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许由洗耳的典故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5-25

许由洗耳的典故

  许由洗耳的典故来自:

  汉 蔡邕《琴操.箕山操》:“〔许由字武仲〕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于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亦贪天下也。’使者还,以状报尧,尧知由不可动,亦已矣。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樊坚见由方洗耳,问之:‘耳有何垢乎?’由曰:‘无垢,闻恶语耳。’坚曰:‘何等语者?’由曰:‘尧聘吾为天子。’坚曰:‘尊位何为恶之?’由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为九州伍长乎?’于是樊坚方且饮牛,闻其言而去,耻饮于下流。”按,晋 皇甫谧《高士传.巢父》,谓许由告其尧让位于他,巢父听后以为污其耳,“乃过清冷之水洗其耳”。又《高士传.许由》:“尧让天下于许由……不受而逃去。齧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我逃尧。’”后遂以“许由洗耳”谓隐士志行高洁,远于势利,甘心隐居。《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汉 赵岐注:“乐道守志,若许由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许由的解释 亦作“ 许繇 ”。传说中的隐士。相传 尧 让以天下,不受,遁居于 颍水 之阳 箕山 之下。 尧 又召为九州长, 由 不愿闻,洗耳于 颍水 之滨。事见《庄子·逍遥游》、《史记·伯夷列传》。 南朝 梁

  洗耳的解释 .表示厌闻污浊之声。《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汉 赵岐 注:“乐道守志,若 许由 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尧 让天下於 许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以讹传讹还是望文生义?被误读八百年的“洗耳恭听”

  《读史聊成语》第一部分 上古时期

  上古时代是指:现存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也就是从开天辟地到尧舜禹时期,夏朝建立为终结。这个时代由于没有发现文字记载,大多数的事件人物都是根据后世的古文典籍得以流传至今。

  以上古时期的神话、典故为来源的成语有很多,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开天辟地、巴蛇吞象、刑天争神等。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尧舜时期的一位名人,在他的身上有两个我们今天还耳熟能详的成语。

  第一个就是“洗耳恭听”。这个成语中“洗耳”一词最早来源于典故“挂瓢洗耳”。这里的主人公就是许由,字仲武,看来是许家老二。他是阳城槐里人,也就是现在河北行唐县辖区内。行唐县原名为南行唐县,因唐尧南行而得名。许由道德高深,学问渊博,为人更是刚正不阿,大义凛然。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里记载“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许由在当地名声大盛,甚至传到了朝廷里,连尧帝都知道他是一位大德高人,多次找他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厌其烦只好跑到今天的河南登封附近的箕山中隐居起来。

  尧帝知道他隐居箕山之后,又派人找他,说要让他当“九州长”。天下九州之长,其实还是禅位给他的意思。尧帝派的手下去请许由时,许由正打算去饮牛。还没听使者说完,许由便把饮牛用的瓢往牛角上一挂,扭头便朝山下跑了。使者目瞪口呆,愣了一会儿才紧追过去。许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河边,洗起了耳朵,此举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许由的朋友巢父恰巧隐居在附近,这时正牵着一头小牛来饮水,便问许由在干什么。许由就把情告诉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也是一位大德隐士,听了他的话对他说:“你如果躲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与世隔绝,谁能找见你?我看你是故意在俗世浮游,想让人家找见,然后又拒绝出任,从而博得名誉。你这不是作秀是什么!喝了你这种伪君子洗耳朵的水,我的牛肯定会拉肚子的!”说完,他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河上游去了。许由听了之后羞愧不已,向舜帝的使者表明了自己坚决的想法,让他们不要再来找自己,之后彻底的归隐山林。

  关于许由的第二个成语叫“越俎代庖”,在尧帝和他的对话中,许由说道:“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出自《庄子》)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您让我来治理天下,可是如今天下已经很安定了。我来代替你,难道我是为了出名吗?名声实际上是虚伪不实的东西,难道我还要追求那虚伪不实的东西吗?我像鸟雀一样筑巢于森林,不过仅占一根树枝而已;我像偃鼠一样到大河中喝水,也不过装满自己的肚子而已。回去吧君王!天下对我是没有什么用处。厨子虽然不下厨房了,但当祭司的,也不会放下神圣的祭器来代替他下厨啊!

  让我们回到“洗耳恭听”,这个词现在的意思是意思是把耳朵洗净,以便恭敬地听取有益的良言或欣赏优美的乐曲。最早出自于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显然这个词表达的含义和“洗耳”原意天壤之别。一个是说恭恭敬敬地听人说话,一个是拒绝听到并带有鄙夷之色。那么为什么从“洗耳”到“洗耳恭听”会出现这样的反转呢?为了搞清楚这件事,笔者翻阅了很多资料,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通过对那些资料的研究和思考,私以为有三种可能。

  1. 这两个词本身没有任何关联,只是恰好用了同样的动词和名词。

  2. 某些古人望文生义,在没有了解许由故事的时候自己觉得应该是恭敬倾听的意思,从而以讹传讹,影响了后世之人。

  3. 因为空耳误听造成的错误流传。在查找郑廷玉《楚昭公》原文的时候,经常看到有这样的文字: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席而)恭听。席而二字可能就是误听的原字,表示席地而坐恭恭敬敬的听你发言。这个解释在《楚昭公》中也非常应景。于是笔者想到另一件事情,老子在周王室担任的官职叫“柱下史”,也就是中央图书馆馆长兼任秘书处秘书长,不仅管理学术,还要进行史实记载。在当时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就连孔夫子也多次向他求教。在周王室进行内阁会议的时候,只有天子才能伏几而坐,其他官员都是席地而坐。而老子因为自己的学问和官职,在讨论发言的时候大家会有恭敬的表示,也就是“席而恭听”的意思。当然也可能是老子不需要席地而坐,另有安排,找不到证据就不猜测了,不过这种说法我个人觉得更可信一些。

  大家还记得有什么成语或者俗语是因为误传而变得古今含义不一样吗?一起来聊一聊吧。

  比如: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原为"跑了和尚跑不了寺(事)"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