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文理合并招生的省份,怎么用今年的省排位,对比去年的省排位
原创 杨歌 老杨聊志愿填报和职业规划
这里得先解释解释标题的意思,信息量太大。先说省排位,指的是某校投档线对应的省排位,比如某校2019年高考投档线是600分,用600分对照2019年一分一档表,就可以看出省排位是10000(以理科招生为例)。意思就是,理论上说2019年高考成绩省排位10000名以上的考生报考该校都可以被录取。但是切记,一分一档表在高考出分后志愿填报前就有了,而学校投档线是高考录取结束后才有的,这里只是倒推,千万不要糊涂。因此某校投档线对应的省排位只能作为下一年报考的参考,比如2019年某校投档线对应的省排位只能作为2020年报考的参考。而且,因为文理科招生计划和志愿填报是分开进行的,一分一档表也是分开统计的,某校投档线对应的省排位也会因为文理科不同。比如某校2019年在某省理科投档线是600分,省排位是10000名,但是文科投档线可能是620分,省排位可能是3000名,因为文科无论考生数量还是招生计划大概都只有理科生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 那么问题来了,文理合并招生后,以什么作为省排位的衡量标准?怎么操作? 首先一点,要明白这个是相对的事情,有着很大弹性区间的事情,不要绞尽脑汁一定要得出一个标准的结果,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就算没有文理合并招生,某校每年的省排位变化也是不小的,比如某校。2019年在某省理科省排位是10000名。2018年在某省理科省排位是12000名。2017年在某省理科省排位是7000名。2016年在某省理科省排位是8000名。2015年在某省理科省排位是15000名。……15000-8000-7000-12000-10000,变动不小。我上面还是保守估计,很多学校变动情况比这大的多。那怎么办?大多数人还是以去年的情况作为参考标准,所以你也只能这么做,这才能步调一致,最大可能稳妥,你非要跟大多数人对着干,大概率死得很惨,小概率捡漏,你敢冒这个险吗,你不敢。而且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按高-低-高-低-高的大小年去套,绝大部分学校也不是这样的走势。是不是过去三年平均数更合理?我只能说可能是,但也可能不是,这事有一定的随机性,不可预测性,当然你要这么认为就可以做,反正没有标准。所以,这事本身就是个扑朔迷离的玩意儿,不用太为难自己。
然后要明白合并招生后理论上不存在学校的排位了,因为志愿填报表发生的重大变化,从以学校为中心-以专业为中心。以前是。1、学校一(专业1、专业2、专业3……)2、学校二(专业1、专业2、专业3……)3、学校三(专业1、专业2、专业3……)……
现在是学校和专业可以任意组合,只要是在本省招生的。很可能是这样。1、浙江大学+计算机
2、南京大学+计算机3、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4、南京大学+天文学…… 还要明白,文理合并后,学校省排位不会有明显变化,比如省排位10000的,基本上不会变成3000或者30000,但变成6000或者16000都属于自然变化范围,不过受文理合并的影响的因素很小。
那文理合并后文理科学生到底怎么办?在招生人数没有剧烈变化的前提下,比如从1000-100,从10-100。对于理科生来说,可以继续参考去年的情况,反正文理合并报考和招生人数增加不过五分之一,这事对学校省排位的影响还比不上省排位的自然变化呢,这里记住一点,按照去年的省排位,理论上是更保险一点点,但也只是理论上。对于文科生来说,则可以在去年的基础上放开一些。比如某校在该省文科省排位是3000名,那你今年10000名左右就可以考虑,因为今年的10000名,就差不多相当于去年文科3000名的水平,因为文科类可以报考的专业,整体来看录取分数低一些,合并招生后对省排位的要求会自动往后排。也可以这么理解,文科生按理科去年的情况考虑。 切记,这里的数字都是举例,建议都是参考,你肯定也听说过很多种说法,可能都会截然不同,最终还是要自己拿主意,这事就不可能有金科玉律,也别说听你的害苦我了这样的话,那就没法愉快的聊天了。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