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自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对于参加自招的考生们来说,3月注定是一个忙碌而充实的一个月。在这个月里,大家需要根据自招简章和自身情况完成自招的报名,院校和专业的选择相信是大家都在纠结的问题。
自招路上的前辈们,也曾经和大家一样在这条路上迷茫过、奋斗过。当他们回首自己的自招经历,又有什么样的心得和体会。他们是如何看待这次人生中独特的经历的呢?
01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能因为自主招生而松懈了学习。虽然现在自招都在高考后,但还是有很多同学从三月份准备材料的时候就开始浮躁。说真的,凭借这个进入重点大学的还是少数人。而且就算拿到自招名额,对高考分数的要求还是很高。我有一个师姐,自招成绩在当时面试的人里排名第二,但是没有达到那所学校给的最低线,所以真的很可惜。要知道有的学校只给降20分,没有过硬的成绩真的不行。
——阿柠
02
再回想起五月的那一次抉择,当时除了西安交大以外我还填报了重庆大学的自主招生。两校的面试时间互相冲突,父母希望稳妥起见让我选择重庆大学,而我对自己过于自信,希望放手一搏,最后还是父母遵从了我的选择。
我想,当时如果我作了另一个选择会怎样呢?或许我能轻松地得到自主招生资格,再然后,比起沈阳,我就能去离家更近的、气候更适合、经济更好点重庆,比起现在所学毫无感觉的矿业,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子专业,等等。但是我并不后悔这个现在选择。
或许我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但愿这份与实力不相称的野心能成为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Junk Food
03
我又翻出了当初的自荐信,写得幼稚又激进,在考古大家面前也只能博得一哂罢了,但是读着那一颗颗文字,我知道,那年夏天,我是真的想学考古。
——戎马书生
04
见识了不同的大学,对自己的阅历有很大提升。去了南京与成都,也体会了不同的人文情怀与文化底蕴。
虽然笔者最后高考失利,两个自招名额全部作废,但是笔者还是很感激这两次经历。因为,它们给了我最初的认可。自招故好,但打铁还需自身硬。
——秋水
05
整个过程最紧张的时候就是高考出分前几天自招资格名单突然放出来,我在经管类里面看有没有内蒙古的,然后再看了名字,之后就是那种莫名其妙走了狗屎运的幸福感。
总之,感谢那个19岁无所畏惧的少年,感谢命运。这次自招对我更大的意义不在于高考录取,而是我向高中时不认可我的其他人小小地证明了下自己高中后两年所谓“离经叛道”的在理科应试之外的探索是有价值的
——Yin
06
结果是失败了,但并不是毫无收获。
在自荐书上写下的豪言壮语尽管幼稚可笑,但却是我实实在在第一次,对未来有了一个不那么模糊的想象。我上大学前从没离开过家乡,对于学校之外的广阔世界充满好奇,却也只能从书本里管窥蠡测。我勉勉强强地读着和文学不沾边的理科专业,手里那支笔搁置很久了。但看到曾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不管自招结果如何,此刻依然在年少时期待的路上前行,就万分高兴。
——匿名
自招是一段艰辛但又收获颇丰的历程,只要经历过就注定知道它的不平凡。
作为2018年自招路上的过来人,学长学姐们在选校、初审、笔试和面试方面有着自己的感悟和经验。相信今年参加自招的同学们看了之后,会有满满的收获。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