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约2012年自主选拔联合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发布于:百学网
2013-01-19
华约2012年自主选拔联合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甲)(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知识经济呼唤加强人文教育 刘献君
什么是知识经济?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显然,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对而言的。农业经济的核心要素是土地,工业经济的核心要素是资本,而知识经 济的核心要素是知识。也就是说,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取决于科技的进步,知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起着主导性作用。据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科学技术因素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20世纪之初,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科技因素所占比重仅为5%~10%;20世纪50~70年代,这一比重发展为49%;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高达80%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10年,也主要得益于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因此,1996年,一些人士据此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知识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而高科技需要以人文作为导向。所谓高科技,是指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一系列新型尖端技术的泛称。而高新技术产业,则是指一种技术 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能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波及效果的新型产业。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和空间技术。应该看到,高新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和许多新的人文问题。如能源短缺、资源枯竭、自然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等。高科技运用于军事,也使得人类时刻面临着毁灭性的灾难。要解决这些问题,科技要么能力有限,要么根本无能为力。因此,加强人文文化建设,以人文作为高科技的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仅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例,予以简单说明。
首先,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网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 响。可以说,信息技术正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席卷所有领域的方方面面。但是,当我们在享受网络化技术带来的信息和知识的同时,我们还不得不面对这一虚拟世界中的种种“垃圾”,诸如色情、不负责任的言论等等,我们还不得不时常担心“黑客”,担心那些人为制造的计算机病毒对我们电脑的侵入。网络世界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但也使得一些人整天沉溺于虚幻的世界中,而现实感日渐衰退。
其次,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人文问题是为突出。“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使得社会伦理和环境伦理问题更为突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应对这些新的人文问题,人类几千 年来形成的价值体系、道德伦理观念甚至会坍塌。
归根到底,科学技术还只是工具,它能否正确发挥作用,从而造福人类,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在科技的作用日益巨大的今天,我们要警惕唯科学 主义思潮的泛滥,那种以为科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爱因斯坦早就指出:“我们的问题不能由科学来解决,而只能由人自己来解决。” “如果你们想使自己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应当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么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让科学思想的成果去造福于人类而不至于成为祸害。”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高科技·高情感》 ,也就是强调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要注重人的情感世界,注重人文文化的建设。
发展高科技,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为了使高科技能更好地服务于这个最终目标,我们就要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加强人文文 化的建设,以人文文化作为高科技的向导。例如,在发展信息科学、加快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建设计算机文化和网络文化;在发展生命科学的同时,注重生命科学中的伦理学问题,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掌握高科技的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高科技真正服务于人,而不至于将手段异化为目的,迷失我们真正的目标。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滋润,因为创新不仅需要有逻辑思维,还需要有想象力,有直觉。关于这一点,爱因斯坦讲得非常透彻。作为伟 大的物理学家,他同时也精通音乐,尤其擅长小提琴艺术。他认为,物理学给了他知识,而艺术给了他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一切。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就是从想象开始的:人类如果以与光速相等的速度飞行,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然后,他用了七年的时间,进行数学推论,创建了黎曼几何,最终创建了相对论。
创新同样离不开多学科的综合。以生命科学为例,人的生命现象不仅是生理现象,也是社会现象。人脑有140亿个神经元细胞,这些神经元虽然在胚胎发育三个月后就已基本长成,但它们彼此是孤立的,没有建立起联接。这一联接是在人出生以后,依靠突触才完成的。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脑电波产生共振,形成联接。其中。早期教育尤为关键。可见,要揭开脑科学的秘密,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其中当然也少不了人文社会科学。
(选自刘献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教育》,载《中国学者心目中的科学·人文》“人文卷”,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
1. 下列对知识经济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B.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并列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们的核心要素分别是知识、土地和资本。
C.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主要依赖于科技进步,知识起着很大的甚至是主导性作用。
D.正因为科学技术因素在推动20世纪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所以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2.下列对科技因素在20世纪经济增长中的比重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20世纪初,经济增长主要靠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科技所占的比重很少。
