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海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1、学者们认为,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民族意识极大觉醒,表现在
A.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 D.各阶层民众的广泛动员和参与
答案:D
考察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题目问的五四运动,在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民族民主思想就已经开始传播,所以A不正确。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但不是反帝反封斗争的开始,在这时期还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所以B不正确。中国近代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传播民主思想,进行了思想的启蒙,所以C不正确。在五四运动过程中,学生、工人、商人都投入到之中,所以D正确。
2、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表述正确的是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奋斗方向
B.确定近期革命目标是统一中国
C.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D.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方针政策
答案:A
考察知识点:中共一大
解析:中共一大确立了中共党纲,提出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我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此之前近代革命的目标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A正确。一大纲领中没有提出统一中国,所以B不正确。C是三大政策是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所以C不正确。国共合作的方正是在中共三大上确定的,所以D不正确。
3、1926年5月,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指出:“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wei/yi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则宣言标志着
A.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C.国民会议运动迅速展开 D.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
答案:B
考察知识点:北伐
解析:题目中给出时间1926年,这年北伐开始。工农革命指的是1927以后由中共领导的革命,所以A不正确。B选项符合这个时间,所以B正确。
4、毛泽东的《西江月》(1927年)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刺史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是①开展土地革命②武装反抗国民党 ③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A
考察知识点:国共十年对峙
解析:题目中给出了时间是1927年,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都是发生在1927年,所以①、②正确。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纠正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所以③不正确。号召抗日至少要在1931年918事变以后,所以④不正确。
5、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的是
著作内容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重大问题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探索了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答案:C
考察知识点:毛泽东思想成熟
解析:题目中给出了时间实在抗日战争期间,所以作品出现的时间应该是符合1937至194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在1927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1931年,《新民主主义论》是在1940年,《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在1949年,所以选C。
6、“由于这些决议的成立及其实施,国民党一党独裁制度即开始破坏,在全国范围开始了国家民主化。这就将巩固国内和平,使我们党及我党所创立的军队和解放区走上合法化。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胜利。”(引自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材料中所指的“决议”出自
A.《双十协定》 B.《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C.《国内和平协定》 D.《共同纲领》
答案:B
考察知识点:抗战后中共争取民主的斗争
解析:题目中给了时间是1946年,所以这个决议一定是在1946年。《双十协定》是在1945年,《政治协商会决议》是在1946年,《国内和平协定》是在1949年1月国民党提出要与共产党求和,《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所以本题选B。
7、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取得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A.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答案:B
考察知识点:解放战争
解析:题目中给出的时间是1949年3月,在这个时间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经被消灭。所以B正确。战略决战阶段指的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题目中的时间是1949年3月,所以战略决战阶段已经结束,所以A不正确。1949年4月解放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所以C不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1949年9月召开所以D不正确。
8、右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根据地的示意图。图中所示根据地开辟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
答案:C
考察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从地图上看,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是甘宁根据地另一个是延安,陕甘宁根据地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在抗日战争后及解放战争前期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都是在延安,直到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阶段才进行转移。所以选C。国民革命期间中共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所以A不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时期中共的根据地主要集中中国南方,所以B不正确。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共的中央机关已经从延安转移,所以D不正确。
- 1
9、下列各项对新中国建立时形势叙述准确的是
①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面临着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
③美国对华实行孤立封锁政策 ④朝鲜战争爆发威胁中国安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考察知识点:新中国建立
解析: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朝鲜战争在1950年爆发,所以时间不符,所以④不正确,所以A正确。
10、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新中国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答案:B
