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祥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如何确定目标院校
王明祥:考生定位很重要 三条原则要注意
第一,估分有偏差,方案需考量。
根据这些 年来,我们掌握的各地的情况,以及经过我们自身手上辅导过的考生,凡是估分的,不管你是考前估还是考后估,都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如果说这个估分能够掌握在五分之内,就是这个偏差能够缩小大五分之内,这个准确率已经是非常高的了,而多数情况下,这个偏差都在十分、甚至二十分,甚至是更高。
就说明考前估分报志愿也好,还是考后估分报志愿也好,都面临着一个考生的定位问题。
那么即使考后知分报志愿的省份,也并不是那么地轻松,因为考后出分报志愿,一是时间紧,考生要在三五天之内,来设计这个方案,这个根本来不及反应,志愿容易形成夹生饭,甚至出现重大失误。二是知分填报志愿,容易出现志愿扎堆,尤其是高分考生的扎堆情况,所以说即使是出分报志愿,你也要进行提前准备。提前进行 志愿的设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管你是估分报还是出分报,都要事先对考生进行一个基本的定位。并且根据这个定位,进行方案的初步设计和前期的准备。那么考生怎么样进行科学定位呢?一是掌握一个区间,就是考生分数加减二十分,掌握在四十分的分数区间内。
比方说一个考生正常估分是580分,那么往上波动,你增加两个分段,可以到600分,往下波动,再下降两个分段,可以是560分,就是从最低分到zui高分,掌握到40分之间的这么一个区间。按照这样的一个分数区间来考虑,考生的志愿并进行院校的组合。
一般来讲,能够消失掉估分带来的偏差,就是能把这个风险能够消化在方案自身中。这是掌握的一条原则。
第二,区分考生类型。
成绩比较稳定、心理素质比较好的考生。可以根据一模成绩来设计前期方案的基本组合。可以说像这样的考生,它高考,一般情况下,都能够正常发挥。一模往往是各地组织比较严密、重视程度比较高的一次考试。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检验考生的真实水平,如果我们以一模成绩作为志愿填报的一个基本参考,那么成绩比较 稳定,心里状况比较好的考生,未来高考,如果正常发挥的时候,基本上能够保持一模的成果。
成绩不稳定、心理素质不太好的考生,可以依据一模、二模、其期末三次成绩,进行折合。那这条原则他是适合于考前估分的这些省市。那么我这些年来在北京指导考生,一般的有条件的家长,都要求和考生见一次面,起码得见一次面。主要是,通过和考生的见面,面对面地聊一聊,从而掌握这个考生的基本情况和状态。那么这 个对考生基本的了解,不光是一个考前状态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对考生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看他目前的这个情况,未来的高考能够发挥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往上走,还是往下来。那么我们给这个考生定位的时候,大致能够心里有数,他的基本出发点是在这里。
所以说,区分考生类型,非常重要。这是第二条原则。
第三,考后知分填报的省份,可以采取以下的两种方法进行志愿前期准备:
一要根据考前几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志愿初步设计。
二要在高考以后,及时估分,进行志愿的近距离调整,等出分以后,再进行一个正式的修正。
王明祥:怎样进行目标院校的判定 方法要有针对性
进行目标院校的判定,目前就全国范围来讲,大致有四至五种,可以利用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它适用于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区域,或者说适用于不同的人群,那么这些方法也是各有千秋,关键是看我们手中的资料和你平时掌握的程度。
第一、类比法。
类比法,这个方法适合于所有考生,所谓的类比法就是确定考生目前所在的高中,是哪一类型的学校,你比如说是省级的示范校还是市级的示范校,是省重点高中,还是一般普通高中,那么你所在的这个地区在这个市,在全省和全市他处再一个什么水平,那么这个高中,它的全省范围来讲,又处再一个什么层位。
主要体现在:
1、近年来,你说在的学校,应届毕业生一本录取率、上线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三年前入校时,就是到这个高中读书时,你所在的这所高中在当地招生的情况和前后几年的情况对比,有没有大的变化,比方说在生源范围上。
2、第二个你在最近的几次大考中,能够进入前72%,一般认为你走一本是有希望的。同理,如果地掌握了母校的这些数据和信息,就很容易通过上一级学生被录取的情况,反推活类比出你可能报考的学校。
第二、排名法。
