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人物精选3:隋文静韩聪
你是我走过忧伤的“桥”
——花样滑冰自由滑冠军隋文静韩聪
《忧愁河上的金桥》开头这样唱道:
当你疲惫不堪,感觉自己自卑渺小,
当你眼中含着眼泪,我会为你擦干,
当你举步维艰、举目无亲时,
我会站在你身边……
2月19日晚,在首都体育馆,隋文静/韩聪以绝美的表演再造经典,最终以239.88分的微弱优势险胜俄罗斯组合塔拉索娃/莫洛佐夫,为中国冰雪军团在北京冬奥会写就又一辉煌篇章。
从2007年牵手走上双人滑赛场,二人见证了彼此作为远动员最美好的年华。搭档15年,他们是在用自己走过的艰苦历程,深情地演绎了这个节目。这首歌曲似乎讲的就是隋文静和韩聪,他们彼此像桥一样互相支持。搭档15年,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经历起伏,也要奋勇向前,我愿俯身做你的桥,让你放心前行。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隋文静出生于哈尔滨,6岁开始接触到花样滑冰,并且一下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妈妈一开始不希望隋文静从事体育事业,而是希望她能像普通女孩子那样好好学习,“中规中矩”地度过一生。
可是爱上这项运动的隋文静根本停不下来。有一次,隋文静想去滑冰,但是家离冰场很远,开车要很久,妈妈为了阻止她,就说:“要去你自己走过去”。那是哈尔滨的冬天,在零下30多度的气温下,小小的隋文静愣是自己走了两个小时到达了冰场。“好处是那次之后,我妈再也没有阻止过我滑冰。”
隋文静完全是为了快乐而滑冰。“我是单纯地喜欢滑冰,特别单纯,不管出现什么事情花样滑冰都一定是我心中最喜欢的,不希望掺杂太多的想法。滑着冰我就快乐,而我也会因为这种快乐而努力。”
相比其隋文静对滑冰的“执念”,搭档韩聪并不喜欢滑冰,甚至是有些厌烦。一开始韩聪并不能理解花样滑冰的趣味,但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每天的训练很苦很枯燥,但是也正是因为努力,成果也一点点体现了出来——“每当我完成一个动作,自己就非常高兴;而当自己觉得成果还没有完全得到肯定的时候,会感到有差距,觉得自己还是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我就会继续练,练多了又会觉得很苦很乏味,自己就在高兴和乏味中不停反复着。”
2009年9月的全国锦标赛,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隋文静和韩聪先是获得了全国冠军,自此,韩聪才真正意识到花样滑冰的魅力所在。隋文静说:“花样滑冰就像我的血液一样,我热爱它。经过这么多困难,我还能继续从事这项运动,一是因为热爱,我希望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要因为热爱去做一件事,我的人生信念就是拼尽全力地活着。”
圆梦幸福,追梦艰辛
赛场夺冠,两人相拥而泣,泪是热的,这是拼搏的热;泪是咸的,这是奋斗的咸。牵手15年,这对组合遭遇过许多伤病,一起度过许多难捱的日子。
2014年隋文静一直饱受脚伤的折磨,但因关乎索契冬奥会名额,即使在严重的骨骺炎和韧带已经断裂的情况下,她还是咬牙坚持训练。最终还是无缘索契冬奥会。2016年,隋文静接受了脚踝手术。韩聪不得不面对独自一人训练的事实。等待隋文静归来的整整十个月里,韩聪在提升滑行和舞蹈表现力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他就这样自己练习了一个夏天,周末抽出时间去医院看隋文静,两个人就这样互相鼓励着。那一年的冰上盛典,韩聪不得不上演“一个人双人滑”,随后推着轮椅和隋文静一起上台,让大家“破防”。
2018年平昌奥运会,所有人都在为他们0.43分之差屈居亚军而遗憾不已,隋文静却在比赛后又进行了脚踝手术,缺席了2018年的大半个赛季,错过了世锦赛和大奖赛。2020年4月,韩聪进行了髋关节手术,俩人直到2021年世锦赛才复出,之后,他们接连在大奖赛加拿大站、意大利站夺冠,两人也早早锁定了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