考察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从材料中发现三个个信息,一是这个政策是在农业方面,一是要把农民分散的经营集中起来,一是通过这一政策为工业提供原料,答案必须同时满足这三个要求。四个选项都是农业方面的,土地改革运动农民分得土地,农民的生产依然是分散的小农经济,所以A不正确。农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之一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同时三大改造都是为工业化服务,所以B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劳动,把分散的农业集中,但是人民公社化实施的目的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不符合为工业化提供原料的要求,所以C不正确。“大跃进”运动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农业浮夸风虚报农作物产量,不符合材料中的三个要求,所以D不正确。
11、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有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建立先进工业国的总任务 ③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④提出了发展科技文艺的“双百方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考察知识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解析: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在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上制定,所以③不正确,所以选B。
12、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
农轻重产值比重变化图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3
30.3
36.4
A.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B.“大跃进”运动提高农业和轻工业产值
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二˙五”计划后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答案:D
考察知识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时间1960至1962,一是在60年重工业的比重较大,而到62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重较为均衡。三大改造在1960年就已经结束,所以不符合时间,所以A不正确。大跃进中主要是大炼钢铁,这个发展的是重工业,而农业浮夸风这个主要是在农业方面,与都与轻工业无关,所以B不正确。人民公社化是在58年实施,仅是在农业方面,与重工业和轻工业无关,所以C不正确。所以选D。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答案:B
考察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公私合营发生在1953到1956年,“三面红旗”是在1958年提出,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是在1978年。所以选B。
14、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国外交取得了突出成就。其具体表现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外交原则 ②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③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恢复与苏联的友好交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考察知识点:新中国外交
解析:题目给出70年代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日建交是1972年。中苏关系正常化是在1989年。所以选C。
15、右表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关于1985年中美贸易剧增的背景叙述准确的是
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年60321975年3041561980年375510591985年38553840
①“冷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②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考察知识点:新中国外交、改革开放
解析:题目中给出了时间是1972至1985,冷战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结束,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建立,所以①④不对,所以选C。
16、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ZD的是
A.服饰的中西合璧 B.报刊杂志的创办
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D.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
答案:D
考察知识点:近代生活变迁
解析:题目中强调精确的时间观念,A、C与时间关系较远,所以可以排除。B、D虽然都与时间有关,但是办刊发行时间的精准程度显然要低于交通通讯工具,所以选D。
17、“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够说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 2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实施
B.“南优二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一统天下
C.“神舟”飞船发射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D.“银河一号”研制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答案:D
考察知识点:建国以后的教育科技成就
解析:题目中给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86年提出,所以正确的选项是发生在1986年以后的事情。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六七十年代,所以A不正确。南优二号水稻研制是在1973年,所以B不正确。“神舟”飞船发射是在科教八十年代,但是“停课闹革命”是在文革时期所以C不正确。“银河一号”是在80年研究成功,中国进入互联网是在1994年,所以D正确。
18、有学者认为,“解负令”是梭伦改革的核心。这是因为“解负令”
A.剥夺了氏族贵族的特权 B.巩固了雅典的公民群体
C.维持了商品经济的规则 D.满足了平民的政治要求
答案:B
考察知识点:梭伦改革
解析:梭伦改革中解负令的主要内容是将免除债务奴隶的债务,恢复其公民的权利,所以能够扩大公民的群体。梭伦改革没有完全剥离血缘对政治的控制,保留了血缘的残余,所以A不正确。解负令主张政府废除债务,不符合经济规律,所以C不正确。解负令是要给债务奴隶恢复公民的权利,债务奴隶不是平民的范围,所以D不正确。
19、漫画可以形象地反映抽象的哲学问题。右图中的哲学家可能是 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考察知识点: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兴起
解析:图片中有两个部分,一是狗,一是人。同过对狗的分析,我可以判断出狗的部分说的是柏拉图的思想,即理念和影像。但是人的部分表示否定这一个观点,所以这个哲学家应该是反对柏拉图的观点,即亚里士多德,所以选D。
20、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成文法形成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
A.公民社会的现实 B.商品经济的要求
C.民主政治的传统 D.民主机构的设立
答案:A
考察知识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
解析:题目问的是政治基础,所以先排除B。罗马成文法的形成是由于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所以C、D都不正确,所以本题选A。
21、“一个人怎样才是义的,那就是唯独因信”。在该思想的影响下
①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被削弱 ②德意志出现德文版《圣经》
③教徒反对事功和繁琐的教仪 ④西欧的世俗王权逐渐衰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考察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从材料中“义”与“信”的关系来看,材料中体现的精神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思想,选项应该是符合“因信称义”或者宗教改革的选项。所以④不正确,因为在宗教改革后欧洲的王权逐渐上升,而不是衰落,所以选A.
