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中华第24届圣陶杯]高三组现场决赛题

发布于:百学网 2018-07-22

[中华第24届圣陶杯]高三组现场决赛题

  【现场决赛试题(高三组)】(根据考生回忆)

  [中华第24届圣陶杯]高三组现场决赛題目: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一首《锦瑟》解人难。”后人对诗的主旨有诸多解读。有人说这首诗表达的是对女子的思慕;有人说这首诗表达的是对亡妻的追怀;有人说这首诗单纯地描摩了音乐的美丽,对瑟的描写的咏物诗;有人说这首诗表达的是生平、自哀身世……请根据自己对《锦瑟》的理解,以《说<锦瑟>》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写出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字数为1500左右,观点清晰,论据合理,能自圆其说。

  二、请根据《锦瑟》一诗改编成一个故事(小说、剧本、寓言……叙事诗除外)字数1800-2000,题目自拟。

  请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一题。

  【现场作文

  说《锦瑟》

  603 朱林

  古者言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没有谁能真正抵达他人的内心。依照言语逻辑的学说,我们所能感触的文本也不过是思维的云朵洒下的寥寥雨点。可古来诗话漫谈又何以孜孜不绝,中国人又何以钟情于此呢?我想,文化的同根性大抵是不可不谈的了,这又尤其现于语言。词勾意连,抑扬顿挫,只言片语便撩拨了素日里为理智、现实和机械生活所固结的诗性诗魄。思远怀人,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郁郁登高,叹“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飘悠的情思,不由得读者不去追索:诗人彼时境况际遇如何?他何以这样雕琢这样准切而优美的文辞。而一切记述,没有比原诗本身更贴近诗人的了。解读,就从诗句出发。

  义山之词,有题也似无题。如《论语》一般,取前二字为题,而“锦瑟”又确凿是一种物象。弦声凄切,愁思欲绝,不忍听之而去之半。五十弦便也罢了,又偏偏是“无端”!这样一种嗔怪不解的口气,像是求问那锦瑟:为何如此缠绵悱恻,动人心魄而又勾人愁思?一弦一柱都教人思忆往昔的如花美眷。不曾学过乐器的人触摸到古筝这一类弦乐器时也许有过这样一种体验:探出手指,择一端始,一根又一根缓慢地拨响它……不成曲调,却可那袅袅不绝、一音未平而一音又起,无端使人动容。一递一响,像是阅尽历历流年。一时心有怅怨而无人与诉。开篇即令人掩卷叹息。

  庄周梦蝶,杜宇化鹃,这典故历来为人所知,而诗人用得可谓高妙。晓来时分,蝶已远飞而心乱意“迷”;望帝之春心,那一颗与屈原极目千里而伤相类似的春心,凄凄切切,都托给了声声哀啼。这已足以动人,但诗人犹嫌不足:渺渺沧海,水天一色,朦胧疏离的月光照着鲛人的珠泪;蓝天日光正暖,那玉上似乎也有隐隐的烟气。人物相生,时空穿梭,千古荡涤,但一切都归于这迷离渺茫的气氛之下。物象的宽广,必然会导致解读的多样性。因为无论持何种观点,都可以从原诗中找到根据。这也是诗人内心复杂情感交织所致。说是睹物思人,如归有光庭中所植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又或是闻声动情,如白居易送友人时那弦弦掩抑的琵琶语。既然诗人言为心声,落笔成文,那我们又为什么企图将一首诗归进一个固定的类别呢?

  再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也恰恰反映了解读主题的多元性,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感怀旧情,叹物是人非者,可从中寻找共鸣;自伤身世,问人生叙历者,可从中怅怀同感;寻索人物,求哲学者,也可大有所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哉斯言。读者的阅历与思绪,无一不决定了他所感受到的模样。“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写诗是这样,我们读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那么,诗的普遍价值和意义又如何界定呢?诗的末联,已是zui.好的答案——“此情”。何情?或是政治失意,或是情场受挫,但不变的,是这纷纷惘然已成追忆的情。也是由此,千百年来咀嚼此诗的人的心灵,与诗人相通。正如余秋雨所说的,莎翁身世成谜,可历史烟尘散尽,后人仍然能从他的作品中领悟他的情感和内心。

  叶嘉莹说,诗人都有一颗不死的心。而读者的笔,也许无法很好的传情达意,却可以使自己的心不死。解读一首诗,从朦胧的激赏始,到企图字斟句酌,思索这何以成好,由情入理;追探诗人身世,企图给诗定位,定性,这也是好的,只是不可过度。如有些诗话,只以检视诗词中所用的典故出处为荣,却忘了心的体悟。争执不下,搁置一旁,不知是多久后偶然回首,所珍视的,所触动的,仍是那一分情意。

  愿我们皆同此心,莫待来时空叹惘然。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