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什么意思,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考大学并非只有统考这一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如:自主招生,比如综合评价招生,比如高校专项计划等等。就看你有没有心,有没有条件。
其实这些东西,你到了高三才明白已经有些晚,因为有些竞赛那是高一高二就需要参加了,到了高三再琢磨,已经没有时间了。所以今后你会越来越明白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018年自主招生即将开始,很多家长、考生因为第一次经历,没有经验。因此在现阶段非常着急、焦虑、感觉毫无头绪。而现阶段时间非常关键,家长和考生需要提前准备的事情有很多,千万不能紧张慌乱,自乱阵脚。
今天徐老师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备考指南及提示,希望大家都能在2018年自主招生中顺利完成报名及考试。
家长考生需要做9大准备
1、研读2017年招生简章,参考对照
目前,2018年自主招生政策尚未出台,家长和考生需提前研究2017年自主招生简章,适当参考,对号入座,了解往年高校招考流程及条件,粗略筛选出几所感兴趣和够条件的院校。
2、了解考生所在学校校考生往年录取情况
考生应积极向老师或者班主任咨询本校考生往年情况,包含但不限于:高考成绩、录取院校、自主招生初审情况、自主招生考试情况等等。
结合自身成绩、奖项等级、兴趣爱好、院校招生条件、优惠政策等,做好院校定位。咨询老师和班主任,为学校和专业选择,提供合理化建议。
3、结合自身兴趣、成绩层次,选择院校和专业方向
院校和专业选择始终是家长和考生纠结的重点,由于自主招生开始后,报名时间短,事情多,到那时已经没有多余时间供选择院校和专业方向。因此,建议家长须在第1项中花一定时间仔细研读高校简章,筛选出一定数量的目标校,然后结合孩子兴趣、孩子目前成绩层次等级、地域选择意向、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因素,再有针对性的精选出一定数量的目标高校和专业。
一、自主招生是什么
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对统一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实际意味着一定的高校自主选拔学生的权力获取。
各大学(全国共有90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在高考后独立组织考试,对考试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降分录取等优惠。最多能降至一本线录取(即分数达到当地高考一本线即可进入该大学)。
自主招生有什么好处?
1)多一次名校录取的机会
考生可以通过低于名校录取分数线的分数进入名校
2)减轻学生在高考考场上的压力
获取自主招生降分优惠相当于在进入名校上给学生加了双保险(面对高考,心理压力当然小了)
3) 在高考之前优先选择大学专业
获得自主招生优惠的学生实际上已经于高考成绩出来之前就可以确定自己大学所就读专业
以下是2017年具有自主招生录取资格的90所院校,通过统计它们的报名人数、初审人数、入选人数、考试通过率、录取通过率等数据,通过计算对比数据,并按照难度由高到低排名。
从数据上来看,2015年全国超过30万人报名自主招生,初审通过11万多人;2016年全国超过40万人,初审通过接近11万。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报考人数更是超过60万(实际人数:605616人),初审通过人数为136890人。
自主招生新政策从2015年开始实施以来,从开始低潮期,到2017年逐步进入高潮期,自主招生在三年里发生了众多变化和调整,2017年政策逐渐趋于稳定,每年参加自主招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
4、证书材料须提前整理、准备好
考生的竞赛证书奖项、获奖材料及附加证明材料等,家长须提前进行搜集整理,zui.好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保存,以防报考时因为慌乱,遗漏重要材料证明。
5、考试成绩单、学校证明材料准备
在自主招生报名时候,网上报名需要填写考生高一至高三期间的各科考试成绩,填写完后,须打印去考生所在学校盖章。此外,如有必要学校还需提供其他证明材料。在此阶段,各位家长可提前咨询学校班主任或者往届家长前辈,了解清楚考生成绩单、学校证明材料开具流程及方式。
一、自主招生主要招哪些人?
之前在群里多次跟大家说过,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孩子更适合自主招生。
按照教育部政策,自主招生主要想招两类人:
有学科特长、有创新潜质。
那么,怎样来证明自己有学科特长,或者有创新潜质呢?
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二、自招初审重点看什么?
根据往年经验,参加过奥赛、科技创新大赛、英语或作文等赛事,并取得了名次的考生,通过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比较容易通过高校的初审,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加分。
单科成绩特别出色或有特长的学生也很受高校青睐。
如果学生在某一科目上特别出色或某一方面很有天赋,在高校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更容易得到老师的认可。
而思维敏捷,涉猎广泛,善于钻研的学生,比较容易在笔试和面试中胜出。
因为自主招生考试有别于高考,更看重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
根据往年采访经验,自招笔试试题一般都会超纲,难度高于高考,相当于奥赛初试。
如果完全没有竞赛经验,或者平时光学必修内容已经筋疲力尽,恐怕参加自招优势不大。
当然了,也有些学校只面试不笔试。这也不代表就会更容易。
面试专家组追根究底的能力,是不容小觑的。
三、哪些人更容易通过初审?