排名法适合于考前或者是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省份。排名法,尤其目前在北京、天津、等地市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而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则不怎么使用,即使是省考院,公布了一分一段人数的省份,人们往往也不习惯于用这种方法来填报志愿。道理很简单,传统的排名方法,在考生人数较少,属地招生院校较多,而多数考生 又不愿到外地上学的情况下,最简单可行。而在考生人数较多,院校选择范围相对分散的省市,排名法则变得不易操作,或者是比较模糊起来。
而这种方法,关键是由什么样的水平的人,什么样的基础的人,来使用、来操作的。所以我对大家的建议是,全市前一千名的考生,尽可能使用排名,我在博客上主张是500-800,这里我给你放大一下范围,前一千名的考生,你尽可以使用排名。
第一,一千名靠后的考生要慎用,我说的是慎重的“慎”。
第二,使用排名要结合考试人数和招生计划,利用排名和预估批次控制陷比较科学,也比较可取。就是要结合考试人数和招生计划,利用排名来预估批次控制线。一般来说,比较科学也是可取的一种做法。比如说,北京市某个区,得出的一本线是480分,一本线通常来,对应的排名到理科对应的就是1.9万名左右大致这样的一个排名情况。
第三,使用排名要和今年招生计划相结合,尽可能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各招生院校的招生人数进行累加,并把累计人数与排名的名次进行对照分析。
王明祥:计算考生排名 甄选的好方法
计算考生排名,涉及两个步骤,除了目前网上热议的几个方法以外,这里我再推荐另外的几个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第一个方法:平均分推算法
第一步,测算考生的高考成绩,平均分推算法,就是用平均分推算法来测算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刚才我们一开始说了,你不管用什么方法,来选择院校,首先要进行考生定位。那么北京市是考前估分的,我建议你参考使用一下,平均分的推算法来测定一下考生本人的成绩。
第二步, 测算考生在全市的位次,常数排名推断法,就是用常数排名推断法来测算考生在全市的位次。那么这个方法,就是分析三年以来,本校考生的校排名,与这个学校在全市排名的一个关系,得到一个校排名。亦是校名子与考区内,我们所说的考区就是北京市,在整个考区内名次的一个大致的常数,假设这个常数可以用C来表示,那么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时候,就是C=M/N,其中M为考区名次,N为校名词,那么考区名词除以校名次,就得到这个常数C。然后,你再把握考生自己在学校的名次,这个名次与这个常数C相乘,就是自己在考区内的一个大致的排名。比方说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得到的大致常数是C=4,假如该校某个考生经多次考试,确认在校内的排名为23,然后将自己的名次乘以4,那么这个考生在考区内,也就是整个北京市的大致排名则为92。这个方法,也比较简单。
第二个方法:人数累加排名对照法
这个方法就是将各高校往年录取的人数,按分段分布相加,这个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北京市的大厚本儿,包括天津等等,你发下来以后,就是一个分布的原始数据的公布,那么你以高校为单位,按照他这个原始分布的状况,进行累加,再对照自己的估分,就会得出你全市的名次。通过考生自身的定位来预测你在全市大致的一个排名的位次,那么出了这些结果以后,以后最终的目的,就是如何检索出你所报考的学校,必须有第三步,那么接下来第三步就是利用排名找到合适院校,那么我们再说一个方法,就是学校往年分数座次表法。
基本的办法就是把一个高考近三年以来的平均分,进行一个再平均。然后,按照各个学校,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假设北京大学排第一,清华大学排第二,北京理工排第三,北航排第四,假设你按这么一个顺序,那么这个顺序我是随便举例的,那么你这个为此具体怎么来设置,一定是根据这个学校近三年以来,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来 进行从高到低的排序的。
第三个方法:线差法
线差法适合于所有填报志愿的省份,也就是说不管你是考前估考后估还考后出分报,所有的省份,只要你吃透了这个方法的真正的内涵,同时把一些相关的其他因素能够过滤掉,那么这个方法是通用的。
线差法就是以所在的分析控制线为参照物,分别计算考生报考分差和院校录取分差,我们把考生分差比作腿长,院校分差视作门槛,只要考生腿长大于院校门槛,则可以被列为可选择的院校范围。打个比方说,攀登高峰必须知道海拔高度,那是高山的绝对高度。选报高效,需知批拔高度,那是院校的真实门槛,高效批拔高度,构 成高校录取门槛,考生批拔高度PK高校批拔高度,便可轻松录取了。
因此,考生对目标高校的烦琐筛选,可以简化为对考生批拔高度大于高校批拔高度基本公式的轻松运用。所谓的院校的批拔高度,就是某高校录取分数高出当年本省同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分值,也就是说高校录取分减批次录取控制线,等于高效批拔高度。
