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择学校还是挑专业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姜殿军) 记者就“择学校还是挑专业”这一话题做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经历过高考的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3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选学校为主的占50%,选专业为主的占33%,两者兼顾的占17%。
优先选学校的理由:“专业可以换,学校就不容易了。”“找工作的时候,学校好会占点便宜。”“专业只是一个概念,学风、校风才是重头。”“去差的学校丢脸。”名校、重点大学的号召力对考生而言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能挤进重点高校,还是学校比较重要。”重点大学从师资到硬件都具备优势,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优先选专业的理由:“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冷门专业就业很困难,热门专业起码在你找工作时机会要多一些。”优先选择专业的人,主要考虑的是就业问题。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大家都考虑去学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
现在北京市高考报名已经结束,一个多月后高三学生就将填报志愿。选择一所名校还是选择一个热门专业?很多考生和家长已经开始为这个问题头疼。在新浪网的教育频道上,高三家长面对“择学校还是挑专业”的话题展开辩论。
某高校的招生老师说,对一部分分数较高的考生来说,选择好大学还是选择好专业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一位过来人说:“我当时高考成绩属于能上清华、北大一般专业或者较冷门专业,很难上这两个学校热门专业,能上其他重点学校热门专业,最后,我选择了前者。结果,现在就业形势不是很好,我们专业的很多同学都没有找到较理想的工作,一定程度上比不上北邮、外经贸这些比较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但是,我个人觉得在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里面受到氛围的熏陶,锻炼的是学习能力和态度,认识的老师和同学会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财富,对以后的工作也很重要。”
专家说 学校品牌效应很重要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袁本涛:
选高校还是选专业?我觉得两者都很重要,既要考虑高校也要考虑专业。就我个人来讲,要选高校。我觉得学校的品牌效应很重要。比如武汉大学同一所普通的地方大学相比,虽然地方大学的专业很好,但武汉大学各方面条件、社会声望等都具有一种无形的价值。从长远发展来看,名校的品牌效应对个人一生都是一种荣耀,不只是一时的实惠。学校的声誉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专业的冷热,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大学的声誉基本是稳定的。当然,从就业的角度看,选择计算机、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考生要根据自身条件,多方面咨询,比如上网、参加咨询会,听老师介绍等等。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听听周围人的建议,不要赶时髦。现在的热门专业,三四年后是否还是热门专业很难说。选择专业还要看自己的兴趣,是不是自己喜爱的。
企业说 企业看重综合素质
四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代国龙:
四达公司在招聘人才时,首先是看专业,其次看学校。我们公司在选择名校学生时比较慎重,主要是考虑到人才的稳定性。名校的毕业生对职位的期望一般比较高,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现在企业在用人方面比较务实,因为大学毕业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所以企业只能看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当然,看重专业也不是限制得很死,大多数职位要求相关专业即可,有一定的弹性。
除了专业和学校之外,公司还要考查求职者的综合素质,比如学习成绩、言谈、社会实践经历等,评估一下求职者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在社团中是否担任过职务,面谈时的语言沟通能力的好坏等等,都会影响最终的求职结果。招聘人才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专业、学校都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首都旅游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沙裕丰:
招聘人才最重要的并不是学校和专业。本科教育越来越变成一种基础教育,研究生到岗后也需要一段上手的时间。我们更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公民基本的素养,一个是未来的发展潜能,还有一个是计算机、外语的应用能力。
