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怎能不体验采耳
对于外地人,来成都一般都要喝茶,喝茶一般都会遇到采耳的前来拉生意。对于本地人,在成都一般经常喝茶,喝茶的时候也经常看到有采耳的穿梭。
无论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都是想体验又都不敢轻易体验,毕竟都害怕把耳朵掏出事情,其实我身边很多本地人都没有体验过外面的采耳。但今天我有幸体验了一把采耳,也是第一次体验专业的采耳技艺,中国的传统非遗项目。
采耳是近年来的高雅叫法,以前我们都直白的叫挖耳屎或者掏耳朵,简单通俗易懂。当然要登大雅之堂,走出成都,走向世界,名字可能要典雅一点,所以现在对外都叫做采耳了。
生而为人,有眼屎、鼻屎、耳屎都是非常正常的,再美的美女也有挖鼻孔的时候,再帅的帅哥也有早上脸没有洗干净的时候。那么作为隐蔽性最高的耳屎,往往都被我们忽略。当耳朵痒了的时候,就把手指伸进去挖一挖,至少当下会好那么一点点。
一般人来说,都是自己掏耳屎,有些人用棉签,特别在游泳或者洗头后会用上。有些时候会用专门地摊上卖的金属挖耳勺,以前还和钥匙挂在一起。而我习惯用的是挖耳勺,方便好用止痒,所以在床头我都会放一个,睡前耳朵痒了就挖一下,毕竟同床没有其他人在我耳朵痒的时候揪我。
而小时候觉得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趴在老爸的腿上,他给我挖耳朵。一般这种事情会发生在天气好的时候,毕竟白天光线好一些,方便挖。那时候还是可以买到火柴的时候,我们成都的火柴厂最早就在九眼桥附近的培根路附近,离我家也不是太远,毕竟那时候的成都没有现在那么大。每次老爸掏耳朵时候都会说,不要动。一半阳光撒在我的脸上,一半脸贴在老爸的大腿上,两边都是有温度的,柔软的暖阳和大腿,一切都刚刚好。如果不是挖得痛,肯定也不会动喊痛的。挖完后老爸每次都也会说,你看你耳屎好大一坨,给我看他的战利品。现在长大了,反倒没有那种机会了,都是自产自挖。
现在挖耳屎也是门手艺,需要专门的手艺人来操作,成为了专门的职业。所以不光在茶铺有,在宽窄巷子,锦里等景点也有。大多数敢拿自己耳朵做实验的人,还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有同行者在一起的时候,对方的意见可能会决定你的选择。特别是来句哪个哪个挖了后就耳朵一直不舒服的,听说哪个哪个又挖进医院了的,等等案例。
而且在人流量那么大的景区、茶铺,万一不小心哪个走路碰一下那不是很危险。还有人在意挖耳的工具干不干净,那么多人使用过,是不是会传染。还有媒体报道过某人采耳后耳朵发生了脚气病之类的,这就是去了不怎么干净的按摩店,按完脚或者修脚后,手都没有洗干净,就直接挖耳屎去了,导致客人耳朵里长了脚气病,说来也有点搞笑。
还有人有中耳炎,耳朵受过伤的朋友也比较怕掏耳朵,特别老人家,害怕本已不怎么灵的耳朵失去听力,自己掏手也在抖,但是痛不痛自己心里最快感知。很多都不便于自己挖,所以耳屎耳垢越来越多,不断恶化。
所以定期去到一个专门专业,干净安全的采耳场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字就不打了,直接上图上干货,来个官方的采耳文化宣传:
在今天午后,去体验了一次高大上的专业采耳服务,虽只有十分钟的简单体验,但是还是很舒服了,把耳朵的通道打通了。先看看环境:
像不像泰国spa或者按摩店的感觉,对了,这里的采耳不是坐着的,而是躺着的,这样顾客更舒服,技师也更易于操作,保证采耳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师的工具箱打开,里面摆满了采耳的工具,根据你选择的服务内容和时间,会用到相应的工具。很多人会有卫生的顾虑,觉得以为是一次性的用具,老板告诉我们这次工具都要经过至少三次消毒的,有紫外线消毒,有酒精消毒,有高温消毒,期间重复再消毒。所以卫生性是没有问题的。
我体验的流程因为全程闭眼享受,所以在做完一只耳朵后,我就问技师刚才用了哪些工具,作用又是什么。
大致流程是:
先用孔雀羽毛在面部游走,为的是减少顾客的心理压力,达到放松的目的。
接着用某种动物的毛在耳洞里面探秘,包括了天鹅毛等。然后换了个另外的毛继续在耳洞里“搅拌”。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在检查膝盖核磁共振的时候的感觉,又有点像拆房子电钻的感觉,嘟嘟嘟地往里旋转。随着耳屎的挖出,技师也越来越深入的插了进去。比一般自己挖的时候都要深,感觉就要碰到鼓膜的本能痛感。这种感觉就像你听到你女朋友在说好深,有点怕喊痛的时候,但是又有很享受的快感,特别是用镊子敲击颤抖的时候,耳洞里是舒舒麻麻的触电感,只是这次喊深的人变成了男方。请注意,我不是在这里开车!再然后会用酒精消毒耳洞,接着会用吹起的球球吹干,并清理干净,最后简单的体验就到此结束了。
更多是半小时的,还有一个小时的,流程会更复杂,前戏也会更多,效果会更好,有机会一定要去体验一下,而且要去正规安全干净的地方消费。这里我把这家采耳店的简单信息分享给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体验下,报我的名字,不会比美团和大众点评便宜,但是欢迎来对面咖啡店找我喝茶,没事还可以去宽窄巷子一起逛逛哦。
作者: 骆驼雷
来源公众号: 雷可波罗游记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