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法大法理复试谈: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发布于:百学网 2024-03-05

法大法理复试谈: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23考研一战考生,初试成绩365分,复试成绩如下:

  

图片

 

  一、复试考核要求

  (一)复试考查什么

  根据往年法大的招生章程来看,法理学专业复试科目的命题范围是法律社会学。大家在准备初试的时候,可能没有时间关注这部分的内容,但在准备复试的时候,就需要花时间去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和论文。除此之外,根据往年的面试真题来看,虽然会涉及到一些法社会学的问题,但占比并不多,因此,大家在适当了解法社会学知识的同时,还是需要对法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理解和巩固。

  

图片

 

  (二)复试考查形式

  去年是线下复试,线下复试的考核内容具体包括综合面试和专业课笔试

  1.综合面试:包含专业课面试和外国语面试

  (1)专业课面试:随机抽取一道题目,在短暂的思考后(如果没记错的话是一分钟)就开始作答,一般情况的话,需要回答十分钟左右的内容(有些时候老师会追问)

  (2)外国语面试:在专业课作答完毕后就抽取英文题目,也拥有大概一分钟的思考时间,时间到了就开始作答,一般回答三分钟左右即可(有些时候老师会追问)

  2.专业课笔试

  专业课笔试时间是2个小时,考查的内容是法社会学。去年考查的内容涉及到韦伯的思想理论和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考查形式是给了两段材料,分别提出了问题要求作答。

  3.成绩构成

  复试成绩的构成是:复试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30%+专业课面试成绩*50%+外国语面试成绩*20%。

  总成绩的构成是:总成绩=按百分制折算后的初试成绩*50%+复试成绩*50%。

  二、时间安排

  我正式开始准备复试是从得知考研成绩后开始的,在初试结束后到这中间的日子,我主要是看一些复试经验贴和了解往年复试的真题。我准备复试的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1.第一阶段:出分后几天

  在出分后,由于复试线还未公布,有许多成绩“不高不低”的同学可能会十分纠结,我的建议是,大家可以根据已知的信息合理评估自己的成绩(多向同专业的师兄师姐打听/咨询一些考研机构/运用排名软件估算排名),只要觉得自己有望进入复试,就要沉下心准备,千万不要放弃任何有可能的机会。我去年的初试分数就不是很理想,是刚好卡着复试分数线进入复试的。在得知自己的分数后,我并没有很大的把握认为自己一定能进入复试,自己当时也焦虑了很多天。在那几天,我通过询问一些师兄师姐以及在排名软件上预估自己的排名来预测自己是否有进入复试的机会,由于去年整体的分数相较于前年都降低了,同时,我也陆续得知了同专业一些同学的分数,综合以上条件,我认为自己还是有机会进入复试的,所以我便开始集中精力准备复试。

  在这里附上近几年法理专业的复试分数线:

  

图片

 

  2.第二阶段:3月上旬

  (1)专业课:

  ①结合初试的资料,将法理学基本原理整体复习巩固了一遍。但由于复试主要以面试为主,更看重你的口头表达,所以,这时候的复习就不能太注重于细枝末节,而是要有体系意识,要将零零散散的理论、人物观点整合起来,最好串成一条线索。我当时采用的方式是自己给自己提问题,通过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思路有条理地梳理,然后会在每天晚上通过录音的方式强迫自己进行表达。大家在准备初试的那一年习惯于读、背、写,在口头表达上可能不是非常连贯、顺畅,尤其在复试的时候还要面对五位老师,难免会因为紧张出现停顿、磕巴。因此,大家在准备初期(在有充裕时间的情况下)就要进行练习,要敢说、能说、会说。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要注意总结自己在表达时会出现的问题。比如,我当时说着说着会容易中断,还会经常出现一些语气词(呃……然后),我就会有意识地在回答前迅速在脑海里过一下我会说的几点内容(大致清楚自己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表达),同时,会使用首先、其次、最后(或者第一点、第二点等)这些词做过渡。

  

图片

 

  ②阅读并梳理法社会学的基本知识。我当时在图书馆借阅了刘焯老师主编的《法社会学》和朱景文老师主编的《法社会学》这两本教材,但因为时间的缘故,其实只是大概翻阅了刘焯老师主编的这本书。我主要是了解整本书的框架,重点梳理、理解了一些重要的法社会学理论(例如韦伯、卢曼的法社会学理论)。

  

图片

 