在省级重点中学就读,且成绩优异的孩子容易通过初审。
有竞赛获奖证书的孩子。
如果孩子属于那种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那一类,只是没有参加过竞赛,如果你能证明孩子学有所长,那么也可以试试。
反正自招放在高考后,报名材料家长可以准备,最大限度降低对孩子的影响。
其实无非就是准备好材料,然后去学校盖盖章。
四、高校自主招生初审主要看什么?
根据高校初审环节和报名条件分析,不难发现,自招报名材料分这三个类别:
最明确的条件,比如获奖奖项,五大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的获奖证书,这是最硬的硬件(理科),文科看的是那几类作文、外语类竞赛,之前咱在群里聊过;
相对明确的条件,比如能够证明你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证明;
比较模糊的,比如参加公益活动或文体活动。
自主招生的报考要求总括为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能够体现考生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指标有很多,我们将其进行分类汇总如下。
在这些要求中,最具有含金量的是五大学科竞赛获奖,并且是数学、物理竞赛高于化学、生物和信息学竞赛。竞赛获奖基本能够覆盖全部的高校,而且获奖级别越高,价值越大,像是对于数学或物理全国决赛获奖的考生申请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都是基本能够直接通过初审的。对于英语或是语文类竞赛,其对相应属性的高校或是相关专业会具有决定性的竞争力。
除此以外,科技创新类竞赛和ZL论文等,这类成果在申请工科院校或是具体到相关专业时很有价值,尤其是对口领域的论文发表在申请专业时具有很大的把握。所以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在申请过程中要视情况而定,不同高校对不同的评价指标会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这里着重将五大竞赛的要求分高校总结一下。
在自招初审中,五大竞赛奖项可以说是最为重要也是所有高校最为认可的一项审核凭证。
其他的2017高校认可的50项赛事盘点,徐老师也准备好了~
2017年自主招生认可的赛事种类繁多,总结所有赛事已经高达50种,从认可的高校数量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估测该大赛含金量如何。针对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小站君给予以下提醒:
1、明确赛事名称
目前市面上各类大赛种类繁多,导致广大家长和考生无法分辨,如:“叶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和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很多人以为是同一项赛事,其实是两项赛事,且高校对此认可度有差异。
2、明确赛事获奖等级
每年自主招生报名前,很多家长和考生都弄不清楚自身奖项等级,尤其是文理科竞赛中省级和国家级区别,一直是辨别的难点所在。理科竞赛中因为有证书模式,且官网会公布具体获奖名单,所以辨别难度较小。
最大难点在于,文科类竞赛获奖等级该如何划分。小编建议直接查看大赛通知中关于奖项说明,或者咨询大赛官网。
以2017年创新英语大赛为例,在复赛阶段根据考生成绩划分不同的等级,具体如下:
全国优胜者:复赛成绩从高到低取复赛实际参赛人数前10%的优秀学生为本届大赛全国优胜者(优胜者按3:3:4的人数比例分设一、二、三等奖)。
赛区优胜者:复赛成绩从高到低排序,除获得全国优胜者的选手外,全国排名前30%和各赛区排名前30%的优秀学生作为本届大赛赛区优胜者(优胜者按3:3:4的人数比例分设一、二、三等奖)。
3、尽量报考招生简章中有明确说明的院校
报考学校有明确说明的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通过初审的概率,如果学校有明显的赛事倾向时,请谨慎报考。
例如:上交大2017年招生简章中说明,认可“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省赛区一等奖(获奖名单须在教育部阳光平台公示)”的考生。该报考条件中没有提到生物竞赛奖项,小编建议,生物竞赛学生谨慎报考。
之前徐老师在高校采访自主招生的时候发现,当雪片一样飞来的成千上万份自招申请材料寄到高校,而留给专家审核材料的时间又非常紧张,他们怎样才能最快选出符合条件的人才?
他们跟我们透露说,zui.好的办法就是按照硬杠杠卡。有达到简章要求的奖项,直接进;
没奖项,放到后面统一处理。这个没二话可说。
相对明确的,刚才说了,就是让你证明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比如有的学校要求你要有什么ZL、发表过论文之类的,有的要求单科成绩优秀,也有的学校说的更笼统。
那你怎么证明自己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
证明你有学科特长,要么是单科成绩非常优秀,这个就需要提供成绩单;
要么就是你发表过啥论文,针对你想报考的学科的;
或者是你有啥创造发明。
但从最近两年来看,发表论文和ZL太容易造假了,前年自招政策出的晚,就有不少人突击给孩子发文章,这种情况就算过了初审,到面试环节也很容易露馅。那些面试专家都身经百战,没有一个是吃素的。
还是那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要弄虚作假。
教育部在前几天出台的特殊类型管理办法里已经明确了,特殊类型招生中发现作弊,不光要取消特殊类型报名、录取资格,还要建议考生所在省招办取消其当年的高校报名、录取资格。
这个可不是闹着玩的。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说的比较模糊的。也是最近群里问的比较多的,关于社会实践、公益和文体活动那一块。有的亲问我啥公益才算,其实这个就是很模糊。
哪些材料能证明?比如孩子长期利用零花钱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算不算?
