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12月17日,由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合并组成。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国际航运系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系,涵盖了六个一级学科。目前有 5 个本科专业、6 个硕士点和 5 个工程硕士点,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 3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 3 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工程力学 2 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流体力学、岩土工程 2 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全院共有教职工 315 人,学生总数 1897 人。
师资概况: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共有教职工315名。232名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务84名,副高级职务91名。其中,201人拥有博士学位(海外博士52人),占专任教师的86.3%。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其中双聘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其中双聘院士2名)、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8名、长江学者9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上海市东方学者2名、浦江人才计划9名、省部级教学名师4名。其中有多名教授分别在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ITTC)、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会议(ISSC)、海洋技术委员会(M.T.S)、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等国际学术组织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国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师资队伍中不仅有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老教授,更有一批富于创新精神、活跃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中不乏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
办学设施:
学院拥有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包括:海洋工程水池、船模试验水池、空泡水筒实验室、水下工程实验室、CAD/CAM实验室、结构力学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土木与建筑实验中心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中心等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设有一系列建于学科基础上的研究所,主要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所、结构力学研究所、港口与水利工程研究所、动 力装置及自动化研究所、新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开发研究所、水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力学研究所、土木建筑工程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安全与防灾 工程研究所、空间结构研究中心、飞行器设计研究所、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流体力学与工程仿真研究所、固体力学与工程结构强度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 所、建筑设计与景观环境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上海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这些科研院所的建立,架起了教学、基础研究为国家和上海市的国防、经济建设服务的桥梁。同时,学院还和现代设计集团、沪东造船厂等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师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教科成果:
学院素有严谨、科学的办学传统,形成了 “基础厚、要求严、适应性强”的办学特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相结合。近年来,经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教学和科研工作更跃上新的台阶,取得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奖。学院始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研经费稳步增长,科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一批有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并与部分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国际科研合作。
1979-2000年,学院教师共获得各类国家级科技奖励3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2项。2001-2010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2 项、二等奖 23 项、三等奖 18 项。2011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2 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1 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6 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其他省部级奖 2 项。全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 26 项,863计划项目 1 项,国际合作项目 8 项以及其他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学院科研经费总量连续第七年过亿。此外,发表 SCI 收录论文 90 篇,EI 收录论文 264 篇,核心期刊论文 290 篇;申请国家ZL 84 项,授权 28 项。学院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技合作与交流,与海外8个国家和地区的10所著名大学的相关院系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培养人才与开展科技攻关。学院聘请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藉院士吴耀祖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章梓雄教授等著名学者为顾问教授,10余位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国际交流:
学院落实学校国际化战略,积极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在学科国际评估、学术交流、师生互访以及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国际评估:顺利完成学校组织的学院中长期综合评估工作。国际评估专家组由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密西根大学以及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 8 名专家组成,专家组一致认为,船建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与办学传统,在过去 5 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各研究团队有较活跃的学术表现,与工业界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部分学术方向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学术交流:主办第七届国际船舶水动力学研讨会(The 7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hip Hydrodynamics, IWSH’2011)、第五届世界港口城市大学联盟会议(PUL 2011)、第二届计算物流国际会议(ICCL2011)、第二届海外项目风险管理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法国海洋开发技术研究院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巴黎高科力学研讨会等。建立了劳氏教育基金 UCL-SJTU-HEU 深水工程及水动力学联合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学院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STATOIL、挪威科技大学建立了可持续的科研合作关系,在海洋新能源利用等前沿方向开展深入的合作研究。
国际化办学: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签订双边合作协议,开展多方位合作研究;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法国巴黎高科等重点伙伴的合作得到加强。选派学生到日本千叶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慕尼黑大学进行短期交流访学,并组织学生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进行学术互访活动,派出交流达 40 余人;此外,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达到 40 余人次。
招生就业:
2004年起,学院本科生按大平台招生:除“建筑学”专业外,其它专业均以“海洋工程类”(或“土建类”)招生。从第四学期开始,学生可在除建筑学以外的专业(方向)中选择,进入专业学习。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平均需求比为4:1(需求职位数/毕业生总人数),平均就业率为99%。他们分别在国务院办公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兴通讯、中船集团等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就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自己的成绩。学院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为学生提供周到、细致的择业指导和咨询,不断拓展新的就业渠道。2011 年学院共毕业本科生 260 人,研究生 183 人,就业率分别达到 98%和 100%,其中,到国家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就业的学生比例为 58%。
学生活动:
全院现有学生班级76 个,其中本科生班级42个、硕士生班级22 个、博士生班级12个;学生总人数1897人,其中本科生1079人,硕士研究生 575 人,博士研究生243人;学生党员总数69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6.4%。学院现有上海市造船学会学生分会、学生土木工程学会、工程力学协会、未来建筑师协会、航运与物流协会、智能运载器俱乐部,参加社团人数高达800人,其中有60名优秀学生是英国皇家造船师协会(RINA)、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学生会员。
个人或集体获得国际级奖项 5 项、国家级和市级奖项47项,校级奖项 150余项;489人获得奖学金,870人次获得奖助学金。院团委为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学生工作办公室获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工作示范集体、就业工作质量奖一等奖。以学生专业学会为平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第八届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舰船及航海知识竞赛等比赛中,获奖80余人次。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上海市11 项,校级18项,设立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5项。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