这个奥运周期,他们似乎一直在伤病中挣扎,但每一次的伤病手术之后,他们都再一次在冰场上绽放最绚烂的笑容。这些都阻挡不了2022年他们一起挑战最难动作。他们不断摔倒,不断站起,带着决心和勇气,彼此为桥,通向梦圆。
梦想有多高,潜能就有多大
不太完美的她,和同样不太完美的他,从12岁携手组成了双人滑搭档,有了一个很接地气的称呼“葱桶”组合。身材略微矮小的他们并没有被大家看好。勤奋和努力,让两人连续三年获得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但进入成年组后,他们却没能获得参加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资格,情绪低落时,两人也曾迟疑过,但迟疑之后,却是更加倍的努力。“我知道,我的不足得靠后天的努力,我没有天赋,我就得靠努力才能够成长。”韩聪说,“我每天要练得比正常人多,男生的计划我练完之后要练女生的计划。我要从举个杠铃杆都很费劲,到最后变成力量和他们(高个男选手)一样大,甚至比他们的力量还要大。所以我一直拼了命地在练,拼了命地在练,没有放掉每一分钟。”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葱桶”组合以短节目第一的成绩顺利晋级自由滑比赛,因为自由滑单跳上的两处瑕疵遗憾地摘得银牌。隋文静说:“我们要把遗憾变成动力,走好我们更好的四年,下一个四年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天道酬勤。今天,在北京冬奥会的冰场上,他们已经强大到,让你足以忽略他们的身高,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们都自信满满。
两个曾经不完美的运动员,用一套完美的节目,征服全场,
韩聪和隋文静,用15年的时间告诉了我们。两副冰刀,十五年岁月,一朝金牌梦圆,而那些在赛场聚光灯后的汗水和泪水,信念与坚持,只有他们俩知道。
共赴梦想,共向未来
“金桥”精神助圆梦,“金桥”故事暖人心。“金桥”的故事不仅仅属于两个运动员,还属于整个中国体育代表团,属于全世界。北京冬奥会团结温暖,友谊绽放,美美与共,构筑起比金子还珍贵的互信,是全人类一起向未来的金桥。隋文静/韩聪组合通过对“金桥”的完美诠释,将世界各国人们的情感联通,让大家彼此支撑……奥运精神也由此得以升华:只要各国彼此坦诚互信、团结互助、相拥共进,人类必将走出眼前的困境,一起踏上通向美好未来的“金桥”。
附录:
(一)隋文静语录
1.你想得越多,顾虑就越多,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反而能一往无前;你害怕得越多,困难就越多,什么都不怕时,一切反而没有那么难。这世界就是这样,当你勇敢去追梦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2018年1月16日
2.很多人不看好我们滑双人,因为我们的身材就是不适合……但在别人在质疑你的时候,你要相信那不一定是你的缺点,用实力,证明他们说的是错的,其实还是蛮爽的。打不垮的是决心,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二)隋文静奥运会前发在人民报上文章
坚持梦想 期待绽放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要开幕了,我们全队已经进入“奥运时间”,按照比赛赛程和节奏进行训练,希望能以最好的状态站上赛场。回顾备战的岁月,有苦也有甜,但我和搭档韩聪从未停下追梦的脚步。我们希望能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上取得好成绩。我们一直在为此努力,坚持梦想,期待绽放。
我们曾与冬奥会最高领奖台近在咫尺。2018年平昌冬奥会,我和韩聪在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以0.43分之差无缘金牌。那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站上梦想舞台的感觉令我们兴奋不已。当时我们便下定决心,未来4年,为了北京冬奥会,拼了!