  (2)英语:我的英语口语并不好,在准备英语的过程中,我和几位同学组成了练习小组,我们的练习频率是每周2-3次。这个英语练习小组真的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们各自准备英文自我介绍,每个人轮流选定练习那日的讨论主题并进行点评(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具体的考查形式,便采用了疫情之前的“无领导小组”模式)。在讨论之前我们会有1-2分钟的思考时间,刚开始我需要盯着自己稿子上的语句才能说出口,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我能够脱稿并自信的表达。我们在每次讨论后,会总结各自的问题(比如流利度、发音之类),也会一起积累好的词句。

  3.第三阶段:3月中旬——复试前

  (1)专业课:这一时期我已经确定自己进入了复试,所以信心大增,复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我更多的是将时间花费到以往的面试真题的模拟上,此外,我会额外花一些时间阅读一些老师的论文。法理专业的复试真题在一些机构出的考研资料上会有呈现,此外,也可以通过咨询认识的师兄和师姐来获取。其实通过观察真题会发现,法理专业的面试题目其实非常的灵活,可作答的空间很大,一般而言,只要你言之有理,表达上足够清晰、流畅、有逻辑,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所以,在平时练习、模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达。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库”,组织好自己的语言。

  (2)英语:在这段时间,我们减少了练习英语口语的频率。在复试通知出来后,得知英语口语占比并不是很重,我们便开始自己总结和练习,不再专门抽出时间去练习。我在临近考试前的几天专门总结了自己比较熟练的表达(单词、短语、句式),并针对常见的话题进行了一些语句的积累,以便自己在复试的现场能够有话可说。

  三、英语复试准备

  根据往年的真题和师兄师姐的反馈来看,法理专业的英语口语考查的是日常英语。所涉及到的话题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例如,“你认为应该禁止抽烟吗?为什么”,“如何理解全球化”,“如何看待隐私权”……因此,英语口语的考查难度其实不是很高,大家要做的就是熟悉不同类型的热点话题,积累常用的表达。

  同时,大家可以总结作答时的固定语句,可以思考能够在作答时展开的角度,比如在回答理由和原因时可以怎样表达?在陈述一个事物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时可以怎样表达?在回答某项事件的举措时又可以怎样表达?举例子的话可以举哪些例子?或者能不能从某些方面展开对比?虽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但是一些能够进行“迁移”的语句、材料其实也会在复试现场发挥巨大的作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下鱼跃法学组织的“法大复试公益答疑群”,在准备初期,师兄师姐们给大家分享了很多资料。

  最后要强调的就是,大家在复试前还是要进行充分的练习。有时候你想的可能会很简单,但是在现场的时候可能就会因为紧张或者其他情况而“大脑宕机”。所以,大家还是要在平时进行模拟练习,克服紧张感。

  四、专业课复试准备

  (一)专业课面试

  1.专业课面试的分数在复试总成绩里占比很重,所以,对于专业课面试一定要十分看重。就专业课面试来看,在巩固法理学基本原理(例如自然法和法律实证主义主要人物的观点、法教义学和法学方法论等)、了解法社会学基本内容的同时,要特别强调面试模拟练习。熟能生巧,复试前的经常练习会帮助你建立自信心,提高你表达时候的流利度和连贯性,也能够帮助你掌握作答时候的节奏。

  2.要注意自己作答时候的条理性。去年法理专业课面试的题目有“怎样看待苏格拉底之死”,“怎样理解法律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谈一谈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法学者及其思想”,“介绍一本你看过的法理学著作”……这些题目其实并不是很难,关键是你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知道的东西有条理地、成体系地表达出来。这除了需要你的基础知识扎实、阅读面广以外,就需要你进行大量的练习。在练习时,不是盲目的背诵,而是要有意识地训练。因此,平时回答问题之前,一定要强迫自己迅速地在头脑中建立一个作答的“框架”,先要去明确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作答,然后有条理地来表达、输出自己的观点。回答时可以慢一些,给自己留一些思考的时间。

  (二)专业课笔试

  1.专业课笔试的考查范围是法社会学。在面试完的当天晚上就是专业课笔试,我记得去年的试卷是给了两大段材料,提出了几个问题,让你进行分析和论述。题目的分值很大,所以我们的论述要足够完善,字数也要尽可能多些(我认为字数在800-1000字为宜)。大家在作答前要认真读材料和题目,明确题目考查的方向以及内容,在提笔回答前可以在试卷上列一下作答的框架,回答的时候要注意分层次,有逻辑,够详实。