22、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74年之后叫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这样变化是因为
A.“无敌舰队”的覆灭 B.“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
C.英法七年战争结束 D.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答案:B
考察知识点:英国殖民称霸
解析:题目中给出的时间是1626年和1674年,1626年叫“新阿姆斯特丹”表明这个地方被荷兰控制,而改名“纽约”表明英国击败。1588年英国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所以A不正确。英国在17世纪通过了“航海条例”并引发的英荷战争,英国最终击败荷兰获得和一部分北美的殖民地,所以B正确。英国是在18世纪击败法国,最终确立殖民霸权,所以C不正确。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是在18世纪,所以D不正确。
23、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答案:B
考察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在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是,人开始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所以A不正确。主张世俗权力取代神权统治,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所以C不正确。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是启蒙运动时期,所以D不正确。
2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征是
A.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 B.以抨击教会的腐败为创作主题
C.注重鲜明的色彩与夸张的形式 D.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
答案:A
考察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题目中给出了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文主义,一切以人为核心,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基本以宗教题材为主,但是弘扬人性,所以选A。抨击教会腐败,是这个时期文学作品的主题之一,不是美术创作,所以B不正确。鲜明的色彩与夸张的形式是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所以C不正确。D是浪漫主义时期,不符合文艺复兴的时代特点,所以D不正确。
25、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D
考察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题目中问的是谁开辟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联系,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没有到达亚洲,所以A不正确。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只是联系了欧洲和亚洲,没有联系美洲和亚洲,所以B不正确。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建立了美洲与欧洲的练习,所以D不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途径欧洲、美洲、亚洲,所以他建立了亚洲和美洲的联系,所以选D。
26、17世纪的英国革命又被称为“清教徒”革命。这是因为
A.清教徒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B.清教徒在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克伦威尔实行政教合一统治
D.请教与天主教的矛盾引发“光荣革命”
答案:B
考察知识点:英国代议制民主的确立
解析:在高中教材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概念使用的不是十分准确,在大学的教材中一般把这场革命称之为“清教革命”,其主要的原因是清教代表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英国内战中议会军的士兵都是从清教徒中选出,所以清教徒在这场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3
27、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得以维护,其表现是
①打败反法同盟 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制定《法国民法典》 ④远征俄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考察知识点:拿破仑
解析:①②③都是维护法国大革命革命成果的行为,但是远征俄罗斯是对俄罗斯的侵略,所以④不属于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所以选C。
2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工厂 蒸汽机 工业资产阶级
B.工场 蒸汽机 产业工人阶级
C.圈地运动 珍妮机 金融资产阶级
D.工厂 飞梭 中小资产阶级
答案:A
考察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正确。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不正确。同理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不正确。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车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不正确。
29、关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A.责任内阁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上议院席位
C.更多英国民众获得选民资格 D.议会最终取得了征税的权力
答案:C
考察知识点:英国议会改革
解析:题目给出的时间是1832年,责任内阁制度确立是在1721年,所以A不正确。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是获得议会下院更多的席位,所以B不正确。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议员选举的财产标准,所以更多的人获得了选民资格,所以C正确。英国议会在13世纪《大宪章》通过后就已经获得了征税的权利,所以D不正确。
30、两党政治是美国政治的重要特色。历史上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是在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答案:C
考察知识点:美国两党制的形成
解析:这是一个很硬的题,这是书上的远话。两党制对峙格局是在19世纪30年代初步形成,而最终确立是19世纪50年代中期,所以选C。
31、下列史实发生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是
A.巴黎无产阶级尝试建立政权 B.普鲁士和法国爆发战争
C.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成立
答案:A
考察知识点:国际工人运动、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存在的时间是1870年到1940年,巴黎无产阶级尝试建立政权,指的是巴黎公社发生在1870符合这个时间段,所以A正确。普法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发生在第二帝国期间,所以不符合这个时间,所以B、C不选。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成立在1864年,也不符合这个时间所以不选。
3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是工人阶级却相对的日益贫困。马克思揭示这一现象原因的著作是
A.《神圣家族》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答案:D
考察知识点:马克思
解析:《神圣家族》是马恩合作的第一步作品,所以A不正确。《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是哲学方面的内容,所以B不正确。《共产党宣言》内容主要是号召工人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所以C不正确。《资本论》是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和问题,所以D正确。
答案:(1) (5分) 原因:满足毛纺织工业发展的要求,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答重商主义也可),(1分)保护传统的毛纺织业。(1分)外国制成品的进口不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影响:促进英国纺织业发展,(1分)引发英国的工业革命。(1分)
