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主招生五项学科竞赛介绍及高校要求
招生改革后竞赛生失去了不少保送加分的优惠政策,那么高中生还是否有必要继续投入到竞赛呢?参加了竞赛学习,是否会对成绩有助益,对未来的高考与自主招生考试有帮助呢?各学科竞赛有什么特点?高校自主招生对五项学科竞赛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一、什么是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学有余力、对学科学习有兴趣的学生自愿参加的一项课外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科竞赛考试难度通常大于高考,涉及大学学习内容,所以,对学生的知识量、思维能力等有较高要求。
二、为什么要参加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旨在向中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学科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优秀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中等学校科学教育改革。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学生,为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选拔参赛选手。
对于学生来说,在不耽误太多时间精力的情况下,参加竞赛是很有必要的。学科竞赛对于增强学科能力无疑大有裨益,而且,按照最新的高考政策,省级以上奖项具有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资格。自主招生旨在选拔拥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在同等分数条件下,明显有一科特长的学生,必然为高校所青睐,诸多985高校的自主招生的先决条件就是竞赛奖项。
三、学科竞赛有哪些?
全国五项学科竞赛活动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竞赛,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植物学会等六个学会主办,并得到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支持的,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面向在校高中学生的课外活动。
不同的科目竞赛的时间、赛制略有不同,名字也不统一。下面我们做详细介绍:
1.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于每年九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分一、二两试,在同一天上午连续进行。根据现行《高中数学竞赛大纲》的要求,“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不超出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但在方法的要求上有所提高。
数学联赛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试卷包括8道填空题(每题8分)和3道解答题(分别为16分、20分、20分),全卷满分120分。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二试)”与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接轨,在知识方面有所扩展;适当增加一些数学课程标准之外的内容。试卷包括4道解答题,涉及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组合四个方面。前两道题每题40分,后两道题每题50分,满分180分。
数学一试二试是一起考,直接以省为单位统一阅卷,依据考试结果评选出各省级赛区级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由各省负责阅卷评分,然后将一等奖的考卷寄送到主办方(当年的主办方),由主办方复评,最终由主管单位(中国科协)负责最终的评定并公布。二、三等奖由各个省自己决定。
各省、市、自治区赛区一等奖排名靠前的同学可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省一等奖的名额各省不同。
CMO全称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CMO)是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较高层次的数学集训和竞赛。
CMO每年1月举行,由主办方邀请各省、市、自治区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的优胜者参加,人数100多人,分配原则是每省市区至少一人,然后设立分数线择优选取。冬令营为期5天,第一天为开幕式,第二、第三天考试,第四天学术报告或参观游览,第五天闭幕式,宣布考试成绩和颁奖。
主试委员会将根据分数确定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前20至30名选手进入国家集训队;国家队将在3、4月份集训,通过考试选出6人进入国家队,国家队的考试由平时测验和最后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测验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各占一半。
2.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CPHO)
物理竞赛的赛制上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
物理竞赛预赛只考笔试,时间定在9月上旬的周日,从上午9:00至12:00进行,共3小时,满分200分。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可以参加复赛。
竞赛复赛考比试和实验;其中理论笔试时间一般定于9月种下旬,上午9:00至12:00进行,共3小时,满分160;复赛实验考试时间为3小时,具体考试日期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委会自定,满分40分。
竞赛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
决赛时间一般定在10月底,由当年的主办方承办。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奖。每届决赛设一等奖100名左右,二等奖120名左右,三等奖140名左右。
3.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CCHO)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分为两个阶段: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简称初赛;和“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简称决赛。
初赛在每年7月上旬举行,笔试(3小时),全国统一时间在各省市自治区分若干考场同时进行。决赛在来年春节前举办冬令营进行,分理论竞赛(4小时)和实验竞赛(4-5小时)两轮。
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的选手为普通高中学生。由省级化学会命题,面向高一和高二的在校生,根据竞赛成绩分为省级预赛一二三等奖,各省市划出分数线,使分数线以上的同学在特定的人数范围内,这些同学中的一等奖获得者将有资格报名参加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
全省的一等奖获得者将有资格进行高中竞赛第二块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参加省级化学集训,通过多次全方面的考试,选取前六名(一般根据各省情况会有变化,但人数大概不变,承办省增加两名,之前一年有队员参加ICHO的省份增加一名)获得参加化学竞赛冬令营即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的机会。
化学冬令营面向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前几名的选手,也即是决赛。将根据成绩分为全国金银铜奖,一般金奖的前20名还可以进入全国集训队,争取参加国际竞赛的机会。
4.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CHSBO)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联赛(CHSBO),分为理论初赛、理论复赛。联赛理论考试定为每年5月第2周的星期日上午9:00-11:30;理论考试时间各省不得自行变更,否则依弃权论。实验考试时间及长短由各省自行决定,但最晚在6月20日前结束。
理论初赛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侧重于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论复赛考试以高中生物学为基础,并有一定扩展,扩展的部分可参考高校普通生物学的内容。
复赛试题难度高于高考。参加实验复赛的范围参加人数为各省当年参加理论初赛人数的2%,且上限不超过4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全国竞赛的选手在联赛选手中的一等奖获奖学生中产生。每年8月在承办地举办全国生物学竞赛决赛。
全国生物学竞赛考试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与实验分数比例各占50%,分数相同的情况下以实验分高者为先。全国生物学竞赛获奖比例为(参赛学生总数):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0%。
5.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委托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一项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主要分为NOIP(全国联赛)、夏令营(NOI比赛的扩大赛,也称全国赛)、IOI(出国参加世界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等。
全国信息学奥赛是一个水平较高的、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竞赛。由各市组织代表队参赛,获奖名额实行动态分配制度,每年举办一次。奖项分省一、二、三等奖。各省、自治区选拔优胜者组队参加全国夏令营的扩大比赛,金牌选手将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奥林匹克竞赛(IOI)。
NOIP是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以各省市为单位由特派员组织。每年的9月10—20日报名,初赛定于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下午,复赛定于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举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试卷。初、高中或其他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可报名参加联赛。联赛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以通用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为考试内容,重在考察基础与实用的知识,以笔试为主。复赛为程序设计。参加初赛者须达到一定分数线后才有资格参加复赛。各省市、自治区都应参加联赛,参加联赛是参加NOI的必要条件。
NOI每年选择在计算机普及教育做的较好省市,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举行。每位参赛选手必须是经NOIP选拔产生的。未经组织选拔的省和个人,没有资格参加NOI。竞赛实行七天赛制,即:到达日、开幕日、第一次竞赛日、交流参观日、第二次竞赛日、闭幕日、返回日。竞赛时间为竞赛日的8:00-13:00;评测时间为13:30-15:00;自我复评和投诉时间从15:30开始。
每个竞赛日有3个赛题,每题100分,笔试题为100分,竞赛个人总分为700分。交流和参观是NOI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NOI参加者必须参加由承办单位安排的交流项目。交流项目可安排在交流参观日、开幕日和闭幕日。未经主办单位批准不参加活动的选手,将每次扣分100分。
NOI竞赛的同时,组织网上同步比赛,旨在给那些不能到现场参加竞赛的选手提供机会。任何符合参赛条件的青少年都可以报名参加同步赛。同步赛为非正式的比赛,在NOI比赛开始半小时后开始,比赛用时与正式比赛相同。同步赛的评分标准同NOI,同步赛的获奖选手由主办单位颁发证书。
编辑推荐
- 2018年自主招生高校认可度较高的八类条件
- <
- 1
- 2
- >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