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有“国际范儿”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你了解多少?
相信大家都有这种经历,生病的时候,去看医院开了西药吃,可是吃了并不管用,后边又到中医馆抓了中药,喝了一两次,就见效了。反之也是,先吃中药不管用,再吃西药又立刻好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回想,怎么没有中西结合的,不管什么遇到那种情况,都可以解决了。小编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有!有这样一个专业,就是中西的完美结合,而这种结合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的优势和作用越来越体现出来,这个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一、专业概述
中西医临床医学就是根据中西医理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医学。它是属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二级学科,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我国临床医疗实践中既有中医药学方法,又有现代医学药学方法的特殊历史和现实条件下产生的。是两门相邻学科彼此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和互相融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提高我国医学科学水平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在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综合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人体系统与环境系统(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其宗旨是吸收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特长,将其有机的进行结合,为我所用,解决临床实际。
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临床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关于中西结合的思路至今还没有一个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科学定义,还没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
中西医结合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处于一种“嵌合”,即指没有达到真正结合这个质的飞跃,尚处于量变、积累阶段的状态。我国一直都在提倡中西医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把“团结中西医”列为四大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在20世纪60至80年代制定“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明确为“促进中西医结合”政策。21世纪初更深刻地提出“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
二、师兄师姐学习经验及建议
1、学习本专业的体会
本专业名为中西医临床医学,所以涉及的学科有中医类的也有西医类的。本专业门槛不算高,兴趣是zui.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其他方面的不足都可以慢慢弥补。
学习本专业,由于本人对中医有一定的热情,所以学习起来也没有感到特别的吃力。兴趣驱使我去探究更多的中医奥秘;而对于西医课程,我觉得在临床西医基础非常重要,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也多点用功,尽管学的不是特别好。
但是由于学习的内容相对繁多,很多时候难免有点烦闷,特别是同时学习两套理论的时候,容易让人混淆迷糊。所以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些同学就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就是主要倾向于中医或者西医,这可能跟个人的兴趣和思维有关系。
但是,我们作为本专业的学生,就应该用一种批判继承的心态去面对它,而不是一味的去否定某种思想和某种理论,那都是不可取的。有人认为中西医难结合,我个人觉得只要我们的专业思想牢固,继续去探究,总是可以发展我们专业的优势和价值的。
2、大学五年的学习生活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西医专业可以定义为文科专业,不用学数学,会背书占很大优势。从大一的人体解剖,大二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大三的“四大经典”,大四的内外妇儿,直到大五的马克思,除了背还是要背。当然死记硬背只能应付考试,如果有兴趣,很多知识自然而然就深深刻在脑里,但这仅仅是海里的一小滴水,有一定的用处,但背下来始终有一天会“其义自现”。
兴趣可以作为一块奠基石,是学习专业知识ZD的资本。学中医需要悟性,这句话一点不假,但悟性不是天生的,兴趣和勤奋是基础。很少人一开始就有悟性,在慢慢的熏陶中,它会潜移默化地产生,也许有一天自己有了特别的看法也不知道原来这就是悟出来的。即使没有培养出来也不要紧,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样可以与众不同。
对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来说,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首先,我想以过来人的身份说明一个事实来消除大部分人的恐惧。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学医的人要跟一具尸体睡一夜”,其实没有这种事情。即使有,也轮不到普通的本科生。一具尸体是一种教学资源,得来不易。
话又说回来,医学作为一门技术,人体解剖是很重要的一项操作,光是学习理论不实践,根本达不到做医生的要求。所以,课程设置也有层次的,先打好基础,再一边打基础一边上临床,最后才临床。大一,学习与医德有光的科目和正常人体解剖学。大二,学习西医为主的基础科目和中医诊断学和方剂学。
大三,学习西医内科学和西医诊断学+中医“四大经典”。大四,学习西医外科、儿科、妇科、急症学和中医针灸学。其中,从大三开始穿插很多课间临床见习,大三下学期有三个月的临床见习,大四下学期到大五上学期一年的临床实习。由五年的课程安排可知,先学习中西医基础再加强临床锻炼,这两部分占的比重相当。
具体学习过程如下:
大一的重点科目为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所有专业都要学的,也是第一门比较难的科目,“四大名牌”之一。课程分系统学习,从骨头到肌肉到神经刀血管,要求从微观到宏观都有一定的了解,要求记住重点的数十乃至数百的骨头、肌肉、神经、血管等,说明白一点就是要知道一个人体的正常结构。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当然,还有见习课的,就是去解剖楼看那些一具具的尸体标本,还可以摸,以加强记忆。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更微观的一门学科,经常借助显微镜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学也是中医的入门学科,对培养中医思维十分重要。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一学期初开始就要进行学前者,考试内容为所学的所有中医类科目,因此中医基础理论是每个学期都要考的。
大二的重点科目为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前面四个科目都是西医的,需要一点理科思维,需要一点动手能力,理科生一般相对容易学好。有实验课,一般用蟾蜍、小白鼠、大白鼠、兔子做实验,4~5个人一组。而后面三个科目则是中医的,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记忆,很多同学到大五还在天天背中药、方剂呢。
大三的重点科目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温病、伤寒、金匮。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在没有学西医基础上学习的,因此比较难,考试也相对难,但这一科目囊括的疾病很多,对临床十分有用。温病、伤寒和金匮都是中医经典,很多类似文言文式的条文要背,背了还要理解,而且很多条文是相像的,一个经典中条文已经很容易混了,三个经典一起学,更是非常容易混淆。要学好就要理解性记忆。
大四的重点科目为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急症学、针灸学。前面四个科目是明显的分科学习的,可以通过不同科的学习知道自己更偏向选择哪个科继续深造。针灸学重点讲人体的经络系统,需要掌握100个重点穴位,这个科目相对有趣,可以感受到针灸的奥妙。大五的话,就只学一门马克思主义。
学习中西医需要恒心、耐心、好奇心,要学会独立思考,要严谨求实。学医确实是挺枯燥的,信息量非常大,中国医学是博大精深,有数不完的学术观点,对同一病症有数不完的辨证论治方法,有数不完的理法方药,如果没有恒心和耐心是学不下去的。必须得耐得住寂寞,要接受满满的课程,要放弃大部分娱乐时间。
至于好奇心一定要有,要有冲动去研究。独立思考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能人云亦云,从诊断到治疗都是一个思考过程,要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医学生,入学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要严谨,毕竟面对的是生命。
3、学习本专业的能力提升
由于本专业涵括了中医和西医,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思路和思维方面可能略有不同,但都是对于疾病的阐释和治疗。学习过本专业之后,我们思考问题方面也可以养成多个角度思考的习惯,可能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会尝试用几种方法解决,而不是局限于一条路。
对于各方面的见解和见识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毕竟中西医可以拓宽人的视野,给予人另外一个认识世界的平台。很多看似没有联系的两样事物我们却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会两种甚至多种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我觉得可以修身养性,毕竟受过祖国医学的熏陶,在性格和情志等各方面都可以得到改善。但这对于优柔寡断的人来说,多几个选择可能不是好事。
我还觉得学习本专业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一定的改变,学习古人的思想从而换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对于很多事情也有不一样的看法。
文章来源于零点高三,版权归原作者及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一扫 百学自主招生网官方微信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