  2.专业课笔试的设问方式并不难、容易理解,但还是会出现大家对某些知识点不是十分了解的情况。首先,大家要做到的就是在复试前做足准备,进行阅读、思考、理解、梳理总结。大家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法社会学的教材来掌握基础内容和总体脉络,此外,可以适当阅读一些学者的论文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此外,如若真的出现自己没有了解过的题目,大家要相信自己:仔细研读材料,去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以及能够在论述时展开的角度;调用自己头脑中已知的内容、相关联的内容,用已知联系未知。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参考书目和可以研读的论文:

  (1)参考书目:

  刘焯主编:《法社会学》

  郭星华主编:《法社会学教程》

  朱景文主编:《法社会学》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韦伯:《法律社会学》

  埃里希:《法社会学原理》

  卢曼:《社会的法律》(诸如韦伯、埃里希、卢曼这些学者的专著大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即可,如若时间上来不及就大致了解这些学者的观点)

  (2)论文:

  论文的选读大家可以参考中国政法大学“法律思想”公众号这两年的推送合辑。我按照专题的形式推荐给大家一些论文:

  规范法学与社科法学

  林端:法律社会学的定位问题:Max Weber与Hans Kelsen的比较

  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对话

  贺欣: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初步比较——从“儿童最佳利益”谈起

  侯猛:法律的经验研究范式:以规范研究为参照

  凌斌:什么是法教义学:一个法哲学追问

  法律与文学

  刘星:“文学中的法律”与“作为文学的法律”的关系

  苏力:为什么未老先衰?——“法律与文学”在当代中国

  刘星: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可能”的运行逻辑:法律与文学

  红楼梦法学研究

  柯岚:下凡的《红楼梦》与不下凡的启蒙——晚近中国政法转型之际《红楼梦》的启蒙式解读

  薛文超:司法裁判结果责任的古今之辨

  徐忠明:探春断事:法律决策的情境与性情

  ChatGPT的法学回应

  雷磊:ChatGPT对法律人主体性的挑战

  张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算法治理挑战与治理型监管

  (这些论文大家都可以在“法律思想”公众号上找到,大家可以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

  五、反思和总结

  (一)复试当天的回忆

  法理的面试和笔试在第一天,面试在当天下午,笔试在当天晚上。在面试之前,也就是当天早上,你要去指定的地方提交你的复试材料(大家在复试之前一定要经常关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需要准备的材料一定要提前准备好)。

  面试的那个下午,首先要去一个教室里抽签等待,我当时抽到的次序比较靠后了。等待的过程还是比较煎熬的,特别是临到我的时候,我真的非常紧张,那时候就给自己心里加油打气。在考场门口等待的时候,我反而平静下来了,可能是终于到了这一刻吧,心里反而松了口气。

  进考场后,师姐会在门口让你抽专业课的面试题目,弄好后就需要坐到所有老师面前,先进行问候和自我介绍,然后老师就会让你把自己抽到的题目读出来,并告诉你有一分钟的思考时间。你的面前有一张纸和一支笔,你可以快速的将关键词写在纸上,确定好自己从哪些方面作答。考场布局大致如下图所示:

  

图片

 

  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直都注视着几位老师,老师们都非常具有亲和力(有的老师会微笑着看着你),所以你一下子就会十分放松。回答完问题后,有几个老师进行了追问,当时有一个老师的问题确实比较犀利(主要针对我前面作答时逻辑上不严密的地方),那时候我便将自己前面没有讲到位的地方又重新进行了解释。老师的追问确实会给你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也不需要过度紧张,就把这个看作师生间的交流就行。你要做的还是沉着应对,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要承认自己在作答时存在的问题。

  轮到英语的时候,也是要先进行抽题,然后将自己抽到的问题读出来,经过一分钟的思考后便开始作答。我在作答时有些磕磕绊绊,也就是不流畅,回头想想,还是自己在之前的练习中没有重视并解决自己常出现的问题(有些连接词、短语没有好好去记忆;对固定语句和表达没有进行太多积累)。

  当天下午面试完后,我和同伴就在学校简单地吃了饭,便开始准备晚上的笔试。大家一定要准备好准考证、身份证等证件以及考试需要的文具。我在笔试前将自己整理的法社会学资料整体看了几遍,等时间到了就进入了考场。因为要审题、要思考,还要写够字数,所以时间还是稍微有点紧张,大家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规划好时间。

  (二)一些寄语

  对于复试,大家需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要给予自己足够的自信心,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同时,大家要踏踏实实地复习,认认真真地准备。一定要多多进行模拟,在平常的练习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面试的那一天不会因为紧张或者其他突发问题出现失误。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