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让人欲罢不能的掏耳朵

发布于:百学网 2021-11-05

让人欲罢不能的掏耳朵

  你喜欢掏耳朵吗?

  有的人每天都要掏,用手指或者棉签,即使一无所获也毫不在意。

  对他们来说,掏耳朵能带来奇妙的满足感;甚至还有人专门花钱——请别人帮 ta 掏?

  掏耳朵,又叫做「采耳」;Lily 先上一波采耳工具,让大家感受一下:

  一般的「采耳」可以分成 6 步,像是「宝刀出鞘」——用云刀在耳朵周围剃除毛发、刺激周边的神经;「步步惊心」——根据每人不同的耳道,或横掏、竖掏,或打转掏,各出奇招。

  还有「丝丝入耳」——头发丝伸入耳朵,轻轻转动;「雨过天晴」——用湿棉签、干棉签依次伸进耳朵转动。

  更有「爱不释手」——用鸡毛或鹅毛伸到耳朵里搅动:

  最后一步是「天籁之音」——用音叉、震子按摩耳朵附近的穴位,让你耳朵里传来舒适的嗡嗡声:

  掏耳朵wei/yi的好处,当然就是——爽!

  人类在一些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下,颅内会产生极致愉悦的刺激感,这种现象被称为「颅内高潮」。

  而掏耳朵作为一种效果显著的刺激源,也因此让人欲罢不能。

  此外,和喜欢吃辣、喜欢挤痘痘类似,掏耳朵还能带来「良性自虐」的感觉——在没有对自身造成十分严重后果的情况下,给大脑一种类似「感到威胁」的错觉,以此产生与快感。

  也就是「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

  所以,就算是没有采耳习惯的一般人,也常常忍不住用手指、棉签一掏再掏……

  「掏耳朵真是嗨到不行啦!」|图源动画-JOJO 的奇妙冒险

  说到这里,Lily 要为耳垢正名一下:「耳垢」学名「耵聍」,对耳朵有一定保护作用(比如说阻止小虫子往深处飞)。

  不过呢,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掏耳朵;有特定耳垢类型的人,才可能需要掏一掏。

  根据形态不同,人的耳垢一般可分为「干性耳垢」和「湿性耳垢」两种类型。

  总体来看,中国人有 93%-96% 都是干性耳垢,其中华北地区的更是高达 99%,特征是易碎的薄片状。

  在微基因的「耳垢类型」报告里,你可以方便地查看自己属于干耳垢,还是湿耳垢,并 get 到相应的建议:

  点击查看示例报告

  实际上,拥有干耳垢,可以说是不少中国人的专享 buff 之一!

  人类祖先一开始都是湿耳垢,到了大概 2000 代以前,我们的祖辈走出非洲、进入亚洲以后,第 16 号染色体的 ABCC11 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耳垢变干,不再是黏糊糊的了。

  不过呢,中国还是有一部分人拥有湿耳垢——一般为黏稠、油脂状。

  点击查看示例报告

  相比起干耳垢,湿耳垢更容易引起不适,时不时就让人想掏掏。

  而 Lily 之所以说,干耳垢是不少中国人的专享 buff,原因之一还可能是……拥有湿耳垢的朋友,同时还会自带一个略显尴尬的 buff——狐臭。

  在 ABCC11 基因的 rs17822931 等位点的影响下,拥有湿耳垢的人,一般也有狐臭,属于一种孟德尔性状。

  说到这里,Lily 也要提醒广大掏耳朵爱好者,操作不当,可能出大事!

  掏耳朵一时爽,喜欢自己掏,却可能让你大脑感染?!

  最近发表在期刊 CHEST 上的一篇论文就表示,随便用棉签掏耳朵,可能会引起脑感染,产生类似脑中风(脑卒中)的症状。

  论文中这名 47 岁的男性,平时没事就喜欢拿棉签在耳朵里掏掏不绝;前往就诊的时候,已经出现了类似脑中风的症状——手臂麻木无力、面部出现下垂,后续还出现了感染性休克。

  医生在手术时发现,他的耳朵里、穿过鼓膜的部分,有棉签残留;他的相关症状正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有一说一,用棉签乱掏耳朵,可能引起外耳道损伤、鼓膜穿孔交叉感染真菌、甚至 HPV。

  即使你小心地掏,也可能引起耵聍栓塞恶化——掏出了部分耳垢,却把更多的残留往耳道深处推。

  除了同性别,还能生成异性的平均脸

  所以,到底怎样掏耳朵才正确?

  简单来说,不管你是哪种类型的耳垢,平时并不需要自己掏;耳垢平时会随着喝水、咀嚼等动作自行排出。

  如果真的觉得耳垢不掏不行了,建议去医院,不要去路边的采耳店,可能会交叉感染!

  阿基就跟我说,他小的时候去医院掏过一次,出来以后变成了「空耳大师」——耳朵里干干净净,听啥都觉得有回音。

  最后不如来说说,你都用什么奇特的道具掏过耳朵?Lily 会在评论区揪 3 枚幸运鹅,各送出我们最新周边——WeGene 定制款背包一个~

  reference:

  [1]Carmel B, Fox D, Srinivasan V, et al. COTTON SWAB TODAY, BRAIN ABSCESS TOMORROW[J]. Chest, 2021, 160(4): A978.

  [2]Yoshiura K, Kinoshita A, Ishida T, et al. A SNP in the ABCC11 gene is the determinant of human earwax type[J]. Nature genetics, 2006, 38(3): 324-330.

  [3]Rodriguez S, Steer C D, Farrow A, et al. Dependence of deodorant usage on ABCC11 genotype: scope for personalized genetics in personal hygiene[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3, 133(7): 1760-1767.

  [4]Shang D, Zhang X, Sun M, et al. Strong association of the SNP rs17822931 with wet earwax and bromhidrosis in a Chinese family[J]. Journal of genetics, 2013, 92(2): 289-291.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