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双碳”领域,本科专业怎么选

发布于:百学网 2023-11-23

“双碳”领域,本科专业怎么选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业界对“双碳”人才需求激增,金融、能源、教育、环保等多个行业都急需“双碳”人才。行业多位专家预测,“双碳”领域未来10年—15年间都将处于蓬勃上升阶段。“双碳”行业就业前景如何?想进入这一行业,志愿怎么选?别急!让我们一一告诉你。

  “双碳”人才市场需求大,就业职位扩增

  我国“双碳”人才的缺口较大,根据领英全球发布的《2022年全球绿色技能报告》指出,绿色人才在全球劳动力占比正逐渐上升,由2015年的9.6%上升到2021年的13.3%,其增长率高达38.5%。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需要的“双碳”人才在55万—100万名左右。

  不少企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开启了抢人大战。其中不乏知名上市公司,用高薪岗位争抢双碳相关专业人才。比如,华润水泥此前发布的一条名为 “碳中和研发岗” 的岗位月薪高达6万-6.5万元;小米的一则名为整车工程-碳排放专家的岗位月薪范围为2万-4万元之间;吉利控股则放出了 “碳交易项目经理、碳中和咨询专家”等岗位,开出的月薪资范围在2万-4万元之间……

  高校布局“双碳”,部分专业已面向社会招生

  2022年4月29日,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推进高校碳中和的紧缺人才培养,并提高“双碳”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也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一系列以“双碳”或“碳中和”为关键词的学院,如北京工业大学的碳中和未来科技学院、华北理工大学的钢铁碳中和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新成立的国内首个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计划202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立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学域,并计划于2024年开设相关本科专业课程。

  早在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申请增设的全国第一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批准,另外还有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在近几年也设置了该专业。同时,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22年秋季在重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四所高校招生。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的“碳经济”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也获批。

  “双碳”领域,本科专业怎么选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近三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与“双碳”相关的新专业包括碳储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智慧能源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另外,数字经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生态学、能源互联网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专业,也是备案热点。

  那作为高三学子,想要搭乘这趟“东风”,参与到我国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除了新兴专业,在填报志愿时可以还优先考虑哪些专业呢?

  一、电气类专业

  作为排放比例最大的行业,电力行业是碳减排的关键所在。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电力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电力行业要实现零碳转型需求,需要大量新能源工程相关人才,相关专业包括电气类的能源互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慧能源工程等。同时,为了承载电力的新能源转型,行业需要大量人才从事储能及电网改造技术,包括光伏及风电领域、源网荷储技术,涉及专业包括储能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

  二、建筑、土木类专业

  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大多数都传导到建筑中。工业、建筑领域涉及节能技术,相关专业是建筑学、城乡规划、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城市设计、智慧建筑与建造等专业。此外,工业领域的碳排放还需要基建升级作为基础,这又涉及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城市水系统工程等传统专业。

  三、交通运输类专业

  虽然交通领域排放占比较小,但是产业占比较大。碳中和需要将几乎整个交通领域的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人才需求量巨大。特别是未来的家用型轿车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电动车、燃料电池车)转变,涉及汽车设计、车辆工程、电池技术及储能技术发展。相关专业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智慧交通、智能运输工程等。

  需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双碳”产业涉及的领域和专业较广,并不仅限于上文列举的专业。因此,有志于投身这一产业的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看清培养方向,以能源和环境方面的专业为例,能源方面建议选择与新能源有关的专业,环境则可以考虑选择偏环境政策的专业。部分有深造打算的同学还可以关注高校的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如2023年北京工业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实施了8年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重点培养零碳新能源与新材料、低碳智慧城市、流程工业供应链低碳技术、碳中和技术及政策综合评估等碳达峰、碳中和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型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享受更优质的师资和学习资源,极具性价比。

  本文来源:综合自《2022年全球绿色技能报告》、各校官网等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