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2020年高考一卷地理选择题解析

发布于:百学网 2020-07-12

2020年高考一卷地理选择题解析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 1~3 题。

  图1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老班解析】

  这一组题是明显的“看材料找答案”类的题目,要点都能在材料中找到。看我划出的黄色背景的文字,大家会发现第1题的A\B\D都是和我们平时多次研究过的“打坝淤地”相关的,所以这个题目肯定和“新农村发展”有关,所以要选C.

  第2题说对治沟造地对“生产条件”的改善,那从“条件”考虑,就要排除A,这种措施对提高土地肥力影响不大,排除D,公共服务选项也和造地关系不大排除掉,只有B最合适了。

  第3题既然要“造地”,说明用地紧张,沟多,坡耕地肯定比重大,第3题只能选A最合适。

  【老班反思】

  这一组题需要大家认真读材料,可以让大家静下心来认真投入到这份试卷里来。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 层以上)和多层(7 层或以下)。图2 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 4~6题。

  图2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生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老班解析】

  这一组题第一句话“冬季防风,夏季通风”就是整个题目的题眼。

  图里还给了风向玫瑰图,根据我国季风特点和这个图,可以非常简洁的得出解题依据——冬天东北风,夏天西南风。

  第4题可以根据西南风的答题点,找出B选项符合。最北边一排建筑为什么要挡住通道,其实就是为了防风。

  第5题这个题有点多余。没考出什么技术含量。其实就是上一题中的最北部一排建筑的作用——防风。那防风的做好做法,就是把房子建的高一点,密集一点,选A。

  第6题送分题。题目中说“防风”,这里问“避开”……真正契合了老班考前说的话“如果一个题目感觉不好做,就先看看这个题的设问,问什么就答什么。”

  只能说是“防冬季风”。

  【老班反思】

  这一组题完全验证了老班的考前辅导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看看题目的设问说的话,知道人家问什么咱就答什么。”这样能够让大家迅速找到答题点,根据设问找答案。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 7~8题。

  图3

  7.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 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老班解析】

  这一组题第一句话“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告诉我们,岛屿的成分就是碎石泥沙。

  图里说岛屿的地下水分两种“淡水和咸水”,周围当然是海水。

  材料干净利落。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这个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和原理:“这里的淡水哪里来?”——只能是降水。降水到达岛屿,渗透到地下,大量雨水把海水排出,形成中间淡水周围咸水的状态。然后这个题目就出来答案了。

  第7题相信大家看到稳定的淡水一定会想起来老班说的供需问题。“如果你想身上随时有足够多的钱,必须保证足够多的收入,收入最起码要超过支出。”

  那大家肯定要考虑①足够稳定的降水;然后要考虑海水倒灌影响淡水的量尽量小,就需要这点淡水要有有ZD的体积最小的变长——球体结构,也就是长宽接近,④足够宽。

  第8题算是送分题。这个岛屿是人工岛,肯定很小。那淡水量肯定小,然后就选D。

  有的同学会考虑会不会是水很差?有同学喜欢看电影,记录片或者各种荒野求生的片子,大家会发现其实野外的雨水水质不会太差。就算这里的水有点问题,也就是海水倒灌比较快,导致含盐量太高。

  【老班反思】

  这一组题就是老班经常提的要能够还原题目场景,理解事物发展的原理——你就闭上眼睛,站在这个石子沙粒组成的小岛上,想象脚底下的淡水来自哪里?去了哪里?……做不出来只能是没有舍得时间闭一下眼睛。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zui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帶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結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 题。

  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老班解析】

  前面的题目如果专家说不够难,最后的这一组题应该算是拉分题。

  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事要爆料一下——7号我和你们的“志坚哥”一起聊各地的植被覆盖率,聊武夷山,聊抗日战争,……然后就聊到了白桦林。谁知道一语成谶,第二天就出了这么个大题目!

  这个题目的难,就在于题目的材料信息含量极大!这几年大家一直在呼吁“大语文”,我感觉这个题目体现出了语文的魅力!阅读能力差一点的人zui.好直接看看跳过。

  材料很长,语言干练,内容复杂:

  岳桦林带是①长白山海拔zui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帶②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③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④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⑤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⑥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⑦結实线基本稳定;⑧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 9~11 题。

  这里最少有8个点可以用,如果大家按照老班的要求圈起来,这个题目就出来答案了。

  第9题提到了⑤林线,就是森林的上线。那这里肯定不会③结实,因为太高太冷。而且这个线会迅速上升,说明都是种子刚刚萌发的小树。老树是不会轻易往上跑的不是?

  把结实的、老树去掉,就发现只有小树才可能。

  第10题算是送分题。我们知道林带上限完全是热量太少不能生长森林导致的。那林带上移,只能说明不够冷,就是说冬天偏热——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度上升了。

  看不出生长季延长。如果延长的话,结实线也会上升。

  第11题,这个题做对11才容易做。因为持续变暖,理论上应该林线会逐渐往上移才是。为啥不移动了呢?是因为结实线不变,种子的传播能力不够。

  【老班反思】

  这一组题完全就是我们天天琢磨的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这个题目虽然看起来很难,但事实上已经做的非常简单了,因为只考了气温变化这一个因素,其他都是岳桦树的生长繁殖和发展规律。否则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更加崩溃呀。

  学地理需要一定的还原能力,把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发展琢磨清楚,——假设我们就是一棵岳桦树,认真感受温度的变化吧!嘿嘿……

  一个中午,半个下午,写了这点文字……

  又一年高三过去了……你们这些熊孩子们,就这样离开老班,走向新的征途……点个“在看”,顺风扬帆!

  原创 陈勇老班 光明生涯规划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