B.20世纪50~70年代,科技因素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已达到49%。
C.20世纪80年代,在发达国家,科技因素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达80%以上。
D.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使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10年。
3. 下列表述,不能说明发展高科技的意义的一项是(2分)
A. 所谓高科技,通常是指那些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新型尖端技术。
B. 高新技术产业往往技术密集度高、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能源并能产生较大影响。
C. 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和空间技术。
D. 高新技术尽管带来能源短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但造福人类却是确定无疑的。
4. 下列对信息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信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而且这种影响涉及所有领域的方方面面。
B. 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网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广泛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知识经济就是信息技术经济。
C. 人们在享受网络化技术带来的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种种“垃圾”担心制造计算机病毒的“黑客”攻击。
D.一个人如果整天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尽管可能拥有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未必就是什么好事。
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应对随着生命科学发展而出现的人文问题,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体系、道德伦理观念甚至会坍塌。
B. 爱因斯坦和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都认识到人在发展高科技过程中的重要性,都强调了应该注重人本身。
C. 只要我们注重建设计算机和网络文化、关注伦理学问题,就能使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真正服务于人,而不至于将手段异化为目的。
D. 正是从人类能否以光速飞行的想象开始,经过长达七年的数学推论,创建了黎曼几何,爱因斯坦才最终创建了相对论。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分别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知识经济无疑是最为先进的经济。
B. 应该看到,高科技只有运用于非军事目的,才能真正做到造福于人类,才能有效避免人类时刻面临的毁灭性灾难。
C.“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得社会伦理和环境伦理问题更为突出,其危害程度决不亚于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D.人脑中的140亿个神经元细胞在胚胎发育三个月后就已基本长成,所以这一时期发育越完善,将来出生后也就越聪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养。所以,加强掌握高科技的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B.科学技术能否正确发挥作用,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对科技工作者的教育比发展科技更加迫切。
C.尽管科技的作用日益巨大,但也不可以说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否则,我们将陷入唯科学主义的泥潭,从而给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
D.爱因斯坦认为,物理学给了他知识,艺术给了他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他的物理学研究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E.创新离不开多学科的综合,比如要揭开脑科学的奥秘,不仅需要生命科学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二、现代文阅读 ( 乙 )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8—12题。选择题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马车夫彼得 [俄]亚·伊·库普林
冬日深夜。蓝幽幽的雪花。黑糊糊的百龄枞树,簇簇枝叶泛着白光。我乘坐马车穿过加特钦公国,离开波罗的海车站朝华沙车站奔去(省城常见的一种散心方式)。
路很狭窄,路面连年累月碾压得很不平坦,有如闪烁着抛光的钢块。
寒冷的空气凛冽而又亲切。
一匹灰色老母马,灰毛中夹杂着栗色斑点,从容不迫地迈着碎步,如同一只小狗在慢慢跑动。马车夫放下了缰绳。看那样子,他想要跟我推心置腹地交谈。他不时朝马挥动皮鞭,但并不拍打,那马也只是懒洋洋地甩甩尾巴作为回答。
古老而陈腐的日常生活。批评家们诅咒这种日常生活,他们创造出一个侮辱性字眼,把写这类题材的作家称为“琐事笔匠”。然而,为什么在这种日常生活之中,在不断重复的千篇一律的事件中,在朝朝暮暮的生存交往之中,在司空见惯、单调乏味的语言、活动、俗语、歌曲、礼仪之中——为什么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在其中永远找得到那莫名其妙的美,使我在这共同的生活中的存在变得益为牢固?
是的,我毫无舛错地准确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此时我们已接近华沙车站。我问马车夫:“多少钱?”
他果然这么回答:
“赏点儿茶就行啦,您哪,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
于是我又问:
“也许吩咐人给你送去一份普斯科夫面包片?”
他表现出我所熟悉的那种狡黠的忸怩神态:
“要是您老开恩……要不要等您?”
我对鞑靼仆人说:
“老爷子(有时管他叫“老爹”),给马车夫来份普斯科夫面包片!”
仆人不必再仔细问什么。无论是我,是他,还是马车夫,亘古以来谁都对这种食品的配制了如指掌。将五戈比一条的法式白面包顺长切开,两面涂上奶油,放上两大块瑞士奶酪,中间塞入一片火腿。至于为什么称为“普斯科夫”,我们谁都不知其故。鞑靼人明白,就着这种食品喝的饮料不是烧酒,而是啤酒。马车夫一旦喝上烧酒就将忘乎所以,冻坏身子也不觉察,而啤酒却能暖体壮寒。因此,我也就不必担忧什么了。
我不知道这个马车夫姓甚名谁。马车夫们的脊背几乎彼此毫无差别。不过,也许我们ZD的过错之一就在于我们常常并不注意审视那些马车夫、脚夫、马馆、挖土工、石匠、澡堂 侍者等人的长相,尽管他们躬身拱背为我们效劳。然而,那夜的交谈却记忆犹新,甚感亲切。
“今天你赚钱不少吧?”
“甭提啦,伊万诺维奇。克伦斯基票子还值得点吗?俺要那玩意儿有啥用?糊墙,还是……?”
“可你这个傻瓜,对革命不是挺高兴的么?”
“您说的在理儿,尊敬的老爷,俺们都当过傻瓜。您不也是么? 唉,您还是听俺唠唠俺过去的日子吧。您听听吧!”
他放下缰绳,朝我转过身子,开始掰着他那青筋累累的黑手指头(虽然我看不真切)。
“俺早上八点钟从比日马出车。燕麦草料随车带,自家产的,不必现买。拿出十戈比银子儿。赶回比日马吃晌午饭要走五俄里的路,不上算。俺在维列金的小饭馆打尖儿。别的不 管,先喝上那么一碗汤。里面干乎乎的不少鲜肉块。又拿出十戈比银子儿。再来上一碗,匙子插到汤里搅都搅不动。接着花五戈比买份粥,小麦的,有时兴许是荞麦的。不搀半点儿假的葵花籽油。面包愿吃多少就吃多少。黑的——不要钱。细粉面包——一戈比一大片。您在算吗?随后是茶点。五戈比一份。开水管够。时不时地还啜上那么两杯;备不住还请哪个哥们儿吃点儿啥。总共加一块儿是多少啦?三十戈比。还得从里面拿出两戈比来给跑堂的小费。吃饱、喝足,浑身上下暖烘烘,才花三十戈比。出门俺马上就会挣到两卢布五十戈比。俺说老爷,那时俺钱多得没处搁。哪位沙皇也没有俺过得富足……”
他突然不再言语了。这种日常生活的逻辑是不可抗御的。我忧心忡忡地说:
“你的马瘦了。”
他绝望地挥动着皮鞭:
“那还有啥提的?根子都是一个……”
关于我的这个显得有些奥妙的马车夫,到此似乎也就无啥可再谈的了。若不是后来俄罗斯的光明心灵突然温柔而又严峻地朝我绽出微笑的话。
那是1919年孟雨连绵的十月。我们的生活极其艰难。人们排着长队购买毛蒿豆。这是在过节。平日只能买到豆粕。您可曾有过以带刺的野菜果腹的经历?我和自己的五岁女儿都患了病疾。母亲服侍我们这两个病人,也累得形销骨立。这一日,突然有个老妇人光顾我家。 她,系着头巾,肢下夹着干只布袋于。我打开院门放她进来,以为是个卖货的商人。她问:“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住在这儿吗?”
