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届语言文字日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不能装模(mò)作样地学,也不能懵(měng)懵懂懂装明白,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表率,真抓真管真担当,敢做敢为敢创先。
B.阴翳的树影萧森,轻掩着屋脊(jǐ)斜倾的鳞鳞密瓦,或是钩心斗角地凝望着屋檐,再往下去,覆盖在横匾与楹(yíng)联上的,或是土红粉白的墙头,或是字迹模糊的石碑。
C.尽管有压轴(zhóu)表演时的万人顶礼膜拜,但坚信勤能补拙(zhuō)的他依然平静如水,一如人生初见时的云淡风清,他转身离去的背影,更平添了球迷心中的萧瑟与凄美。
D.晴天,石板路婆娑着绿树,翩跹(qiān)着竹影片片;雨日,石板路倒映出走过的斗笠蓑衣,偶尔经过一位手擎(qíng)薄伞的少女,袅袅婷婷,如此宁馨安谧,令人神摇心弛。
答案 B
解析 A项,“模”应读mú,“敢做敢为”应为“敢作敢为”;C项,“轴”应读zhòu,“云淡风清”应为“云淡风轻”;D项,“跹”应读xiān,“神摇心弛”应为“神摇心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在文学史上,“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是忧生之作;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是忧生之作。[乙]屈原的《离骚》、杜甫的《三吏三别》则是忧世之作。[丙]忧生之作的情感不可排解,难免是悲观的,孤独的;忧世之作的情感是热烈的,渴望解决世事的艰难,即使诗人明白这是难以实现的目标,还是踽踽独行,求全责备。但对大诗人而言,忧生也是忧世,忧世也是忧生,前者强化了诗的普世性,后者强化了诗的超越性,如此,则诗境雄大而高古,有它的现实的忧患,也有它的永恒的忧患。任何时代,最杰出的作品都是忧生忧世之作,但忧生忧世有时在作品中表现得很隐蔽。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踽踽独行 B.求全责备 C.如此 D.隐蔽
答案 B
解析 A项,踽踽独行:一个人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使用正确。B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不合语境。C项,如此:指示代词,这样。使用正确。D项,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使用正确。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 B
解析:乙句,“三吏三别”是杜甫一组诗的名字,并非篇名,不能用书名号,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前段时间燃爆荧屏的《红海行动》,表现了中国海军在异国他乡解救人质、执行撤侨任务的精彩故事,正是中国军队近年勇担和平使命的真实写照。
B.多年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关注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中国坚定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坚持对话协商解决有争议的问题。
C.麻省理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了能与自然人驾驶员处理浓雾障碍相媲美的导航系统,但距离相关技术的整合应用还需要很多年深入研究。
D.当代研究者需要不断地丰富对传统的体验,培育对古代画论、诗论、文论中随处可见的、虽淡化逻辑但饱蕴情怀的经验之谈的细致入微的领悟能力。
答案 D
解析 A项,“表现了……的精彩故事”搭配不当,将“表现”改为“讲述”。B项,成分赘余,“致力于”和“实现”重复,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距离……还需要很多年深入研究”杂糅,可删去“深入研究”
5.下面是一份关于“汉字书写”的调查,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现象和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请探究。
从笔尖到键盘,汉字书写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相对于拼音文字,键盘时代的来临,对汉字书写能力的影响无疑要大得多。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提笔忘字”。据记者调查:
在节目《汉字英雄》中,不少字背后都有一个“千人知晓率”。“成人体验团”错误频频。节目显示,“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即使“间歇”“熨帖”“黏稠”等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
不过,对于参赛的学生而言,生解字似乎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不是诸如“荦荦大端”“分道扬镳”之类的复杂字词,而是“三聚氯胺”“郫县豆瓣”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热门词汇。这也反映出当下汉字教学的偏差。
(1)现象:
(2)原因:
答案 成人书写能力退步严重,学生易写错生活常用词。人们过度使用手机、电脑,汉字书写能力衰退。
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相关问题。
(1)请介绍漫画内容。要求:运用第三人称,语言准确、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
(2)请概括漫画寓意。
答:
答案 (1)画面左侧是一位老者,他的身后是一扇茅草门,脚边有一只小狗,手上拿着手机,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画面右侧三个人都往前举着手机,手机屏幕上显示“干部下乡公众号”的二维码,高个男子说了一句话:“扫一扫,证明我们到过你家了!”
(2)讽刺了一种专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糊弄群众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
二、古诗文默写
7.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青山隔送行,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______,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2)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答:
(1)疏林不作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2)别有幽愁暗恨生 银瓶乍破水浆迸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4)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5)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