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山东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烧脑神题”出题说明

发布于:百学网 2017-11-02

山东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烧脑神题”出题说明

  这是一封写给教育部长的信。教育部最近山东大学招办的领导,为何要出这样的“神题”,我作为出题者,专门给教育部长写信回复如下。

  山东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烧脑神题”出题说明

  网上疯传的2017年各大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神题”中的“厕所和黑板有什么联系?”、“井盖为什么是圆的?”等题目是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面试试题。其实,在面试过程中,我还问了“走和跑有什么区别?”、“推和敲有什么区别?”等问题。这些被网络上称为“烧脑神题”的题目都有着严肃的针对性和学理根据,绝不是作为面试官的我现场信口开河、故弄玄虚、沽名钓誉、引发炒作。

  出题的根据与缘由:

  (一)从高校培养人才角度考量:

  1、 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职业素质是:新闻敏感。新闻传播学院作为培养有着崇高新闻理想与坚实新闻业务技能的未来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注重对新闻敏感的考察。

  2、 新闻敏感最主要的体现就能从日常是生活中、从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发展独特“新闻价值”与“新闻线索”。

  3、 具体说来,新闻敏感的培养主要通过三种思维训练:

  a. 从两个十分相似的事物或现象中发现不同。

  b. 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或现象中发现联系和相同。

  c. 在表面现象中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规律或者原因。

  “厕所和黑板有什么联系?”、“井盖为什么是圆的?”等题目看似“神题”、“烧脑”,其实是对考生未来是否适合从事新闻工作、是否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的考核。厕所和黑板看似疯马牛不相及,但是二者具有一般人需要多想一层才能发现的内在联系。(例如,厕所和黑板的一个相似性在于:二者都需要及时清理,不然下次就不能再用了)能从不同现象中找到共同点,就已经具备了罗辑思维中“归纳”的基本能力。归纳能力既是新闻敏感的重要基础,又是以后从事科研工作的保障。

  “走和跑有什么区别?”、“推和敲有什么区别?是对“演绎”能力(创造性想象)的考量,如果考生回答“速度”、“声音”,那就证明考生思维禁锢,仅仅看到问题表面。其实,走和跑的区别绝不在于速度的快慢,(例如,竞走,比跑都快。)走和跑的区别在于“双脚是否同时离地?”推和敲的区别绝不在于声音,推也有声音(吱嘎),推和敲的区别在于:“现场到底有几个人?”能超越“速度”、“声音”等表面答案,证明考生有着穿透性的思维想象力: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这绝对是未来可以造就的人才!

  (二)从高中生的具体情况考量

  1、能参加自招面试的考生,都是具备某些特长的考生(文科主要是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独特才艺等),对这些高中生,没有必要考察新闻传播学的具体知识,他们尚不具备这些知识储备,考察更应该偏重于创新力、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他们是否具备适合大学教育、能否成为优秀人才的潜能和素质。

  2、高中生尚未成年,他们尚未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的“老辣”、“圆融”程度,但是高中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却比成年人更胜一筹。所以,对卓越高中生的考察,应该侧重于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考察死知识。值得庆幸的是,约有一半以上的考生想到了井盖圆是为了安全,厕所、黑板都需要擦等答案,尽管表述方面准确程度不一,但说明这样的试题适应考生情况。成年人觉得匪夷所思的问题,青少年却恰恰得心应手。所以,教育人才、选拔人才,一定要以对方为出发点,不能以自己为出发点。

  (三)从高等教育的导向性考量

  高等教学应该培养什么人才?高等学校通过什么方式选拔人才?

  毋庸置疑,高考是高校选拔人才第一通道。但是自招,就等于在高考之外,给特长考生提供一个机会,那自招的命题原则一定不能完全沿用高考的标准,而必须是本着与高考“平行性”或者“互补性”的命题原则。让考生的“长板”最大程度上超越“短板”(高考分数)带来的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

  “厕所和黑板”、“井盖”等神题,目的还在于给考生和家长释放一些“信号”:高校需要不仅是死记硬背的“字典式人才”,更需要有着具备理想情怀(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只有圆形井盖才不会掉下去,行人才会更加安全)、职业素养(新闻敏感)、充满想象力、创新精神、规则意识、公德意识(井盖)的优秀人才。

  感谢媒体的大量疯传,让这样的题目进入社会,让更多的家长、考生、学校、老师看到。有些媒体还指出,应该给这样的“神题”点赞。其实,我们也应该感谢这些媒体,让高校选拔人才的“导向性”真正深入到千家万户。(建议教育部应该有这样的导向,不要等出了“神题”,再去追问缘由,在这方面,各高校已经不用扬鞭自奋蹄,也值得鼓励。)

  在以上分析中,我已经基本提供了答案,这些问题,都是在一个基本答案前提下,允许甚至鼓励考生合理想象和发挥。我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三次落榜的学生,后来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走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求学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教育,一定要真正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真正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用好人才。

  民国小学教材,曾经把“去去去,去上学”改为了“来来来,来上学”,一字之改,但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立场截然不同。

  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反省,并进行点点滴滴的改变。

  最后,真诚感谢教育部,主动寻找出题学校和教师,询问缘由。在主管部门、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中国的教育一定越办越好,也可以让我这样曾经三次落榜,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学生,最后依然可以接受zui高阶段的高等教育,让每一个都有机会成长的学生都能获得应得的机会——让阳光照进深林,让雨露洒到沙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刘悦坦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