“我就是。有什么事?”
“您认得我的丈夫吧?赶车的那个?”
“马车夫?啊,当然,我跟他很熟(我在扯谎)。”
“跟赶车的彼得?”
“对,对,正是彼得。”
“就是他叫俺来找您的,俺丈夫,赶车的彼得,眼看就要不行啦,老公公伊万昨儿个这么说的。他得的水肿病。脚肿得老高,水都钻心了。临死前他想留下什么话,就想起了您。‘你去跟他说,俺们过去受过他的恩惠,眼下他的日子恐怕很不好过。把能吃的给他送点儿去吧。就说是赶车的彼得留给他作纪念的。’”
说罢,她解开了袋子。里面装的是一条烤得喷香的黑面包,大约五俄磅的面粉,六个鸡蛋和一块牛肩肉——“俺们昨儿晚上把家里养的小牛宰了。”
我们往这位好心肠的妇女衣袋里塞钱,可是不管怎样强迫她,她执意不收。然而,她在那卷高加索产的绿色绸窗帘面前却没有坚持到底,女人毕竟是女人啊。
您想要从这个不连贯的故事里悟出什么寓意么?
其寓意为:在俄罗斯做一个善人相当容易。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 王忠亮 译)
8.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小说一开始是对环境详细的描写:下雪的冬夜,狭隘的马路,寒冷的空气。在描写中不慌不忙地引出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我”与马车夫。
B.“琐事笔匠”是批评家们对那些喜欢描写古老而陈腐生活的作家的评价,而作者非常认同这种说法,这篇小说就有这样的写作特点。
C. 小说中有许多地方写得过于琐碎而且漫不经心,看起来与小说主题并没有什么关系,但这些描写却是精心设计的 , 它丰富了小说的生活色彩与质感。
D.小说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事的,但在中间也插入了第二人称“您”,虽然破坏了小说叙事的统一性,但对整篇小说的风格几乎没有影响。
E.小说中最后一句话“在俄罗斯做一个善人相当容易。”这既是对小说思想主题的高度概括,也是对马车夫彼得的热情赞美。
9. 下列对小说有关人物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我”是一个封建贵族,经常到欧洲旅行,但在十月革命以后受到制裁,生活陷入了极端贫困中,沦入社会的下层,因此对俄国革命心存不满。
B.尽管“我”是俄国上流社会中的一员,但他关心社会现实,同情下层人民,可能是当时追求社会变革的、激进的民粹主义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C.虽然马车夫彼得与“我”非常熟悉,并且得到“我”生活上的帮助,但是当马车夫的妻子送来吃的东西时,“我”还是感到非常意外。
D.彼得的妻子坚持不要“我”的钱,但在那卷绿色的绸窗帘面前却没有坚持住,只是为了表明女人是爱美的,并没有讽刺她的意思。
E.彼得的妻子是在丈夫去世后,遵照他的遗愿给“我”送东西来的。因为彼得临终前嘱咐妻子,他想送点东西给“我”留作纪念。
10. 小说在塑造彼得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4分)
11. 这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12. 《马车夫彼得》与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在许多方面都有可比性。请你就这两篇作品的异同作一比较分析。(4分)三、古代诗文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13—16题。选择题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3—14题。
蝶恋花 晏殊
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③。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索④,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 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④彩笺:彩色精美的支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
13. 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物的情绪、感觉。
B.词人怪明月不谙“离恨”,实际写出了作者被离别折磨,极端痛苦的心理。
C.“独上”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
D.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
14. 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本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土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其余的两种境界分别是什么?(3分)
(二)文言文阅读(9分)
15.用“/”符号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论曰伏氏自东西京相袭为名儒以取爵位中兴而桓氏尤盛自荣至典世宗其道父子兄弟代作帝师受其业者皆至卿相显乎当世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凭誉以显物为己者因心以会道桓荣之累世见宗岂其为己乎
( 《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16.将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 )
(2)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①,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联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刘洎进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大唐新语·公直》)
[注] ①起居注:官名,掌管记录君王言行。下文“起居”同。
四、写作(5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50分)
一天,富兰克林与同事走下楼梯,进入大厅时,前面一位女同事忽然滑倒,他的同事见状要上前帮忙却被富兰克林一把拽到柱子后面。那位滑倒的女士迅速爬起来,一边打量四周一边整理衣裙、头发,然后走了出去。直到这时,富兰克林才拉着他的同事从立柱后面走出来。这一幕让他的同事感到很困惑,一个平常对别人充满同情心的人为什么在别人摔倒时不伸出援手?却躲起来呢?对此,富兰克林解释道:有谁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尴尬相呢?我们躲起来是让那位女士确信,没人看到她难堪的一面,这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极大的尊重。
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探讨,发表你的见解。
