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跑速的心理价值
我在公园跑步常遇见的三种人。每一圈都看见,可以看见三五圈的,一圈见分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速度,在交错的一瞬间让我们忽然明白了些什么。
天气暖和起来,公园里跑步的人也渐多。再不似冬季的树叶凋零、人烟稀少、北风飕飕,人气,随着温度升到零度以上,也一同上升起来。
每年2月份都是跑者跑量最少的一个月,因为春节长假以及其后续的影响力,因为2月没有比赛。
但是今年完全不同。疫情两年来让马拉松比赛变得稀少,跑者已经习惯了比赛中断而训练不断的状态,加上冬奥会带来的热血豪情,有很多人都选择了用行动来抒发对奥运的支持!(比如我就为了支持谷爱凌大跳台1620精彩夺冠,跑了16.20公里)
愿你看冬奥会流下激动的泪水,也在跑道上挥洒拼搏的汗水。
我经常跑步的地方在家附近的兴隆公园,不大,新修的跑步道一圈1.6公里左右,适合跑间歇,也适合节奏跑,也可以勉强练练长距离,于是,这几天的跑步中,就遇到了很多很多跑友,让我忽然意识到不同跑步速度和距离,所能带来的心理感受。
一、低心率跑很舒服
一个正常的可持续的训练模式,一定是有大量的低心率跑构成的,打牢有氧耐力基础,对每个人来说都极其重要。特别是春节刚过,大鱼大肉之后的慵懒,一时半会儿也需要慢启动来逐步适应,恰似开车上高速之前的拥堵和缓慢,需要逐渐加速启动。
我在春节后的前几天,基本上都是超慢跑,换上最舒服柔软的跑鞋,戴上骨传导耳机,听着舒缓的音乐,或者听个讲座学学知识也可以,享受一段极其轻松惬意的时光。即使是慢跑,我的步频也基本在180左右,只是步幅很小,这样对双腿的压力小,跑起来就像无人驾驶一样。听几段得到app的课程,也可以边听边思考,啥都不耽误。低心率跑,不过就是把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听节目的事儿,换成了稍微活跃一点儿的节奏,用行进中的状态来做。实际上,许多年下来,我听得到app里面的讲座,基本上都是在低心率慢跑的过程中进行的。慢跑时一心可以二用,这样的状态,身体自然而然没啥压力的无人驾驶,脑力还有充分的能量富余,可以进行输入和思考。
一般来说,最大心率的60-70%属于轻松跑,70-80%属于有氧区间,在这两个区间跑会非常舒服,可以进行交谈,这种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心肺耐力,为今后跑得更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兴隆公园一圈1.6公里,正向跑、反向跑的人都很多,所以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遇到曾经遇到的跑者,我们每一圈都能看见,而且一见就是很多圈。有时候我会记录下遇到的位置,来比较上一圈到底谁的速度更快一些。慢跑会让你的思考天马行空,脑子里跑出来的故事水到渠成。所以有时我在想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的时候,也喜欢用慢跑的节奏来进行。相信很多喜爱长跑的脑力工作者也都有这样的体会:慢跑,绝对可以促进深度的体系化思考,避免脑子昏昏沉沉,迷失在琐碎的信息洪流中。
一句话,低心率跑真的很舒服,无论是身体的,还是脑力上的。
二、带着乳酸跑很励志
稍微上点儿强度的跑步就是节奏跑了,也叫乳酸门槛跑,就是卡在乳酸阈值的范围内进行奔跑。这是一种不怎么舒服又不至于崩溃的状态。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身体一边产生乳酸(氧气不足时能量代谢的不完全产物),一边清除乳酸,可以用很快的速度跑10公里左右。这种训练可以提高无氧能力和乳酸阈值,让你更能忍受身体的不适应,也是多数初学者迈向高阶跑者最困难的一关。乳酸门槛跑一般可以达到最大心率的80-90%,一定会呼吸急促(但还不至于上气不接下气),也会需要不断从心态上的激励加油才能够继续,也就是所谓的“需要坚持”。