所以说在院校选择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了解学校的门槛高低,以及自己的高考成绩腿长能否够得上目标院校的这个门槛,即考试批拔高度大于高校的批拔高度。
那么这里我们使用的是控制分数线也就是说通常所说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重点线,或者是二本线等等的,这些省级教育招生部门。为了既能保证各批次招生计划的完成,又能保证各批次的录取质量,一般按照大于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一般是120%的 比例,为各批次确定了一个最低的高考分数线。他是衡量考生有无资格参与各批次录取的基本尺度,是高考录取的生死线,只有高考测同分,也就是说高考实考分,加上你的政策照顾分,他的总和就是高考特征分,高考特征分,达到或超过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才有可能被该批次的院校投档、筛选、挑选、否则你就与该 批次录取的院校无缘了。
那么这条分数线具有以下的重要特征:
第一他是一省范围内,同批次、同科类、所有上线考生统一竞争的起跑线。又是不同高校之间比较生源质量和录取分数高低的一个尺度。
第二,它是全省文理考生群体,总体考试水平的一个标志,以这个大范围的高考分数来建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通性和相对稳定性,能够有效地过滤掉特殊性和偶然性。
第三,虽然由于受试题难度,考生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分数线,每年都有所不同,但是就多数省份的多数年份而言,一省市内多数年份的控制线基本稳定,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区分。
使用这个分差有这么几个特殊的情况,需要关注。
第一个是关于数据的截取年份。考虑到招生大小年的因素和影响计算高校的批拔高度时,起码要使用三年以上的平均值。
第二,关于最低分和平均分,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省份公布的分数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投档最低分,录取最低分,录取平均分等等。
第三,关于院校招生的大小年。招生大小年,是由于报考人数乎多乎少而引起的,而报考人数的多少,是由上一年录取分数的高低所吸引而造成的,这种招生院校的分数波动现象,几乎很普遍。
第四个方法:“五三黄金线差”理论
考试特有方法体系支撑的“五三黄金线差”理论,就是对高校录取分数,特别规律的一种揭示。
正如以上我们所说的,线 差法、涉及不同年度的数据如何使用,招生大小年如何规避,以及到底使用最低分还是平均分等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给考生和家长带来的困惑。我们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成功地创立了“五三黄金线差”,简称“黄金线差”他是以一省历年招生录取数据为依据,根据统计学、概率论的相关原理,对其进行全面 详细的分析以后,总结概括出的一种全新科学、实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既以黄金分割线差为核心的指标体系,用这种方法,对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进行估测。其预测的成功率,可达99%以上。不仅是对本省招生办通编的高考指导用书的必要补充,更是广大考生快速筛选目标院校的必备工具。
利用这个工具,填报高考志愿,可以达到方便快捷、事半功倍的这样一种效果。简单来说,“五三黄金线差”就是对最低分和zui高分之间的分数区间,进行黄金分割,以黄金点位的分数来计算分差,就是既不适用最低分,也不使用平均分,而是对这个分数区间进行黄金分割。以分割点位的分数来计算分差。这是它的一个基本产生的原理。
然后再以计算出的黄金线差,反推到近三年,或更多年份,以检验其数据的有效性。那么计算公式,为当年参考报考线差,加上以往各年度最低录取控制线,减掉同年度院校最低录取最低分,那么每一个年度都会得出一个误差值,根据这个误差值来判断,有没有招生大小年现象,根据这个误差值来修正“黄金线差”。
那么作为一个理论成果,我们几年以来在不同的城市进行推广使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按照这一理论体系,编写的这个高考分数线,分省地方版也普遍受到广大考生家长的欢迎。目前这本书,不用做什么宣传,只是依靠家长的口口相传,其受众面,已相当可观。那么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位家长,前一段给编辑部打电话说,根据 你们计算的分差预测录取分,既不浪费过度的分数,又有一定得分数余量,很好使,很管用,简直是太神气了。
其实类似这位家长发出如此感叹了,是很多的,因此我们说,根据黄金点位分数计算出来的黄金分差其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