2012年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
阅读与写作(第一部分)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1.(2分)A 2.(2分)D 3.(2分)C 4.(2分)B 5.(2分)C
6.(2分)B
7.(4分)
答B、D各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答案超过两项,不给分。
8.(4分)
答A、C各给2分,答B给1分,答B、D不给分。答案超过两项,不给分。
9.(4分)
答A、E各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答案超过两项,不给分。
10.(4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答案要点:
直接描写(正面描写)手法。这主要表现在小说的第一个生活片断里。小说相当细致、具体地描写了去往华沙车站的路上,彼得与“我”的对话。彼得的言行,尤其是他唠唠叨叨的絮语,表现了这个下层小人物坦率、诚实、善良的性格。(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手法。这主要表现在小说的第二个生活片断里,彼得病即将离开人世,却嘱咐妻子送东西给“我”这个连他名字都不知道的人,这对饥病交加的“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感人至深。但是,作者却没有正面描写彼得,而是通过他妻子的话,间接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美好的品质。这种间接描写,不仅节省了大量长工笔墨,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一档(4分)1-1对小说的描写手法、作用理解准确,能够结合作品进行具体,恰当阐释。
1-2 观点正确,概念科学,论述有逻辑性。
1-3表述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二档(2-3分)2-1对小说的描写手法、作用理解比较准确,能够结合作品进行阐释。
2-2观点基本正确,概念基本科学,论述较有逻辑性。
2-3表述比较通顺,有条理。
三档(0-1)3-1对小说的描写手法、作用理解不准确,没有或较少结合作品进行阐释。
3-2观点模糊,概念不够科学,论述比较混乱。
3-3表述不通顺,不清晰。
11.(3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答案要点:
小说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色是散文化。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有两个看似信手拈来的生活片断,表面散乱、随意,实则散而不乱。两个片断不仅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在描写上也各有侧重,前者很好地塑造了人物性格,后者真实地发掘了人物的美好人性。
一档(4分)1-1对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色理解准确,能够结合作品的具体描写进行比较具体,恰当的分析。
1-2 观点正确,符合文本实际。
1-3表述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二档(2-3分)2-1对艺术表面上的主要特色理解基本准确,能够结合作品的具体描写进行分析。
2-2观点基本正确,比较符合文本实际。
2-3表述比较通顺,有条理。
三档(0-1)3-1对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色理解不准确,不能够结合作品实际进行分析。
3-2观点模糊,不符合文本实际。
3-3表述不通顺,缺乏条理。
12.(5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答案要点:
“同”的表现:(1)都有着相似的人物。《马车夫彼得》的主要人物是“我”与马车夫彼得,《一件小事》的主要人物是“我”与人力车夫。(2)都有着相同的叙事角度。两篇小说都以“我”的亲身经历叙述故事。(3)都有着相似的思想主题。两篇小说都不满足于对车夫辛苦生活、悲惨命运的描写,而着重表现他们美好的心灵与人性。
“异”的表现:(1)《马车夫彼得》更侧重于描写,《一件小事》更侧重于抒情议论。(2)《马车夫彼得》更含蕴深沉,《一件小事》更简捷明了。(3)《马车夫彼得》更侧重写人性,《一件小事》更侧重写心灵。
一档(4分)1-1对两篇小说异同的理解准确,能够结合作品具体内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阐述,有自己明确的观点。
1-2 了解中俄两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文化、文学状况,有相关的知识背景,能够从较高的角度把握问题。
1-3表述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二档(2-3分)2-1对两篇小说异同的理解基本准确,能够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阐述,基本有自己的观点。
2-2对中俄两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文化、文学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从不同角度展开有关论述。
2-3表述比较通顺,有条理。
三档(0-1)3-1对两篇小说异同理解不够准确,不能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阐述,没有自己的观点。
3-2对中俄两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文化、文学缺乏了解,不能从文学的角度展开论述。
3-3表述不通顺,缺乏条理。
13.(2分)D
14.(3分)(1)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2分)第三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答出1种境界的,给2分;答出2种境界的,给3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境界不给分。
15.(3分)论曰/伏氏自东西京相袭为名儒/以取爵位/中兴而桓氏尤盛自荣至典/世宗其道/父子兄弟代作帝师/受其业者皆至卿相/显乎当世/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凭誉以显物/为己者/因心以会道/桓荣之累世见宗/岂其为己乎/
每答对六处给1分,答对一至五处不给分,以此类推;每答错三处扣1分,答错一至二处不扣分,以此类推,扣至3分为止。
16.(6分)
(1)(2分)如果有不好杀人的君王,那么天下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望他来。果真这样,百姓归附他,就像水向低下地方奔流,有谁能抵挡得住呢?