现在有一个误区,就是为了上学而上学。比如上大学,就想着上清华、北大,或者上重点大学。上了大学之后干什么?考生和家长并不清楚。其实上大学是一个过程,是为了将来的工作做准备。现在的学生缺乏一种职业意向,在学校的选择上,也因人而异。比如选择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重要的是一种环境的影响,学术氛围、名人讲座等都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想从事旅游业,选择一所旅游特色的高校更合适,因为在这样的高校里旅游专业氛围要比重点大学更好。
教师说 建议学生选好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赵晓蕊:
赵老师指导毕业生填报志愿多年,也会遇到考生在学校与专业间两难选择的事。赵老师说,在一般情况下,她个人倾向于建议学生选择好一点的学校,特别是像清、北、人、师这样的重点名牌高校。赵老师解释说,专业也是考生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在专业不像以前那样固定了。如果考生和家长留心高校的招生政策,就会发现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正在流行,大学生在前两年甚至是前三年学的都是基础课程,在后期才会有所差别地开设专业课程。考生学什么专业,其实学的东西都差不多,在研究生培养阶段,专业的色彩才会加重。所以,赵老师倾向于考生选择高校,毕竟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师资力量、学校建设、国家投入等方面差别很大,而学校的传统、校风、学术氛围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读好专业≠进保险柜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朱平平:
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生从千军万马中冲到大学,有的家长和考生产生了学个好专业一劳永逸的思想,但是现在的就业压力如此之大,上了好大学,念了好专业不等于进了就业的保险柜,朱老师认为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才是决定今后就业的关键。
中国的本科教育从以前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就是打基础的阶段。除了学习,学生在大学里更重要的是练习人际交往、参加社会活动,把自己锻炼成具有合作精神、拥有健康心态、能吃苦耐劳、有竞争力的“准社会人”,朱老师说,自己的学生中具有这些素质的都找到了好工作。关键是现在大学“窄进宽出”,学生们上了大学,愿意锻炼自己、磨练自己的太少。考生们无论学什么,在哪儿学,只要大学四年不虚度,将来一定会有好的发展。
家长说 先选学校机会多
蓝水怡:孩子今年考大学,我们曾就择校、择专业话题交流过。对于专业的选择,孩子是有倾向的,他想学英语,可他就读的是高中理科实验班,且从小对除英语外所有的文科科目都“找不到感觉”,所以他只能考理工科类学校。
其他专业,孩子表示没有好恶。最后与孩子交流的结果是:我们首先考虑选学校,准备选择排名相对靠前的学校,这样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出国机会和就业机会。
学校无名难就业
龙妈:我上大学时,因为大家都不懂得选报专业和学校就乱报一气。
鉴于自己的过往经验,这次我要求儿子先选学校,专业无所谓。很多人大学毕业后也不是搞所学的专业,读研也能换专业的。这里的单位招人,领导很看重学校,有些没听说过的大学毕业生,即使是专业对口,找工作也很难,除非单位急缺或有熟人介绍。
专业不能定职业
梧桐文:我觉得大学所学的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以后的职业。专业分工的确是越来越细,但社会更需要具有综合素质专业训练的人才,复杂性的工作更需要多专业的集成和组合,复合性人才更受欢迎。
大学期间所受训练要放在综合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上,专业并不重要。
先选专业看爱好
忠实读者:关于择学校还是择专业,应根据孩子爱好、专业发展、将来就业等优选出几个比较适合的专业,然后根据所选专业在每个大学中的主导程度优选出几所大学,再根据高考成绩来报合适的大学。
孩子意见要尊重
莲子:我女儿明年高考,她想以选择专业为主。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选择就不同。但我建议,不管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专业为主,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名校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成才的也未必都出自名校,关键在于孩子自己的志趣。
过来人说 专业是学生的标签
黄玲(化名)本科学英语专业,由于喜欢文学,研究生考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念了3年中英文学比较。毕业时,兼具双语优势,学历和学校都不低的她也遇到求职尴尬。当时无论中文系还是外文系找工作都不难,但是两者结合起来却很难,英语专业的职位嫌她研究生不是学英语,中文专业的职位嫌她非中文系出身,最后在朋友的推荐下进入一个出版社做英语教辅,一年后转入一家美国外企做人力资源,今年又跳到一家金融机构做总裁助理。黄玲认为,刚毕业的时候专业是贴在学生身上的标签,单位总要找到能适合自己职位的人,毕业生没有任何经验,只能凭借大学学到的东西去争取。当工作经验逐步积累,专业的色彩就越来越淡。在实际工作中也会突破专业,自愿或非自愿地去尝试新的领域。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