如果你有贫困山区孩子的感谢信。
或者你被媒体报道过,就是证明啊。
还有就是你参加过义工,有相应证书等等。
文体活动呢,比较高的奖项也可以列上。
但是这些东西,说实话,只能是在你和另一个同学硬件相当的情况下,会起到一定作用。
正常情况下起不到决定作用。
越是好的大学,越是要求证书过硬。
其他七七八八的闲杂材料很少有时间看。
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这一块,是综合评价招生所必须的,这个东西到哪里去找?建议你问问班主任或者学校教务处。这应该是孩子们综合素质评价表里的内容。
也有的学校统一出具相应的证明,有统一格式,有的学校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经验。如果你们学校还没有这方面经验,你可以借鉴别的学校的证明格式,打印出来找学校教务处盖章,也是有效的。具体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6、自荐信、推荐材料准备
自荐信:通常由考生自己准备,但想写好一篇优秀的自荐信,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此阶段,家长需要多搜集自荐信写作技巧、写作禁忌、高校情况、专业情况等资料,为孩子的写作提供一定的方向。
推荐材料:推荐材料由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实名提供。推荐材料准备的难点是:社会团体、知名专家的寻找;对考生推荐理由度的把控等。但该材料如果准备充分,在自主招生报名申请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高校最喜欢什么样的自荐信?
听听过来人咋说:
中央财经大学的沈章略:
1.以该校培养特色为出发点。
尽管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理想专业,但是若能尽早确定方向,并在自荐信中将自己的经历与其联系起来,会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2.用具体事例代替形容词。
考生容易惯性地把自荐信写成形容词堆砌的口号,这样不但不出彩,还会占用本可以用来好好展现自己的篇幅。用成绩、奖项这些有力的数据和能体现良好素质的事例,比如参加科研时如何克服困难、备考竞赛时如何潜心钻研等代替千篇一律的形容词会更有效果。
北京大学吕子君(应本人要求化名):
如果说自荐信是对考生软实力的展现,奖项活动的证书则是对考生硬实力的考验。在证书的选择方面,获奖较多的考生可以先把家中证书全部整理出来,斟酌取舍后再印制复印件。获得较高名次的大奖要要选,并在提交时放在多张证书中的首位。
北京理工大学张心:
为了在众多材料中多得到一次机会,让老师愿意进一步了解自己,考生不仅要写好自荐信内容,合理选择获奖证书,申请材料的“表面功夫”也要做足。“表面功夫”,指的是页面设计和其他细节。
页面的设计要让申请校老师看得舒服,可以合理分段,适当设小标题,重复检查语意不清的句子或错别字。
有些学校要求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打印纸质版材料时,注意选择优质纸张。上传电子版附件时,zui.好为附件命名。
嗯,徐老师觉得这些牛孩的经验还是很靠谱的。
虽然距离自主招生简章的公布还有一段时间,但有备无患,有条件的亲早点准备起来吧。
7、稳定心态安心备战高考,务必重视高三及一模二模成绩
高三期间,大多数考生的心态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这种现象实属正常,而谁能坚持下来就是最终的胜利者。希望考生都能坦然面对自己目前所处的状况,跟随老师的复习节奏,查缺补漏,扫清自己的知识盲点。
此外,提醒各位考生务必重视高三期末及一模二模成绩,自主招生虽然重视考生各种奖项,但是也非常注重考生成绩,高三阶段成绩将直接影响自主招生初审。
8、寒假期间,查漏补缺,关注自主招生培训课程
对于学霸来说,寒假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反超的。寒假期间,考生可以更好的调整自己,上课期间落下的知识点,完全可以用寒假来查漏补缺。
9、家长做好孩子的后勤及心态安抚工作
高三考生很容易心态不稳,压力过大。家长应随时关注考生的身心问题,及时做好安抚工作。当然,走读的考生,家长还应多多关注考生饮食健康问题,每天提供科学营养的食物,不可过分迷信和依赖营养品对智力和考试成绩的作用。
最后,祝愿所有考生在来年的自主招生和高考中都能超常发挥,顺利进入理想大学。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