥:批评家是作家ZD的敌人。有一次,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咖啡厅看到有人吵架,想去劝解,他的朋友告诉他别去,那是作家和批评家在吵架。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有好有坏,但评论总是有价值、有用的。

  余华:作家和批评家就像世界上最糟糕的夫妻,天天吵架却天天黏,夫妻是为了孩子,作家和批评家是为了文学。

  答:

  解析 结合“ZD的敌人”“天天吵架”明确二者的对立关系;结合“有价值、有用的”“天天黏”明确二者的依存关系;“为了文学”是二者的统一。

  答案 作家和批评家既对立又依存,二者共同促进文学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经典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小题。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墨子》)

  (1)在对“文”和“质”关系的认识上,子贡认为要________,而墨子则认为要________。

  答案 文质兼备 重质轻文(先质后文)

  (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

  答:

  答案 (示例1)我赞同子贡的观点。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当代人,还是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满腹才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

  (示例2)我赞同墨子的观点。一个人的“质”是根本,是“文”赖以产生的条件。过多外在的追求使人惑乱,妨害内心淳朴。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过分注重自己的仪容,就可能会妨害到自身的学习或内心的宁静,影响人生成长。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