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自主招生-理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于2003年7月份由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三系合并而成,在科学研究上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特色。
西工大理学院有一支实力雄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他们由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及中青年科技骨干等一大批高精尖人才组成。在 “全国中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魏炳波院长的领导下,这支队伍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取得累累硕果。
物理系和数学系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重大项目、重点、面上项目;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国家“921”工程等。
应用化学系除承担部分纵横向国家级项目以外,突出特点是与企业联合,开发应用研究合作项目。全院目前在研项目100多项。一年来已取得如下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
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
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
学术论文SCI收录53篇,EI收录35篇,授权ZL5项;
举办学术讲座28场次,邀请国外学者讲学7人次。
近两年来,该院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奖十五项;授权ZL八项;被国际三大重要索引收录论文近130篇,在国内外一流及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篇。尤其是被三大索引之首SCI收录的论文篇数2003年排名全校第二。魏炳波院长所率领的课题组在“液态金属深过冷与快速晶体生长研究”项目的研究中,取得了的可喜成绩,荣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四大奖之一)二等奖,实现了该校该奖项零的突破,为该院实现“5—10年成为西部领先、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理学院”这一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学院科研情况
“十五、十一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0多项,其中承担“863”、“973”高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21工程”、省部级基金、国际研究合作等科研项目近150项,科研经费连年递增,2006年达890万元,2007年达1300万元, 2008年达1700万元。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数大幅增加,2008年立项国家自然基金13项。“十五、十一五”以来,共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四大奖之一)二等奖1项,实现了学校该奖项零的突破,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防科技奖5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15项。授权发明ZL40余项;被国际三大重要索引收录论文1400余篇,在国内外一流及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0余篇。尤其是被三大索引之首SCI收录的论文篇数2005年排名全校第一,2004、2006、2007、2008年均排名全校第二。空间材料团队在PRL上发表的论文被Nature和Science专题评论,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资助,2007年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奖章”;赵晓鹏教授所在智能材料团队2008年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的论文,其影响因子(IF)为8.2,这是迄今我校发表的影响因子zui高的一篇学术论文;赵建林教授所在的光信息技术团队2008年发表的文章是最近几年《Optics & Photonics News》专辑首次报道的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自成体系,特色鲜明。一是形成了结合国防需求进行应用数学研究的特色,设有“计算力学、计算材料学以及复杂流体模拟的科学工程”、“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分析”、“图形、图像处理”、“应用概率统计”和“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和“图理论及对策论”等研究方向;二是形成了探索自然科学原理、进行高水平基础研究的特色,设有“空间材料科学”、“智能材料科学”、“材料表面与界面物理”和“光学信息获取及光电混合处理新技术”等研究方向;三是形成了面向“三航”领域进行新材料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的特色,设有“结构/功能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与加工工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精细有机化学品” 和“环境水处理”等研究方向。这些特色为学院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理科”宏伟目标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理学院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