“黄金线差”在实际运用中的普遍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黄金线差”科学解决了不同高校招生的相互比较的问题。无论哪一所院校,无论最低录取分是多少,无论录取分数区间是多大,我们都以该校录取分数区间的五三点位,作为分析比较的基本点位,利用黄金点位分数和相关批次控制线之差,顺利解决了在同一年度内,各院校录取数据不可比的问题。
第二,“黄金线差”,有效解决了,不同年份之间,录取分数不可比的问题,尽管各省市,每年统一批次的控制分数线不一样。但只要计算出,五三黄金点位的分数与同年相应批次的控制线之差,无论何年度、无论何院校,无论控制线走高还是走低,也无论录取区间有多大,都可以用“黄金线差”这个指标去度量、去比较、去分 析。
第三,“黄金线差”较好地解决了,考生成绩与招生院校分数不可比的问题,预见性的找到了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点。我们可以这样直观地去理解。既要向比较有把握的,被某所高校录取,而在专业选择上又有较大回旋余地,考生得分数,应该达到该校的录取分数区间,自下而上五分之三的位置,也就是说报考分差要略大于或等 于“黄金分差”。
第四,“黄金分差”在考生投入与产出比上实现了最大优化。首先按黄金点位分数去报考,就能有效规避风险,掌握较高的胜算概率,因为在报考这个环节上,考生最关心的是能否被录取。或者不要被他人挤下来,其实按照一般的情况而言,这个点位的投入产出比是zui高的,他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找到的一个黄金点位。那么 低于这个点位,录取概率会大大降低,风险程度就要加大,那么高于这个点位,可能要浪费一些分数,不如另外选一所更好一点的学校。
这个需要我进一步说明的是,这个“五三黄金线差”不是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一种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出“黄金线差”这个核心指标以外,还包括往年第一志愿平均投出率,往年平均分数优势变化率,历年录取误差值,以及第一志愿百分之的调档线等等。
其中往年第一志愿平均投出率,是往年若干年一志愿投出率的加权平均值,一志愿投档率是院校第一志愿投档人数以实际录取人数或者是招生计划人数的一个比值,主要用于判断院校能否在第一志愿完成招生计划。这是我们观察院校报考热度,或者说是人气指数的一个重要依据。
通过这样的一个指标,我们将各个批次的所有招生院校,分成了两大阵营。
一是以往多数年份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一次投档,即可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
二是往年多数年份,第一志愿生源不足,需要征集志愿或通过补录,才能完成招生任务的院校。
另 外一个分数指标是往年平均分数,优势变化率,那么这个指标是衡量和评估,考生分数优势大小的一个指标,考生分数分布的密度,不仅影响分数区间的大小,也直接关系报考的难度问题,一般来说,分数区间小,考生人数多,考生密度大的院校,要比分数区间大,考生人数少,考生密度小的院校相对容易一些,报考的风险因 素要小得多,这也和人口分布密度一样,你比方说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指标是历年录取误差,这个指标刚才已经简单地提到了,就是通过今年的报考线差,反推这三年或者是五年,用它加上这个年度的批次控制线,减掉最低分,出来一个差值,就是验证今年这个参考线差,近几年来他的偏离程度有多大?通过这个指标来调节报考线差。
第五个方法:难度系数法
这个方法很简单,一般用来解决专业选择的问题,解决无论考生或者是家长,在志愿选择上,历来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凭自己的分数,应当选择哪一所大学才能进得去,二是报考什么样的专业确保被录取。即不仅要走得了,而且还要走得好。
综合以上分析和介绍,我们可以说,报考线差和难度系数,看成一堆卵生姐妹,是科学解决志愿填报难题的两把金钥匙。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三方博弈,决定胜负,不仅取决于考生本人,更取决于具有同等水平的考生群体怎么报,依据任何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考生与院校匹配分数或者是分差,都是静态 的,没有考虑第三方的因素,而考生个体之上的考题群体的填报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切皆因考生群体的不同报法而变化,因此在使用任何一种方法,测算目标院校时,还要根据不同院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比如你院校的地理位置,此处行应类型,在全国的知名度,以及当年考生的选择心理等,进行综合研判,全面 分析。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