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主招生-物理学院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是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单位之一,是山东大学最早进入全球 ESI 前 1% 排名的学科之一,在 2012 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一级学科评估中,山东大学物理学科居全国第九位。
学院设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微电子学 3 个系和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光电材料与器件、原子分子物理 4 个研究所。现有教职工 150 人,包含教授 56 人,副教授 31 人,博士生导师 39 人,84% 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 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1 人,教育部“长江 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 人、讲座教授 2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 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者 1 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 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 9 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3 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 得者 2 人,入选山东省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2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 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6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0 人,齐鲁青年学者 3 人,“985”学术骨干 5 人。另有兼职特聘教授、双聘院士 3 人。自 1930 年以来,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束星北、王普、丁西林、郭贻诚、雷啸霖等一大批学界泰斗在此执掌教鞭,培养了像开国元勋罗荣桓、中科院院士马祖光、彭实戈等无数国之栋梁。
学院已形成了完备的学科体系和本 - 硕 - 博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 8 个博士专业)和博士后流动站 ;另有 2 个工学博士专业和 11 个硕士专业 ;有 2 个国家重点学科,1 个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1 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国家清洗技术推广中心。另有 1 个与晶体所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个国际联合仿生实验室,2 个省重点实验室; 每年发表 SCI、EI 收录的论文 200 余篇 ;与美、英、澳等国的多所知名大学进行学生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培养合作。
2013 年学院按物理学类招收本科生。
物理学类
物理学类包括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微电子学 3 个本科专业。优秀新生可被选拔进入国家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泰山学堂)、国家级物理人才基地班 ( 王淦昌班 ) 和严济慈物理英才班学习。
物理学类各专业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广博扎实、覆盖面宽、适应性强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用人才;使学生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综合运用现代物理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相关物理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能从事现代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科研工作、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工作和管理工作。物理学的应用物理专业方向是省级品牌专业,微电子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物理学类各专业学生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生就业方向广泛,主要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多年来在就业率和毕业生质量方面均受社会好评。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介质物理与器件、铁磁学、磁性材料测量、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微机应用、医学物理、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等课程。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王淦昌班 :物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物理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自 1994 年设立单独编班以来,选拔保送生、全国高考优秀学生, 采用“一级两制、单独编班、动态选拔、双向滚动”的管理模式,每年选拔 30 余名学生,专门配备优秀教师任课,对学生进行“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综合培养和“少而精、高层次”的精英培养。加强基础,因材施教,基地班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现代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单独的教学计划,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主要学习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 理等课程。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是山东大学物理学院为探索高层次物理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创办的特色培养基地。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熟练掌握物理研究方法、热爱物理科学研究,毕业后将继续从事物理或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高层次精英人才。该班学生由山东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单独编班上课,实行辅导员加导师的双轨制管理和动态管理模式;采取“暑期科研实践”、“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奖学金”、开展合作研究、实施双方教师、共享各种资源等多种措施,探索培养高层次物理人才的创新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线性代数、数理方法、结构与物性、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课程。
学 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