译出大意给1分;“引领”、“由”两处,每译对一处0.5分。
(2)(4分)贞观年间,太宗对褚遂良说:“你担任起居注这官,记录些什么事?人君一般能看到这些记录吗?”遂良回答说:“如今的起居官,就是古代的左右史,写下人君的言谈行事,而且要记下善与恶,来作为鉴戒,希望人主不要做非法的事。没有听说帝王要亲自观看记史的。”太宗说:“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一定会记下来吗?”遂良说:“恪守正道不如恪守职责,我的职责当是用笔记录,您的言行一定要记录下来。”
译出大意给2分;“知”“大抵”“庶乎”、“载笔”四处,每译对一处给0.5分。
17.(5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7分)二等(16~12分)三等(11~7分)四等(6~0分)基础等级内容15分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表达15分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有文采
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2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论证步骤缜密。
3.有文采:用词贴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一、现代文阅读(甲)(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知识经济呼唤加强人文教育 刘献君
什么是知识经济?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显然,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对而言的。农业经济的核心要素是土地,工业经济的核心要素是资本,而知识经 济的核心要素是知识。也就是说,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取决于科技的进步,知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起着主导性作用。据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科学技术因素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20世纪之初,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科技因素所占比重仅为5%~10%;20世纪50~70年代,这一比重发展为49%;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高达80%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10年,也主要得益于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因此,1996年,一些人士据此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知识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而高科技需要以人文作为导向。所谓高科技,是指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一系列新型尖端技术的泛称。而高新技术产业,则是指一种技术 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能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波及效果的新型产业。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和空间技术。应该看到,高新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和许多新的人文问题。如能源短缺、资源枯竭、自然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等。高科技运用于军事,也使得人类时刻面临着毁灭性的灾难。要解决这些问题,科技要么能力有限,要么根本无能为力。因此,加强人文文化建设,以人文作为高科技的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仅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例,予以简单说明。
首先,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网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 响。可以说,信息技术正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席卷所有领域的方方面面。但是,当我们在享受网络化技术带来的信息和知识的同时,我们还不得不面对这一虚拟世界中的种种“垃圾”,诸如色情、不负责任的言论等等,我们还不得不时常担心“黑客”,担心那些人为制造的计算机病毒对我们电脑的侵入。网络世界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但也使得一些人整天沉溺于虚幻的世界中,而现实感日渐衰退。
其次,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人文问题是为突出。“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使得社会伦理和环境伦理问题更为突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应对这些新的人文问题,人类几千 年来形成的价值体系、道德伦理观念甚至会坍塌。
归根到底,科学技术还只是工具,它能否正确发挥作用,从而造福人类,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在科技的作用日益巨大的今天,我们要警惕唯科学 主义思潮的泛滥,那种以为科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爱因斯坦早就指出:“我们的问题不能由科学来解决,而只能由人自己来解决。” “如果你们想使自己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应当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么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让科学思想的成果去造福于人类而不至于成为祸害。”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高科技·高情感》 ,也就是强调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要注重人的情感世界,注重人文文化的建设。
发展高科技,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为了使高科技能更好地服务于这个最终目标,我们就要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加强人文文 化的建设,以人文文化作为高科技的向导。例如,在发展信息科学、加快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建设计算机文化和网络文化;在发展生命科学的同时,注重生命科学中的伦理学问题,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掌握高科技的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高科技真正服务于人,而不至于将手段异化为目的,迷失我们真正的目标。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滋润,因为创新不仅需要有逻辑思维,还需要有想象力,有直觉。关于这一点,爱因斯坦讲得非常透彻。作为伟 大的物理学家,他同时也精通音乐,尤其擅长小提琴艺术。他认为,物理学给了他知识,而艺术给了他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一切。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就是从想象开始的:人类如果以与光速相等的速度飞行,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然后,他用了七年的时间,进行数学推论,创建了黎曼几何,最终创建了相对论。
创新同样离不开多学科的综合。以生命科学为例,人的生命现象不仅是生理现象,也是社会现象。人脑有140亿个神经元细胞,这些神经元虽然在胚胎发育三个月后就已基本长成,但它们彼此是孤立的,没有建立起联接。这一联接是在人出生以后,依靠突触才完成的。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脑电波产生共振,形成联接。其中。早期教育尤为关键。可见,要揭开脑科学的秘密,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其中当然也少不了人文社会科学。
(选自刘献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教育》,载《中国学者心目中的科学·人文》“人文卷”,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
1. 下列对知识经济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B.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并列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们的核心要素分别是知识、土地和资本。
C.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主要依赖于科技进步,知识起着很大的甚至是主导性作用。