考察知识点:提取信息、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问题,问的是颁布1700年禁令的原因,以及禁令的影响。分析材料,禁令的内容是禁止从中国、印度、日本进口纺织品,禁令颁布的时间是,1700年工业革命前夕。另外从材料中可知,在禁令颁布前英国大量向印、中、日等国进口纺织品。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禁令颁布的目的一定是保护本国的纺织工业,1700年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所以颁布这个法令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个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从影响上说,这个禁令一定会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外结合时间,1700年,工业革命前夕,所以这个法令也促进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 答案:(2) (5分)关系:殖民地为英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1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欧洲的生态环境保护,(1分)有利于欧洲工业经济的发展。(1分)影响:造成殖民地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1分)导致殖民地经济发展落后。(1分)
考察知识点:提取信息,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问题,问的是英国工业化与殖民的关系以及对殖民地的影响。其实就是问的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材料,材料中提到英国的棉花主要依赖殖民的生产,所以英国工业化与殖民的关系就是殖民地位英国提供原料。再看影响,材料中有一句话“棉花没有大规模移植到欧洲,对欧洲而言,这或许是万幸制事”,后面的材料说,亚洲很多地区由于大量种植棉花导致生态破坏。所以影响是两个方面一是对欧洲,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了工业化发展。而对殖民地,一是导致殖民地生态的破坏,另外导致了殖民地国家的落后。 答案:(3)(6分)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棉纱产量大量增长;(1分)经济危机导致棉纱价格下降。(1分)不平等条约的签定,有利于英国向中国倾销棉纺织品,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分)影响的评价: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1分)促使“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分)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分)
考察知识点:提取信息、工业革命、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迁
解析:分析问题,问的是英国棉纱销量增大的原因和评价。首先分析原因,从材料中直接给出了英国的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价格下跌,为应对危机,所以大量向中国出口棉纱。再从时间上分析,这发生在1840年以后,中国和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已经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对于影响的评价,一定是两个方面,一是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另外就是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4
时间原因30年代-1949年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1分)国民政府的搜刮(1分);长期战乱的破坏(1分)。1952年国内的和平环境(1分);人民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国民经济(1分)1983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亦可)(2分)。
30年代-1949年 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1分)国民政府的搜刮(1分);长期战乱的破坏(1分)。
1952年 国内的和平环境(1分);人民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国民经济(1分)
1983年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亦可)(2分)。
考察知识点:近代经济结构变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解析:经典原因题,问原因找材料中的时间。解放前,产量低,三个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政府瓜分、战乱当然写官僚资本压榨也应该给分。1949到1952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所以这个阶段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所以答国民经济恢复,但是不要忽略这个时期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社会稳定。1983年的这个一个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6分)主张:正义和公正的理性思想;人人平等;天赋人权。(3分)体现: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反对政府专制;卢梭提出人民主权学说。(3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有关启蒙运动的主张,正确并符合本题要求亦可得分,但本问得分不得超过三分。)
考察知识点:提取信息、罗马法、启蒙运动
解析:罗马自然法的主张可以从材料中提取,材料反复强调平等,另外还提到“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所以还有天赋人权的思想。后半问问在启蒙思想中的体现,启蒙思想的核心就是理性,强调天赋人权。所有启蒙思想家都有天赋人权的思想,但除了天赋人权外,启蒙思想家对民主制度又有不同的见解,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卢梭主张人民主权,民主共和。
答案:
英国美国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政体(联邦制共和政体亦可)权力结构议会至上 国家结构 联邦制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政体(联邦制共和政体亦可)
权力结构 议会至上
国家结构 联邦制
考察知识点:欧美代议制民主
解析:这个。。。。。。没有啥好解析的,纯默写题。
答案:(3) (7分)第一次立法高峰特点: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开始形成。(1分)原因:文革后被破坏的法律体系亟待恢复(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强调法制建设(1分)。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1分)。第二次立法高峰特点:以经济立法为主(1分)。原因: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1分); 90年代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1分)。
考察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治的完善
解析:分析材料,两次立法的高峰分别是1978-1992和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高峰的立法数量多,范围广而且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主要是要恢复被文革破坏的民主法治。第二个高峰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立法为主。两次高峰的原因,还是找材料中的时间,把这个时间段有观的内容都答上。第一个高峰,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方针,改革开放。第二个高峰,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答案:(4)(9分)评分说明:主题 1分,4个关键词4分,学生在表中选的3个关键词与补充关键词必须符合主题要求才能得分。每关键词解释正确得1分。
关键词解释参考答案如下:
雅典公民大会:雅典城邦的zui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
《民法大全》:罗马法中的重要法典,由查士丁尼皇帝组织修订
陪审法庭:首创于雅典城邦,形成了司法中的陪审制度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张君主立宪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提出了三权分立的主张,奠定了西方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
“人民主权”:卢梭的重要思想主张,认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但专制色彩浓厚。
法国国民议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立法机构。
联邦zui高法院:美国的zui高司法机关,拥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拿破仑法典》:法国拿破仑当政时期颁布的法律文件,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规范。
国会:近代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机构,具有立法等权力。
学生补充关键词解释示例:
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考察知识点:欧美代议制民主、信息分类
解析:北京卷经典题型,找共同的信息进行分类,然后调动知识进行解释。难点主要在分类上,问的是法治文明,可以从立法、法典、法治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立法机构在例子中已经提到了,法典方面可以把《民法大全》、德意志帝国宪法、《拿破仑法典》分为一类,补充一个1787《宪法》或者《临时约法》。法治细想可以把,伏尔泰、《论法的精神》、人民主权,补充一个孟德斯鸠。(作者: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 王海萌)
- 5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