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强基计划如何通过招生简章获取信息
招生简章在报名、填报志愿、招生录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你真的知道怎么看招生简章吗?
招生简章为何如此重要?
招生简章的总则、组织机构与职责、招生录取细则、附则都包含什么内容?
强基计划简章中的这些信息应该怎么“读”?
目前,4月已接近末尾,各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随时都会发布,招生简章作为报考最重要也是wei/yi的参考材料,需要考生和家长仔细查阅,确保自己符合各项要求,提高报考成功率。
但是,你真的知道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应该怎么看吗?其中有哪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信息实际上并不重要,又有哪些关键性信息是看似无用,但却直接影响考生报考?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又该怎样在招生简章中找到答案呢?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应该怎么看。
为什么要看招生简章
无论是原自主招生,还是强基计划、高考统招,在对招生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时候,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最终要以招生简章为准”。在不久之前,很多高校招办开展的线上招生宣讲中,招办负责人也提到“所有细节问题要以招生简章为准”。那么招生简章为何这么重要呢?
招生简章是介绍学校招生基本情况,是学生了解该学校和进行报考的重要依据,是可信的院校信息。简章中会有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报考条件,报考日程,联系方式等。在招生宣传中,招生学校必须将名称、地址、类别、层次、专业、颁发何种学历证书等事项,按照审批机关审批的内容加以规范。
可以看到,根据定义来看,招生简章是学生报考的重要依据,信息可信,并且高校招生简章都需要按照相关部门审批内容加以规范。也就是说,招生简章里的内容,是最真实、有效且经过规范的。
那么招生简章一般会包含哪几部分内容呢?
招生简章包含哪些内容
通常情况下,高校招生简章一般包括总则、组织机构与职责、招生录取细则、附则等几部分组成,具体来看,基本包含以下这些内容:
高校全称、代码、校址、层次、办学类型等;
招生计划、分配原则、投档比例、招生专业、培养模式及要求、成绩要求、身体素质要求、外语语种要求等;
学费标准、住宿条件、颁发证书种类、各种联系方式和其它须知内容等。
这些内容看上去纷繁复杂,却每条都很重要!
因为在高考本科统招中,涉及院校数量十分庞大:根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19年6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其中还有一些“一所高校有多个校址”的情况,同时还有很多名称相近的院校,很容易使考生和家长产生混淆,这时,招生简章就成为考生和家长最快速、最直接了解高校的途径。

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不同的学科专业中,比如“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听上去名字差不多,也都是针对化学进行研究,但实际上化学专业是理科,而化工专业则是工科,二者课程设置上也相去甚远。所以这就需要考生和家长仔细对照各校招生简章中相关信息进行区分。
当然,这只是针对普通招生简章而言,解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则略有不同。
强基简章要看哪些内容
最近,有很多同学和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咨询有关强基计划的问题,包括招生专业、人数规模、校考科目等等,实际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招生简章中找到“标准答案”。
招生范围
目前来看,多数强基高校应该会面向全国招生,不过其中会有部分高校仅面向部分省市招生,比如中科大就宣布仅面向安徽、河北等12个省市开展强基计划招生。所以在拿到招生简章后,考生和家长首先就要确定,该校是否面向自己所在省份开展强基计划招生。
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也是强基计划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关于这点,招生简章中一定会做出详细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1、划分具体专业,分别招生;
2、按大类招生,入学后进行通识教育,后续选专业分流。

以2019年自主招生专业为例,上图中,左侧为北大2019自招专业,右侧为天大自招专业,可以看出,两校分别采取大类招生和具体专业招生。
这两种招生、培养模式各有长处,并无本质上的优劣之分,考生只需要提前做好“功课”,详细了解目标专业的研究方向和课程内容即可。
招生规模
由于强基计划高校一校一策、分省制定招生计划,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每所高校在每个省、市、区投放的招生名额都不会完全相同,这就要求考生和家长认真核对目标高校在本地区招生专业投放的具体名额,同时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和位次理性规划报考。
入围比例
入围比例与招生名额同样重要,因为二者相乘即可大致估算出本省有多少考生可以入围该校校考,和这些考生的大致对应位次。再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对应位次与之比较,即可粗略推断入围成功率甚至最终通过的几率。
比如南京大学已公布入围比例为4:1,假设南大在H省投放强基名额100名,则报名考生中,高考成绩排名前400的均可入围校考。
入围标准
虽然理论上所有参加2020年高考的考生均可报名强基计划,但部分高校为了避免极限情况的出现,会特别制定一个“入围标准”,如中科大招办就宣布:江苏考生高考分数需在一本线上40分,浙江考生需超一段线80分,其它省份考生需超一本线(一段线)100-120分不等,方可入围。
除了高考分数外,不排除高校会对考生类别(文/理)、选考科目、学考成绩等条件提出要求,所以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目标高校是否在简章中列出相关要求和标准,如无说明,则可认为没有特殊要求。
破格标准
“破格”同样也是很多家长和考生,尤其是竞赛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与其它关键信息相同,无论是破格入围还是破格录取,各高校一定会在简章中详细解释破格政策的范围及标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破格政策如何制定,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破格政策只适用于极少数在基础学科有特别突出表现的人;同时,破格政策也不会突破“高考成绩占比85%”这条底线。
限报条件
从目前已公开信息来看,由于录取批次不同,强基计划与综合评价、专项计划等特殊类招生并无限报限制,但也有部分高校招办“透风”,强基计划院校限报、专业限报或许比较严苛:有可能会出现限报1所高校+1个专业的情况。
所以考生和家长要重点关注限报要求,报名前做好规划,如果对通过选拔的把握不高,则可以选择限报条件比较宽松的高校,提高通过几率。
校考科目/校考形式
目前,针对高校强基计划校考科目和具体的校考形式众说纷纭,而高校招办对此却鲜有提及。虽然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消息,但相信招生简章一定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详细的说明。
建议考生重点关注这部分信息,尤其是从未接触过学科竞赛相关学习的考生来说,要根据高校规定的科目和形式,提前规划好相关科目的学习安排,充分利用好高考后到校考前的这段时间,补足学科短板,提高通过成功率。
成绩算法
虽然教育部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提出了“高考成绩在综合成绩中占比例不得低于85%”的指导思想,不过根据一校一策的原则,通过调整具体分数折算方法、校考总分和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灵活运用,高校在人才选拔侧重点方面还是具有一定“自主权”的。
这就要求考生要清楚每所学校的综合成绩核算方法,根据其算法特点,调整备考策略,扬长避短,提高通过几率。
学制/特殊培养模式
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ZD的区别之一就是摆脱了只是“单纯招生计划”的属性,成为贯穿评、选、育、用各环节的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一系列培养方案。

单独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包括单独编班、导师制、小班化,本硕博衔接、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等等。因此,不排除强基计划与普通统招本科在学制上有所不同的可能性。
比如正常读完本-硕-博大约需要12年时间,但强基计划从本科招生阶段即统筹安排,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提高学习效率,所以12年的学习时间很有可能被压缩至8-9年完成,相应的,本科学制就有可能从4年被压缩至3年甚至更短。
当然,这只是基于目前公开信息之上的推测,还是那句老话:“最终要以招生简章为准”,如果出现对简章内容把握不准,一定要及时联系该校招生部门进行咨询。
声明:本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由金石为开综合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
2020五一线上集训赠送活动倒计时:
1、五一线上直播比原计划多送12课时!
2、直播课程师资强大,题目原创,方向性强,知识点覆盖全面!
3、支持回放,可以加强学习效果!(可在课后一月内任一天12小时内回放)
4、赠送与课程配套的历年金牌使用的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