备战家门口的冬奥会是艰苦的。因为伤病,我在平昌冬奥会后不得不暂时告别赛场。很长时间里,身体机能的恢复、新节目的编排训练以及我和韩聪之间的磨合……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是不同寻常的考验。刻苦训练、克服伤病,每一天都面临挑战,我们努力变成更强大的自己。重回赛场的过程非常艰难,但这个过程更像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和较量。人生就是要经过这种历练,才能成长。
还记得,2019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是我伤愈复出后首次重登国际赛场,我和韩聪第五次拿到四大洲赛金牌。随后,我们又在当年的世锦赛中夺金,那也是我们的第二枚世锦赛金牌。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备战的旅程纵使曲折,但我们始终坚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困难,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备战节奏。许多国际赛事取消,队伍原本计划的出国训练和参赛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所有人都在努力调整,适应新变化,寻找新方法。我们的教练团队、队医、保障团队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为运动员解除后顾之忧,让大家可以安心训练。位于首钢园的冰上运动训练基地,让中国花样滑冰队有了自己的“专属”冰场,保证了我们的训练时间。一大批科学训练装备的应用,实现了训练成果可视化,让我们有更多收获。
这个赛季,我和韩聪取得了不错开局。在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上,我们回到了久违的首都体育馆。站在焕然一新的冰场上,熟悉的感觉让我们充满力量。那次比赛,我们磨合新节目,也在重新寻找大赛的感觉。在随后花样滑冰大奖赛加拿大站和意大利站比赛中,我们渐入佳境,连续两站获得冠军。通过参赛,我们不断调整状态、磨合细节,希望在冬奥会赛场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主场作战,也会有压力。但随着动作质量和身体状态不断提升,我们的信心也在增加。我们在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也在为所有花滑人的梦想拼搏。作为国家队运动员,我们要担负起这份责任,为国而战、为国争光。
国家的发展,让冰雪人的冬奥梦迎来圆梦时刻。在奥运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我们有信心、有底气站到赛场上去拼搏,迎来梦想成真的时刻。
冬奥“中国风”,让中华文化诗意绽放
大江网作者:何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北京冬奥会上,处处都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中国风”元素,从冬奥吉祥物、冬奥体育图标到冬奥场馆的构思设计,再到奖牌、制服的精巧设计,无不折射出中华文化之美和浓郁的文化自信。
擦亮文化底色,“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奥运会,既是全球性的盛大体育赛事,也是全方位展示举办国文化的国际舞台。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此次北京冬奥会正是向世界再一次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契机。作为“双奥之城”的北京,从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奥运火炬的纸卷轴设计和祥云图案,再到此次冬奥会以中国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和中华灯笼为原型而设计出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以及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国不断擦亮文化底色,以“中国风”托起“奥运范”,使“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让中华文化释放出源远流长的璀璨光芒。
彰显文化自信,“最炫中国风”成为冬奥最靓丽风景线。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此次冬奥会,不论是奖牌、图标、场馆“雪如意”“冰丝带”的设计和名称,还是冬奥火炬、中国运动员队服……我们处处都能发现鲜明的文化元素和符号,“最炫中国风”成为了冬奥最靓丽的风景线。以冬奥会开幕式来看,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大如席片的燕山之雪,极好的把中国文化最闪亮的元素和奥林匹克体育赛事完美融合在一起。由此,北京冬奥会也成为世界感知中华文化新的重要窗口。透过这扇窗口,不仅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更彰显着中国人内心深处强烈的文化自信。
赓续文化传承,在守正创新中铸就中华文化新繁荣。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文化的薪火相传和守正创新。从历史来看,中华文化的绵延繁荣,既是自身文化的哺育成长和赓续发展,也离不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文化的兼收并蓄。我们要以冬奥会为契机,既要讲好中国人“我的故事”,又要讲好中国人和世界各国“我们的故事”,同时更要讲好“一起向未来”的光明前景。在奔向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只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赓续文化传承,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繁荣、新高地。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文化自信,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置身于世界舞台的中央,让我们以冬奥为媒,以文化为桥,“秀”出冬奥“中国风”,讲好中国新故事,让中华文化诗意绽放!
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欲获取更多信息,欢迎持续关注本公众号或在后台留言。
作者
和和陈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