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自主招生-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创立于1927年,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和刘敦桢学部委员、童寯教授等曾长期在此任教和主持工作。学科由建筑学院、建筑研究所、建筑历史遗产保护研究院等组成,并与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形成产学研一体的体制。80年来建筑学院已为国家培养近3000名高级建设人才,其中院士6名,建筑工程设计大师10名。
学院拥有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东南大学合作的GIS中心和VR实验室,建筑学院与瑞典皇家工学院合作的生态建筑研究中心以及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国家专业实验室。拥有大型建筑环境舱动态研究平台、建筑遗产信息采集实验平台、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平台、建筑遗产关键材料性能退化研究平台等四个开放实验平台。
1、学科建设
东南大学拥有国内一流的学科实力和水平。2001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历史与理论双双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评为建筑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建筑学科在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三;2011年,学院获得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构建了“地域性建筑创作和城市设计”、“城镇建筑遗产保护”、“冬冷夏热地区建筑技术集成”和“数字技术应用”等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
本学科所在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届主任挂靠单位,一直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2、学术队伍
拥有3名院士、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名博士生导师。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人入选省人才培养计划。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17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4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2%,超过70%的教师有国外攻读学位、学习进修和科研合作的经历。学科目前已形成一支以院士、长江学者等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视野前瞻,团结和谐、勇于开拓的学科队伍。
3、科学研究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镇空间发展和城市更新理论、城镇建筑和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中外建筑理论和建筑遗产保护等。
近5年先后获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35项。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课题2项;主持和参加完成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子课题项目5项。
近五年工程实践有6项设计作品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获建筑设计工程的国家银奖3项、铜奖1项,全国优秀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奖18项,部省优秀规划和建筑设计奖50项,以及建筑创作奖、青年建筑师奖等。
学院教师获中国建筑教育奖2项,中国建筑教育奖特别奖2项;论著先后获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出版创新工程奖等一批国家级图书奖。此外有一批国际、国内规划设计竞赛获奖和中标,教师作品应邀参加2008年和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5年来,出版专著和教材31部、其中在本学科zui高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1篇,论著成果近3年被SCI、EI、CSCD、CSSCI等数据库他引900余篇次。
4、人才培养
学科拥有中国建筑史和建筑设计二门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国家级教学团队、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二门国家级特色专业,承担教育部理工类教学改革课题。近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院同学作品获2011 年国际建协(UIA) 国际学生设计竞赛大奖金银和优秀奖各1项。
学院目前在校的本科生849人,硕士研究生541人,博士研究生178人,连续三年开设海外班。近5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篇,省级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多篇;先后选派70余名博士生出国深造和联合培养,60余名学院毕业生到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瑞士苏黎世高工、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名校深造。在历届全国大学生建筑学设计竞赛和作业评比中成绩均获名列前茅。
5、国际学术交流
学科近5年先后主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20次,其中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和国际当代建筑理论论坛均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学院与美、英、法、瑞士、瑞典、澳大利亚、荷、德、奥、日、韩等国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一直保持经常性联系,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高工等名校组织实施了40次国际联合教学课程并实现校际学分互认,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开设前沿性的研究生双语课程,开展多项重要的国际和国内科研合作项目。
6、学科优势特色
1)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学科实力雄厚,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建筑学科和建筑教育基地,在老、中、青几代人的共同奋斗下,学科人才辈出,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成果。一批中青年知名学者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建筑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并产生全国性的学术影响。
2)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学科方向不断拓展,研究成绩斐然
依托学科传统优势,关注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结合国家重大设计工程项目、科技部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及省部科技攻关等,显著拓展了学科领域,学科整体实力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3)参与国家和省市地方政府重大科技攻关和规划设计项目并取得显著成绩
学科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南京中山陵音乐台、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南京梅园周恩来纪念馆、福建武夷山庄、河南博物院等一大批建筑获得国内外声誉。近年国际竞标中标的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中国国学中心,主持完成的汶川灾后重建系列工程和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等,为中国建筑文化和技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做出重要贡献。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