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切莫落入“功利陷阱”
这些年,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能上哪些学校,或者哪些专业比较热门,就业形势比较好。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报考时部分大学热门专业高分生的拥挤和集中现象。
由于高考志愿已经极大地背离了考生的志向和意愿,许多考生进入大学后对专业的不适应,甚至难以就业,那些专业也就变成了“伪热门”。
仔细查阅一下各种关于如何填报高考志愿的文章,所谓的专家指导,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分析所谓的“冷门”与“热门”,分析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与此相应的是,诸如“2006年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研究生院”、“2006年中国民办高校就业率排行榜”,也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一切表明,当前,对于高考志愿的指导,或者说引导,已经落入了“功利陷阱”。高考志愿,正在渐趋偏离考生主体的志向与意愿,而沦为被功利驱动的工具手段。在考生的志愿里,考生的理想追求色彩已经渐然淡化;在就业严峻形势的压力下,考生家长对于高考志愿的解读,已经完全屈从于就业与功利的需要。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考生和家长把填报志愿的出发点定格在“利益”和“就业”上,我没有任何的鄙薄之意,而且,我也由衷地希望,每一个考生的选择,都能给他们带来现实的回报。但是,我想说的是,当高考志愿完全被功利驱动,高考志愿极大地背离了考生的志向、意愿和兴趣,这样的高考志愿,又如何能承载得起考生的梦想与现实之重呢?
所谓志愿,顾名思义,就是志向和愿望。根据我国招生规定,考生志愿必须由考生本人填写。一切表明,学生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就是在表明自己未来理想,并将为之努力奋斗。然而,最近几年,由于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中片面追逐名校、热门专业,而不注重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这已经给高等教育、高校就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这一切,最终真正受害的,还是广大考生自己。
因为当高考志愿被功利性所驱动,学生只是把大学当成了将来获取一个好工作的通行证,这样,只会加剧应试教育恶性循环,为了上名牌大学,让一个个考生都变成一个个考试机器。同时,这也导致高等教育的畸形发展,比如,名校效应过度放大,抑制了一些普通高校的发展,造成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进而造成知识、人才分布的不平衡。
太多的考生都去挤自己并不喜欢的所谓“热门专业”,这样,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即开启心智,提高创新,必然会被极大的弱化。这也必然极大地不利于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能力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学生的素质能力,就是影响和制约当前大学生就业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正因如此,我以为,高考志愿的极大趋利化,不利于对考生未来整体的就业环境的优化。
个体情感认同,个体兴趣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作为高考志愿的本义。高考志愿填报如果极大地偏离这样的个体情感,对于个体考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来说,必然是不利的。这样的高考志愿填报,实际上也就背离了以人为本的要求,没有真正做到从尊重人的发展出发,来进行人生选择,来进行高等教球育,由此也就必然滋生出种种负面效应。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