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在哪个城市
燕京大学位于中国北京,也就是原来的北平。不过,燕京大学,早已在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距今已经有69年了。
延伸资料……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也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zui.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创办于1919年,创始人司徒雷登长期担任燕大校长、校务长,他将燕大的校训确定为“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1928年春,燕京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到1930年代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在国内外名声大震。
1942年至1945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被侵华日军封闭的燕京大学曾内迁成都办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复校。在中国高等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销。在香港,基督教教会代表1951年创办了旨在继承燕大等13所内地教会大学精神的崇基学院(后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成员学院之一)。在中国大陆,其资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管后被整并,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
而燕京大学,早已在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距今已经有69年了。
至此,我对燕京大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了不少相关的资料,想找到它消失的原因。
这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在简单的查阅后,我也找到了它消失的真正原因。
第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苏联的支援下,国家大规模的发展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的工科人才。这就导致了与紧迫的工业化建设不直接关联的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相继遭到否定,或停止,或取消。
民国时期的大学,因为与英美教会关系紧密,接受其捐助进行研究,建国后一开始就有了原罪。
而燕京大学正是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教会大学,正处于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
第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阶级斗争是主要的叙事框架,民国造就的知识分子自然而然地被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而最大限度地拆散民国留下的大学、各科系及其教师,割断各大学与解放前的历史联系,将大大有利于新政权对知识分子的掌握和驾驭,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与50年代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相结合的“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在这次调整中,所有的教会大学及私立大学,全部被裁撤,至此,燕京大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其资产由政府接管后被整并,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
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
“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于1952年6月开始,当时的全国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之前已经存在的综合性大学均有大规模调整,调整于1953年基本结束。
院系调整后,全国高校数量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1953年的183所。
至此,民国遗留下来的英美高等教育体系彻底被打破,将民国大学体系改造为苏联式体系的调整目标基本实现,中国高校教育由通才式教育改为专才式教育。
院系调整前,大部分高校各院系不设专业,重视基础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前三年学习基础理论,四年级着重学习专门知识。
院系调整后,根据国家建设需要,按照苏联工科大学教育模式按系设立专业,有计划、分专业培养技术人才。
学制也由学分制改为实行学年制。学生在修业期间必须按照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和通过每学年所规定的学习课程和教学环节,不能自由选课,一般也不能转系或转专业,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发挥。
1953年9月,高教部长马叙伦在《关于综合大学的方针和任务的报告》中,既充分肯定了院系调整的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对于全国院系调整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尽管事后也曾采取了某些补救措施,但这一历史缺憾,直到80年代后才真正开始得到弥补。
即便是到了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大学依然保留着苏联专才式教育的痕迹,虽然大部分大学已经实行学分绩点制,但有很大的比例都是虚有其表而已。
在笔者看来,中国大学的普及固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于培养真正的社会精英来说,依然是极少数大学才能够承担的重任。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