D.正因为科学技术因素在推动20世纪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所以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2.下列对科技因素在20世纪经济增长中的比重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20世纪初,经济增长主要靠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科技所占的比重很少。
B.20世纪50~70年代,科技因素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已达到49%。
C.20世纪80年代,在发达国家,科技因素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达80%以上。
D.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使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10年。
3. 下列表述,不能说明发展高科技的意义的一项是(2分)
A. 所谓高科技,通常是指那些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新型尖端技术。
B. 高新技术产业往往技术密集度高、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能源并能产生较大影响。
C. 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和空间技术。
D. 高新技术尽管带来能源短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但造福人类却是确定无疑的。
4. 下列对信息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信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而且这种影响涉及所有领域的方方面面。
- 1
B. 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网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广泛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知识经济就是信息技术经济。
C. 人们在享受网络化技术带来的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种种“垃圾”担心制造计算机病毒的“黑客”攻击。
D.一个人如果整天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尽管可能拥有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未必就是什么好事。
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应对随着生命科学发展而出现的人文问题,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体系、道德伦理观念甚至会坍塌。
B. 爱因斯坦和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都认识到人在发展高科技过程中的重要性,都强调了应该注重人本身。
C. 只要我们注重建设计算机和网络文化、关注伦理学问题,就能使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真正服务于人,而不至于将手段异化为目的。
D. 正是从人类能否以光速飞行的想象开始,经过长达七年的数学推论,创建了黎曼几何,爱因斯坦才最终创建了相对论。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分别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知识经济无疑是最为先进的经济。
B. 应该看到,高科技只有运用于非军事目的,才能真正做到造福于人类,才能有效避免人类时刻面临的毁灭性灾难。
C.“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得社会伦理和环境伦理问题更为突出,其危害程度决不亚于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D.人脑中的140亿个神经元细胞在胚胎发育三个月后就已基本长成,所以这一时期发育越完善,将来出生后也就越聪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养。所以,加强掌握高科技的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B.科学技术能否正确发挥作用,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对科技工作者的教育比发展科技更加迫切。
C.尽管科技的作用日益巨大,但也不可以说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否则,我们将陷入唯科学主义的泥潭,从而给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
D.爱因斯坦认为,物理学给了他知识,艺术给了他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他的物理学研究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E.创新离不开多学科的综合,比如要揭开脑科学的奥秘,不仅需要生命科学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二、现代文阅读 ( 乙 )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8—12题。选择题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马车夫彼得 [俄]亚·伊·库普林
冬日深夜。蓝幽幽的雪花。黑糊糊的百龄枞树,簇簇枝叶泛着白光。我乘坐马车穿过加特钦公国,离开波罗的海车站朝华沙车站奔去(省城常见的一种散心方式)。
路很狭窄,路面连年累月碾压得很不平坦,有如闪烁着抛光的钢块。
寒冷的空气凛冽而又亲切。
一匹灰色老母马,灰毛中夹杂着栗色斑点,从容不迫地迈着碎步,如同一只小狗在慢慢跑动。马车夫放下了缰绳。看那样子,他想要跟我推心置腹地交谈。他不时朝马挥动皮鞭,但并不拍打,那马也只是懒洋洋地甩甩尾巴作为回答。
古老而陈腐的日常生活。批评家们诅咒这种日常生活,他们创造出一个侮辱性字眼,把写这类题材的作家称为“琐事笔匠”。然而,为什么在这种日常生活之中,在不断重复的千篇一律的事件中,在朝朝暮暮的生存交往之中,在司空见惯、单调乏味的语言、活动、俗语、歌曲、礼仪之中——为什么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在其中永远找得到那莫名其妙的美,使我在这共同的生活中的存在变得益为牢固?
是的,我毫无舛错地准确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此时我们已接近华沙车站。我问马车夫:“多少钱?”
他果然这么回答:
“赏点儿茶就行啦,您哪,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
于是我又问:
“也许吩咐人给你送去一份普斯科夫面包片?”
他表现出我所熟悉的那种狡黠的忸怩神态:
“要是您老开恩……要不要等您?”
我对鞑靼仆人说:
“老爷子(有时管他叫“老爹”),给马车夫来份普斯科夫面包片!”
仆人不必再仔细问什么。无论是我,是他,还是马车夫,亘古以来谁都对这种食品的配制了如指掌。将五戈比一条的法式白面包顺长切开,两面涂上奶油,放上两大块瑞士奶酪,中间塞入一片火腿。至于为什么称为“普斯科夫”,我们谁都不知其故。鞑靼人明白,就着这种食品喝的饮料不是烧酒,而是啤酒。马车夫一旦喝上烧酒就将忘乎所以,冻坏身子也不觉察,而啤酒却能暖体壮寒。因此,我也就不必担忧什么了。
我不知道这个马车夫姓甚名谁。马车夫们的脊背几乎彼此毫无差别。不过,也许我们ZD的过错之一就在于我们常常并不注意审视那些马车夫、脚夫、马馆、挖土工、石匠、澡堂 侍者等人的长相,尽管他们躬身拱背为我们效劳。然而,那夜的交谈却记忆犹新,甚感亲切。
“今天你赚钱不少吧?”
“甭提啦,伊万诺维奇。克伦斯基票子还值得点吗?俺要那玩意儿有啥用?糊墙,还是……?”
“可你这个傻瓜,对革命不是挺高兴的么?”
“您说的在理儿,尊敬的老爷,俺们都当过傻瓜。您不也是么? 唉,您还是听俺唠唠俺过去的日子吧。您听听吧!”
他放下缰绳,朝我转过身子,开始掰着他那青筋累累的黑手指头(虽然我看不真切)。
“俺早上八点钟从比日马出车。燕麦草料随车带,自家产的,不必现买。拿出十戈比银子儿。赶回比日马吃晌午饭要走五俄里的路,不上算。俺在维列金的小饭馆打尖儿。别的不 管,先喝上那么一碗汤。里面干乎乎的不少鲜肉块。又拿出十戈比银子儿。再来上一碗,匙子插到汤里搅都搅不动。接着花五戈比买份粥,小麦的,有时兴许是荞麦的。不搀半点儿假的葵花籽油。面包愿吃多少就吃多少。黑的——不要钱。细粉面包——一戈比一大片。您在算吗?随后是茶点。五戈比一份。开水管够。时不时地还啜上那么两杯;备不住还请哪个哥们儿吃点儿啥。总共加一块儿是多少啦?三十戈比。还得从里面拿出两戈比来给跑堂的小费。吃饱、喝足,浑身上下暖烘烘,才花三十戈比。出门俺马上就会挣到两卢布五十戈比。俺说老爷,那时俺钱多得没处搁。哪位沙皇也没有俺过得富足……”
他突然不再言语了。这种日常生活的逻辑是不可抗御的。我忧心忡忡地说:
“你的马瘦了。”
他绝望地挥动着皮鞭:
“那还有啥提的?根子都是一个……”
关于我的这个显得有些奥妙的马车夫,到此似乎也就无啥可再谈的了。若不是后来俄罗斯的光明心灵突然温柔而又严峻地朝我绽出微笑的话。
那是1919年孟雨连绵的十月。我们的生活极其艰难。人们排着长队购买毛蒿豆。这是在过节。平日只能买到豆粕。您可曾有过以带刺的野菜果腹的经历?我和自己的五岁女儿都患了病疾。母亲服侍我们这两个病人,也累得形销骨立。这一日,突然有个老妇人光顾我家。 她,系着头巾,肢下夹着干只布袋于。我打开院门放她进来,以为是个卖货的商人。她问:“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住在这儿吗?”
