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自主招生-设计与艺术学院
概况
经2011年8月23日校党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同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设计创意学院、传播与艺术学院、电影学院、音乐系划归设计与艺术学院。
设计与艺术学院的整体结构按照二级学院和三级学院的管理架构进行设计,下设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设计与艺术学院下设三大协同中心,即教学协同中心、科研协同中心、行政协同中心。新学院以研究组合团队、以课程作为任务团体、以国际接轨带动各团队学术动力,建设设计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新学院。
设计与艺术学院共有教师118人,行政人员共37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5人。
学院现有学生1523人,其中本科生1260人,研究生263人。
设计创意学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成立于2009年5月,其前身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学院下设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设计基础、传达设计、数字设计、时尚设计、设计管理史论、包容性设计、交互设计、特效设计 等十个专业方向。
本学院共有教师6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15位博士和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日本千叶大学、芬兰赫尔辛基艺术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知名大学的硕士。拥有一批高水平复合型教授导师,很多教师拥有国内知名的设计事务所,不仅有很强的专业研究能力,还具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学院还聘请了国际知名设计大师克拉尼、库卡波罗,以及芬兰赫尔辛基设计艺术大学校长索特玛、米兰理工大学的西比克教授、巴塞尔设计学院教授布鲁克纳等国际知名的设计大师和业界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
学院与相关专业进行交叉,并与国内外二十多个知名企业、设计公司和研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保持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本学科依托同济大学的综合优势,充分利用跨学科学术平台,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数字化影像、图像、音乐技术的高级人才为目标,注重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学科建设定位高、起点高,明显具有开放、交叉、可塑性强的特征。
学院广泛借鉴了国际知名院校专家教授的经验,融入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全新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教育服务,涵盖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人因工程、设计理论、艺术史论等。关注学科前沿,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可持续设计、包容性设计、战略设计、服务设计、系统设计、交互设计等领域开设了核心课程,并在学术研究上取得进展。
学院科研力量强大。近年来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国际科研合作基金在内的重大科研项目,并有多项科研项目获奖。“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研究中心”、“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和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具备了国内院校中独到的综合学术平台与联合研究力量。
学院拥有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一流设计院校保持深层的合作与交流,娄永琪为CUMULUS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wei/yi的中国理事。学院2007年起分别与意大利米兰、都灵、阿尔托大学、德国包豪斯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六所大学开设了双硕士学位课程,每年对等交换各20余名。目前,学院与全球22个国际一流的设计院校签有联合培养计划。并建立了稳定的联合培养、短期交流、工作营等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已经授予境外硕士学位24名,并有30名中国学生取得双硕士学位。
学院培养了大量优秀毕业生,近三年授硕士学位数146人,学生纷纷在德国奔驰设计中心、美国摩托罗拉设计中心、ZIBA DESIGN等国际知名企业工作,有的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普渡大学、英国布鲁奈尔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任教,也有的在爱马仕(上海)、水晶石(北京及上海)、奥美(上海)、智威汤逊(上海)、指南设计等知名企业担任设计总监,创立了“龙域设计”、“全筑”、“桥中”、“上下”等在业界具有广泛影响的企业和品牌。
同济大学设计专业从2007年起连续3次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zui.佳设计学院之一,是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核心成员。
学院于2011年被确定为同济大学试点学院,将以全新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艺术与传媒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由原同济大学电影学院,音乐系,传播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组成,在设计与艺术学院大平台下,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端艺术人才。
同济大学艺术类专业是在同济大学建设综合性大学的背景下创建的,依托同济大学深厚的学科优势及办学传统,上海及华东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行业背景以及同济大学的名校品牌、学术研究、教学管理和多学科资源优势,形成了资源同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学院紧随当代艺术新的发展趋势,着力探索实践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方向,逐渐形成较为新颖和富有特色的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并在特色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和国际教研合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本院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奖。各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各类重大赛事活动中先后获得多项国际和国内大奖。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相关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与研究交流合作活动。艺术学院在上影集团、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上海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建有实习基地。一批著名影人和著名学者、文艺理论专家应邀担任艺术学院艺术顾问、兼职教授。
艺术与传媒学院下设影视艺术 、音乐艺术 、舞蹈艺术 、表演艺术、艺术基础、艺术史论等六个学科团队,并制定了“皇冠计划”,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开设表演辅修课程。
学院现任院长为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党委书记为徐红副教授。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