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2021届高三语用新练(11)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3-18

2021届高三语用新练(11)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喝过浓酽(yàn)的奶茶,我欣赏起马来,披拂飘逸的鬃毛,夜空下映现星星的眼睛,还有微微隆起的肌腱,我忍不住抱住马的脖颈(ɡěnɡ),它却因羞涩而抽搐了。

  B.他对文字的温存劲(jìn)儿,在语言中染织语言的苦心孤诣,令我肃然起敬,在他那里,完全没有意识形态痴愚的红晕,有的只是少女娇魇上销魂的酡(tuó)颜。

  C.人届中年背负太多,自然气喘吁吁,举步维艰,全社会勿以轻佻(tiāo)的心态嘲笑中年人,应让其葆有踮(diān)起脚尖就能够到的梦想,助其渡过难关,走出泥淖。

  D.宗教选择救赎伦理,科学选择技术理性,在被理性祛(qū)魅后的世界,神谕的神圣感和巍峨壮美的艺术感消散殆尽,人类会不会在骤(zòu)发的自大中变得麻木?

  【解析】选A。B项“娇魇”应写作“娇靥”;C项“踮”应读作diǎn;D项“骤”应读作zhòu。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人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故切忌心浮气躁,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

  【乙】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感动自己,震撼世人。

  然而,【丙】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带来的及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提不高,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浮气躁B.清芬可挹C.及时D.从而

  【解析】选C。应为“即时”。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解析】选C。后引号应在前括号的前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Predix是第一个全球专为工业数据与分析而开发的操作系统,它不仅能实时监控各类机器设备,还能对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B.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个较为接近中国分类方式的例证,它不是随意的或荒诞不经的,而是具备深思熟虑和博学特征的,并且有着内蕴繁复的笑声。

  C.奶奶在长久的恸哭中并没感到有多少锥心的痛楚,而且领会到一种发泄胸中郁闷的快感,她一边哭着,一边重温着过去的幸福与欢乐、痛苦与忧伤。

  D.掌起镇围绕“古韵小镇”为总体发展目标,着力保护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年代跨度较大、古迹较多较集中的陈家老街区块,打造“留得住乡愁”的街区。

  【解析】选B。A项语序不当,“第一个全球”应改为“全球第一个”;C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而且”改成“反而”,此处是反向递进关系;D项句式杂糅,可将“围绕”改成“以”。

  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惬意地抽了口烟,烟雾喷涌萦(yínɡ)绕,笼着他那瘦削的脸,在时间逆光处,他拨开附着于光上的颂词,对乖张命运和内心渊薮(sǒu)给予了无情审视。

  B.避开熙攘(ránɡ)的通衢,拐入幽僻的香径,树影婆娑,日光下澈,照落花点点,影影绰绰,此时你若心存扫除之念,就会有净垢之分,造成心灵的黏(nián)滞。

  C.整首词语调轻倩,音韵娇软,陈廷焯说“芊(xiān)绵有则”,即丰茂而连绵不尽,况周颐说“熨(yù)帖入微”,即稳惬而妙合无间,这些评语正好用来形容此词肌理。

  D.零星地读几篇短篇小说,一时兴(xìnɡ)会或可解赜喷饭,但人多不喜凝滞,更怕迁流,故每能甘受长篇小说的哄(hǒnɡ)骗,即便生性急躁者也能谅其烦琐冗芜。

  【解析】选A。B项“攘”应读作rǎnɡ;C项“芊”应读作qiān;D项“解赜”应写作解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甲】“诗人固穷”和“诗人高贵”这两种观念都在唐宋时期绵延甚久,影响甚广。【乙】到底谁是“诗人”呢?穷愁的寒士?还是高贵的艺术家?这个问题本无答案。对它的追问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唐宋士大夫精神生活史。【丙】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固穷”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永恒依赖;“诗人高贵”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自觉疏离。纯粹艺术气质的“诗人”形象在南宋诗歌中的普遍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新动向——他们不只追求官僚、学者、文人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士大夫气象,而是安然并合理地追求某一种身份,自觉地塑造某一类人格。这种新动向终究在明代蔚然成风,从而造就了一个“文人”与“官僚”分庭抗礼的文化时代。

  6.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离B.不只C.三位一体D.分庭抗礼

  【解析】选B。“不只”改为“不再”。

  7.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解析】选B。【乙】处应为“穷愁的寒士,还是高贵的艺术家?”,选择疑问中间用逗号。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活是个复杂的剧本,不改变我们生命的单纯”,当人们对《相约九八》还记忆犹新时,王菲和那英又唱起了《岁月》,廿年的光阴仿佛只是一瞬。

  B.穆旦提出的参差均衡律,概括说来,就是要求二、三字顿在诗行间错落排列,相互调剂,彼此呼应,以造成节奏的常与变,以适应不同诗情的表达需要。

  C.除了用音乐疗法缓解日常焦虑之外,抑郁症患者还应注意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饮食应尽量清淡,少吃多餐,睡前进食务必适量,以六分饱即可。

  D.王国维至死都留着发辫,倒不是为了表明某种政治忠诚,而只是出于某种文化的情感依托,对他而言,外在现实越是坎坷闭塞,就越要内心广阔从容。

  【解析】选B。A项重复赘余,“还”与“犹”重复;C项句式杂糅,要么说“以六分饱为宜”,要么说“六分饱即可”;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可将“就越要”置于“内心”之后。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