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采耳历史文化介绍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3-15

采耳历史文化介绍

  古书有云:茶肆一隅,两人一站一坐。如点穴般凝伫。好事者相询:“何事?”答曰:“采耳也”。

  采耳,俗称掏耳朵,是一种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民间手艺,也是民俗七十二行中的重要一技。在中华民族漫长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关采耳的记载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时期。

  相传上古尧帝,非常想把帝位传给一位名叫许由的清雅贤德之士,但许由坚决不受,甚至一度逃到箕山(今河南登封)角下归隐起来。而尧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被其高雅的品性所折服,遂一再退让,再次派人请他做九州长官。许由听了以后更为厌烦,认为这种世俗浊言污染了他的耳朵,随即马上跑到山脚下的颖河边去清洗耳朵以除掉这些浊气。

  同时,在我国瑶族、畲(shē)族等少数民族的上古神话中也有类似传说,相传其始祖盘瓠就是由老妇掏耳而生,这在《山海经》《后汉书》《搜神记》《蓝氏家谱》等书中均有详细记载,言之:在远古帝喾( kù )时期,有老妇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茧。妇人盛于瓠中,覆之以盘,顷化为龙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到了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已经出现了制作非常精良的采耳工具—挖耳勺。考古学家在对商王武丁王后—妇好陵墓的考古挖掘中,曾出土了两支玉制鱼形挖耳勺,造型奇特,工艺精良,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采耳工具。

  之后,又在距今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景公大墓的主棺椁中,挖掘出一枚由淡黄色玉石雕琢而成,长约10厘米的挖耳勺;在距今大约1700年前,三国时期东吴人高荣的古墓中发现了一枚黄金打造,重9克,长24公分的挖耳勺。

  从唐朝开始,有关采耳的记载逐渐增多,野史有云:唐太宗李世民,酷爱采耳,每月数次,一生不曾中断。这一时期,采耳成为上流社会流行的一种休闲方式,有地位的达官显贵,每月都会按时采耳。在当时,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文明,更是富贵的象征。

  如今安徽省黟县宏村的古建筑群中,还有一处十分著名的“唐肃宗宴官”木雕,记录着文武百官在赴宴之前的各项娱乐活动,其中在木雕的最左侧就有一副采耳艺人为坐在凳子上的官员采耳的场景。

  我国著名笔记小说《清异录》中也有记载:唐代宰相杜宗有一把从不离身的精铁炼制的“铁了事”(挖耳勺)。这些证据足以说明采耳在当时上层社会的流行程度。

  到了明朝时期,采耳现象更加普遍,很多文学著作中开始大量出现采耳相关描述,比较著名的有明代小说《醒世恒言》中的“挖耳当招”,明代文学家徐渭作的《掏耳图》:“做哑装聋苦未能,关心都犯痒正疼。仙人何用闲掏耳,事事人间不耐听”等。

  醉月子的《精选雅笑》中甚至详细描述了采耳的感受:“亲历者身心舒坦、耳聪目慧,尘世凡事,恍若空灵,一勺一刷一铲收放自如,一推一捏一掸轻缓有道,真乃小舒服也”。《净发须知》中也这样描述采耳:耳作蝉鸣似有琴,身无气脉不通风。妙手精玄轻一镊,教人快乐自玲珑。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一日出巡,御驾行至磁器口时,只觉此地风光甚好,便与随从轻装简行开始游历。在街角,他看到有一高人摆弄着各色用具,羽毛、镊子、马尾、平铲、竹勺,模样甚是奇特。朱元璋上前询问,那人告知是为采耳之用。朱元璋翩然落座,唤那匠人为其采耳。匠人一道道工序轻缓自如的操作下来,朱元璋只觉耳聪心明,世间烦恼已如风消散,恍若身处幽静竹林,耳边只闻风声鸟鸣。

  到了清朝时期,采耳迎来了黄金发展阶段,与传统剃发行业的融合使其规模和形式都有了巨大发展。不仅成为八旗子弟和皇亲贵族必备的享受项目,同时在民间也更加普遍起来,稍微有点经济基础的人都会选择在剃头、刮脸的同时,享受一把采耳的舒爽。

  这一时期,宫廷设立了御用采耳师,而八旗贵族几乎每家都有剃头师傅,采耳是其必备绝活,有些丫鬟为了讨主人欢心也开始主动学习采耳。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皇亲贵胄,他们开始发明更加专业、完善的采耳工具和手法,并逐渐加入洗眼、刮脸、按摩等一系列附加服务,甚至在清朝后期出现了风靡一时的“清宫卧式采耳”技艺。

  同时为了使用方便,人们开始将挖耳勺与其它生活用品相结合,其中与发簪结合发明了一丈青,这一物品在《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就有提到:“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坠儿疼的乱哭乱喊”。

  清朝灭亡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战乱频发,人民生活疾苦不安,采耳技艺陷入低迷。直至近十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调理和休闲享受,采耳行业再次复苏,且工具和技艺日益繁杂、精湛,并于近两年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席卷式的发展,深受大众青睐。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