乳酸门槛跑对初学者来说可能不太好掌握,我的感觉就是,首先要心中有大目标,比如要匀速跑完10公里,提前要从心态上告诉自己合理分配体能。其次就是要让“稳定的节奏”出现,这个稳定节奏属于比较费力,但状态不会持续下降。保持在较高的速度奔跑,比较不舒服,因为身体里的氧气已经不够了,乳酸已经产生。但同时,乳酸的清除还来得及,身体处在一个高乳酸浓度之下持续输出的过程。
跑步很多年,我觉得跑乳酸门槛跑是最励志的,像极了带着高强度持续工作,像极了为了某个大项目每天加班、封闭开发大干100天那种,也就是只要没干死,就往死里干。
乳酸门槛跑也非常需要智慧,为了防止后续掉速甚至跑崩,这种“谨慎地开大招”一定要主动观察身体感受,感受这节奏稳定,感受着不怎么舒服的努力,感受着状态不要下降的那个尺度。所以,乳酸门槛跑的另一个价值就是对于速度感的培养,那些不看表就能报出当前时速的配速员,都是在乳酸门槛跑这样的训练中,内观觉察出的能力。
乳酸门槛跑本身也是集耐力与速度于一身的训练,对身体综合能力提高都极有帮助。我在兴隆公园绕圈的时候,也经常遇到一些高速跑者,可能遇到五六圈就结束了,那非常有可能就是在进行乳酸门槛跑。你会发现他们的眼神坚定,呼吸也稳定,每次从你身边呼啸而过的时候都有一种力量感,这是一位严肃跑者最励志也最美妙的时刻。
三、飙出速度很发泄
更快的速度就要说间歇跑了。间歇跑由很多短距离的高速奔跑构成,一般都是2公里以内的奔跑,难以长时间维持,跑一段儿就要休息一阵子。间歇跑可达最大心率的90-100%。当我们飙速度的时候,因为要大功率物理输出,氧气不够,乳酸大量产生,所以无法长时间进行。要短暂休息让乳酸稍微清除一些再进行下一组。
飚速度同样困难,甚至跑到后面,每一秒都想退缩。为了不降速,要大口呼吸,调动全身的精气神来保持速度。
低心率跑轻松惬意,乳酸门槛跑需要坚持,而间歇跑则需要拼搏。
我在公园里偶尔也会遇见跑间歇跑的严肃跑者,但是都比较少,跑间歇跑最好还是去操场或者人比较少的地方。每次遇到这样的人,都会感到呼呼的风声,因为跑得快的时候,任何方向都会是逆风,跑者本身,就是风。
间歇跑除了需要拼搏之外,其实是很发泄的。竭尽全力的奔跑,其发泄一点儿都不输于向着沙袋奋力挥拳。竭尽全力的奔跑,会让你回到少年,意气风发,回到自由天地间。当你跑过一段拼尽全力的路程,在短暂休息期间,美好会没来由地从呼吸间涌入身体,而当你再次启动,就会比上一次升腾起更大的欢愉。记得几年前,刘铮老师带我和一群精英在大理高原训练,当时间歇跑的强度之大,创造了我的人生之最,记得跑完,我大概半分钟都没能说出话来,一直在喘气。我脑海中只有一件事儿:幸福是什么,能够大口喘气就是幸福。
间歇跑最好有伙伴或者团队一起进行,这样更容易通过外部力量促使大家拼出极限。自己训练,有时候很难把自己逼到那个程度。
间歇跑、飚速度,之所以这种训练很发泄,就在于竭尽全力、让身体完全走出舒适区的“痛苦体验”,再回到生活之后,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所谓“珍珠翡翠白玉汤”,无非是肚子饿了吃什么都好,我们的身体有时会被太过美好的日常生活惯坏。适当的吃点儿小苦,身体的各种战斗力才不会持久衰退,而感恩之心也会由此而来。
生活不易,且跑且珍惜;主动磨砺,英雄之旅归来。
跑速三部曲,你在公园绕圈的时候,不妨也试着用不同的速度和距离来体会它们的不同。或者观察一下周围的跑者,正在哪种速度和距离上与自己较劲。跑,看上去简单,内心中所写的故事却是大不同呢。
现在你还会只关注跑量单一维度吗?跑量构成更有趣。
文章来源于黑跑 ,作者王乐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