- 2
“我就是。有什么事?”
“您认得我的丈夫吧?赶车的那个?”
“马车夫?啊,当然,我跟他很熟(我在扯谎)。”
“跟赶车的彼得?”
“对,对,正是彼得。”
“就是他叫俺来找您的,俺丈夫,赶车的彼得,眼看就要不行啦,老公公伊万昨儿个这么说的。他得的水肿病。脚肿得老高,水都钻心了。临死前他想留下什么话,就想起了您。‘你去跟他说,俺们过去受过他的恩惠,眼下他的日子恐怕很不好过。把能吃的给他送点儿去吧。就说是赶车的彼得留给他作纪念的。’”
说罢,她解开了袋子。里面装的是一条烤得喷香的黑面包,大约五俄磅的面粉,六个鸡蛋和一块牛肩肉——“俺们昨儿晚上把家里养的小牛宰了。”
我们往这位好心肠的妇女衣袋里塞钱,可是不管怎样强迫她,她执意不收。然而,她在那卷高加索产的绿色绸窗帘面前却没有坚持到底,女人毕竟是女人啊。
您想要从这个不连贯的故事里悟出什么寓意么?
其寓意为:在俄罗斯做一个善人相当容易。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 王忠亮 译)
8.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小说一开始是对环境详细的描写:下雪的冬夜,狭隘的马路,寒冷的空气。在描写中不慌不忙地引出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我”与马车夫。
B.“琐事笔匠”是批评家们对那些喜欢描写古老而陈腐生活的作家的评价,而作者非常认同这种说法,这篇小说就有这样的写作特点。
C. 小说中有许多地方写得过于琐碎而且漫不经心,看起来与小说主题并没有什么关系,但这些描写却是精心设计的 , 它丰富了小说的生活色彩与质感。
D.小说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事的,但在中间也插入了第二人称“您”,虽然破坏了小说叙事的统一性,但对整篇小说的风格几乎没有影响。
E.小说中最后一句话“在俄罗斯做一个善人相当容易。”这既是对小说思想主题的高度概括,也是对马车夫彼得的热情赞美。
9. 下列对小说有关人物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我”是一个封建贵族,经常到欧洲旅行,但在十月革命以后受到制裁,生活陷入了极端贫困中,沦入社会的下层,因此对俄国革命心存不满。
B.尽管“我”是俄国上流社会中的一员,但他关心社会现实,同情下层人民,可能是当时追求社会变革的、激进的民粹主义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C.虽然马车夫彼得与“我”非常熟悉,并且得到“我”生活上的帮助,但是当马车夫的妻子送来吃的东西时,“我”还是感到非常意外。
D.彼得的妻子坚持不要“我”的钱,但在那卷绿色的绸窗帘面前却没有坚持住,只是为了表明女人是爱美的,并没有讽刺她的意思。
E.彼得的妻子是在丈夫去世后,遵照他的遗愿给“我”送东西来的。因为彼得临终前嘱咐妻子,他想送点东西给“我”留作纪念。
10. 小说在塑造彼得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4分)
11. 这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12. 《马车夫彼得》与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在许多方面都有可比性。请你就这两篇作品的异同作一比较分析。(4分)三、古代诗文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13—16题。选择题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3—14题。
蝶恋花 晏殊
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③。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索④,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 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④彩笺:彩色精美的支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
13. 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物的情绪、感觉。
B.词人怪明月不谙“离恨”,实际写出了作者被离别折磨,极端痛苦的心理。
C.“独上”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
D.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
14. 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本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土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其余的两种境界分别是什么?(3分)
(二)文言文阅读(9分)
15.用“/”符号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论曰伏氏自东西京相袭为名儒以取爵位中兴而桓氏尤盛自荣至典世宗其道父子兄弟代作帝师受其业者皆至卿相显乎当世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凭誉以显物为己者因心以会道桓荣之累世见宗岂其为己乎
( 《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16.将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 )
(2)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①,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联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刘洎进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大唐新语·公直》)
[注] ①起居注:官名,掌管记录君王言行。下文“起居”同。
四、写作(5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50分)
一天,富兰克林与同事走下楼梯,进入大厅时,前面一位女同事忽然滑倒,他的同事见状要上前帮忙却被富兰克林一把拽到柱子后面。那位滑倒的女士迅速爬起来,一边打量四周一边整理衣裙、头发,然后走了出去。直到这时,富兰克林才拉着他的同事从立柱后面走出来。这一幕让他的同事感到很困惑,一个平常对别人充满同情心的人为什么在别人摔倒时不伸出援手?却躲起来呢?对此,富兰克林解释道:有谁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尴尬相呢?我们躲起来是让那位女士确信,没人看到她难堪的一面,这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极大的尊重。
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探讨,发表你的见解。
2012年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
阅读与写作(第一部分)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1.(2分)A 2.(2分)D 3.(2分)C 4.(2分)B 5.(2分)C
6.(2分)B
7.(4分)
答B、D各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答案超过两项,不给分。
8.(4分)
答A、C各给2分,答B给1分,答B、D不给分。答案超过两项,不给分。
- 3
9.(4分)
答A、E各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答案超过两项,不给分。
10.(4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答案要点:
直接描写(正面描写)手法。这主要表现在小说的第一个生活片断里。小说相当细致、具体地描写了去往华沙车站的路上,彼得与“我”的对话。彼得的言行,尤其是他唠唠叨叨的絮语,表现了这个下层小人物坦率、诚实、善良的性格。(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手法。这主要表现在小说的第二个生活片断里,彼得病即将离开人世,却嘱咐妻子送东西给“我”这个连他名字都不知道的人,这对饥病交加的“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感人至深。但是,作者却没有正面描写彼得,而是通过他妻子的话,间接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美好的品质。这种间接描写,不仅节省了大量长工笔墨,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一档(4分)1-1对小说的描写手法、作用理解准确,能够结合作品进行具体,恰当阐释。
1-2 观点正确,概念科学,论述有逻辑性。
1-3表述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二档(2-3分)2-1对小说的描写手法、作用理解比较准确,能够结合作品进行阐释。
2-2观点基本正确,概念基本科学,论述较有逻辑性。
2-3表述比较通顺,有条理。
三档(0-1)3-1对小说的描写手法、作用理解不准确,没有或较少结合作品进行阐释。
3-2观点模糊,概念不够科学,论述比较混乱。
3-3表述不通顺,不清晰。
11.(3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答案要点:
小说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色是散文化。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有两个看似信手拈来的生活片断,表面散乱、随意,实则散而不乱。两个片断不仅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在描写上也各有侧重,前者很好地塑造了人物性格,后者真实地发掘了人物的美好人性。
一档(4分)1-1对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色理解准确,能够结合作品的具体描写进行比较具体,恰当的分析。
1-2 观点正确,符合文本实际。
1-3表述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二档(2-3分)2-1对艺术表面上的主要特色理解基本准确,能够结合作品的具体描写进行分析。
2-2观点基本正确,比较符合文本实际。
2-3表述比较通顺,有条理。
三档(0-1)3-1对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色理解不准确,不能够结合作品实际进行分析。
3-2观点模糊,不符合文本实际。
3-3表述不通顺,缺乏条理。
12.(5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答案要点:
“同”的表现:(1)都有着相似的人物。《马车夫彼得》的主要人物是“我”与马车夫彼得,《一件小事》的主要人物是“我”与人力车夫。(2)都有着相同的叙事角度。两篇小说都以“我”的亲身经历叙述故事。(3)都有着相似的思想主题。两篇小说都不满足于对车夫辛苦生活、悲惨命运的描写,而着重表现他们美好的心灵与人性。
“异”的表现:(1)《马车夫彼得》更侧重于描写,《一件小事》更侧重于抒情议论。(2)《马车夫彼得》更含蕴深沉,《一件小事》更简捷明了。(3)《马车夫彼得》更侧重写人性,《一件小事》更侧重写心灵。
一档(4分)1-1对两篇小说异同的理解准确,能够结合作品具体内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阐述,有自己明确的观点。
1-2 了解中俄两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文化、文学状况,有相关的知识背景,能够从较高的角度把握问题。
1-3表述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二档(2-3分)2-1对两篇小说异同的理解基本准确,能够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阐述,基本有自己的观点。
2-2对中俄两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文化、文学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从不同角度展开有关论述。
2-3表述比较通顺,有条理。
三档(0-1)3-1对两篇小说异同理解不够准确,不能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阐述,没有自己的观点。
3-2对中俄两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文化、文学缺乏了解,不能从文学的角度展开论述。
3-3表述不通顺,缺乏条理。
13.(2分)D
14.(3分)(1)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2分)第三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答出1种境界的,给2分;答出2种境界的,给3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境界不给分。
15.(3分)论曰/伏氏自东西京相袭为名儒/以取爵位/中兴而桓氏尤盛自荣至典/世宗其道/父子兄弟代作帝师/受其业者皆至卿相/显乎当世/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凭誉以显物/为己者/因心以会道/桓荣之累世见宗/岂其为己乎/
每答对六处给1分,答对一至五处不给分,以此类推;每答错三处扣1分,答错一至二处不扣分,以此类推,扣至3分为止。
16.(6分)
(1)(2分)如果有不好杀人的君王,那么天下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望他来。果真这样,百姓归附他,就像水向低下地方奔流,有谁能抵挡得住呢?
译出大意给1分;“引领”、“由”两处,每译对一处0.5分。
(2)(4分)贞观年间,太宗对褚遂良说:“你担任起居注这官,记录些什么事?人君一般能看到这些记录吗?”遂良回答说:“如今的起居官,就是古代的左右史,写下人君的言谈行事,而且要记下善与恶,来作为鉴戒,希望人主不要做非法的事。没有听说帝王要亲自观看记史的。”太宗说:“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一定会记下来吗?”遂良说:“恪守正道不如恪守职责,我的职责当是用笔记录,您的言行一定要记录下来。”
译出大意给2分;“知”“大抵”“庶乎”、“载笔”四处,每译对一处给0.5分。
17.(5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7分)二等(16~12分)三等(11~7分)四等(6~0分)基础等级内容15分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表达15分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有文采
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说明:
- 4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2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论证步骤缜密。
3.有文采:用词贴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 5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北约(北大、复旦等11校)2012年自主选拔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北约(北大、复旦等11校)2012年自主选拔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最好的表达形式(10分) 1.公安部的专家来了以后,投入到查案状态,但令人震惊的是,专家的箱子竟在住所,于是公安人员又得去找重要的箱子。 A.遭遇失窃 B.遭窃 C.遭遇被窃 D.遭...
201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