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厦大物理强基计划值得你pick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6-11

厦大物理强基计划值得你pick

  01

  什么是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02

  厦大强基计划

  厦门大学也发布了《厦门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旨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将在数学类、物理学、化学类、生物科学、历史学、哲学6个专业大类进行招生。招生对象为:“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中毕业生”。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面向全国招生,主要招生对象包括两类考生:对于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依据高考成绩,以我校在相关省份强基计划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6倍,按照专业优先的原则确定入围考生名单以及考核专业;对于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一、二等奖,且高考成绩达当地本一线),入围考核专业为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

  03

  厦门大学物理学科

  物理学科始创于1923年,厦门大学也是我国最早创立半导体学科的五校联盟之一。目前厦大物理已获评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学国家特色专业、物理学省重点学科、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厦门大学物理学科获评B+。学科整体实力稳步提升,ESI学科排名稳定在全球前1%以内,曾培养了谢希德、曾融生、许居衍、洪明辉等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栋梁和专家学者。物理学科坚持“宽口径、厚基础、跨学科、国际化、强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具有强烈使命感、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人文精神和国际化视野,从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前沿和基础创新性科学研究的科研型人才,和从事立足物理基础的能源、电子、化学、生物、材料、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研究与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物理学科强基计划构建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实行三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创新性和国际化培养,旨在精准选才、精心育才,立足学生长远发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设立专项经费,推动学生参加课题研究、学业/学术竞赛、国际化交流项目等。内化学生自我激励,全面激发学生潜能。畅通学生培养通道,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荐优推优,支持申请本院直博生,符合条件可申请提前毕业,灵活学生深造机制。推进科教协同育人,优先吸纳强基计划学生进入国家产教融合平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平台参与创新实践,强化学科交叉培养。

  厦门大学物理学科强基计划培养特色

  04

  厦大物理究竟好在哪里

  课程设置体系合理,课程类型多样化

  在本科生课程设置方面,我院将课程分设为公共基本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通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其它教学实践环节5个层次,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通修课程构成“平台”,以选修课为主的各专业方向课程构成“模块”。力求在大类阶段让学生掌握大类中各专业所需的知识构成体系、专业发展方向及发展动态,以及学生就业前景等,使学生站在一定的学科认知的基础上,更好地专业分流,最终达到个性培养的目的。

  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我院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拓宽知识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围绕二级学科和优势特色研究方向,开设了《高等量子力学》、《群论》、《凝聚态物理导论》和《理论物理中的数值计算方法》等核心课程,构建本研一体化课程体系。学生可根据已有基础和兴趣,实现跨学科、跨院系选课,形成开放、灵活的选课制度。

  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

  在师资队伍方面,我院始终以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作为队伍建设的目标,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学校“两个百年”战略总目标的要求,实施“理科顶天,工科立地的战略”:将基础和应用结合、教学和科研结合,教研相长,以研哺教,以教促研,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平衡的教师队伍。

  现有97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8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91%:正高占48%,副高占43%),45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5人。共培养和引进杰青3人、全聘教授1人、南强重点岗位教授2人、优青2人、青年长江2人、海外优青2人、南强B和南强培育10人。

  人才梯队上,目前拥有7位“杰青”、3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位“青拔”、5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3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位“优青”、15位特聘教授、5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6位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位福建省杰青、1位江西省杰青、18位南强计划人才入选者。其中有10位国家级人才为任期内新增,占总国家级人才数的55.56%。

  实验平台齐全多样,教学设施先进完善

  在实验平台方面,我院秉持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结合理工科专业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创新与实践教学。在校内拥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实验实训场所,在校外拥有光电工程实习基地、石墨烯研发实习基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象屿股份、厦门钨业等14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在教学设施方面,我院现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面积合计2719平方米,另拥有45间科研实验室,为我院师生的实践教学奠定了硬件基础。

  此外,学院继续推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和早期科研训练计划,新增3个实习基地(厦门大学石墨烯研发实训基地、厦门大学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天文实习基地)2021年3月,萨本栋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图:基础教学与实际应用、科研相结合

  (左上: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右上:拉曼显微光谱原理与应用,

  左下:自制紫外光电检测系统,

  右下:多结聚光太阳跟踪发电系统)

  图:厦门大学“格物致理”科创空间

  图:实验室

  拔尖计划开放创新,

  培养未来科学领跑者

  拔尖学生是未来中国科研前端的精英,是未来中国的中坚力量。为了全面提高物理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厦门大学物理系于2011年起,便启动“物理学拔尖计划”,凸显拔尖学生领跑作用,带动全系学生共同进步;给予拔尖学生足够的资源与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其成长为青年英才。

  拔尖计划以“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为培养理念。

  (一)全面实施导师制——学业导师、科研导师、班级导师。

  每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负责学业方面的指导;2至3名学生配备一名科研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科研方面的指导;每个拔尖班配备一个班级导师,实时跟进与协调学习与科创等事宜,全面关心指导学生。

  (二)小班化培养——“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小班研讨”相结合。

  精心设计新生研讨课、跨学科交叉课、科学前沿课、创新性实验课等课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研究性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三)个性化培养。

  由学生自我设计制定包含物理学学科核心课程,跨学科、跨年级、跨层次选修课程,科学研究,国外名校访学、参加学术活动等培养方案。

  (四)国际化培养。

  推进国际化双向交流项目,为“走出去”和“请进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通道,拓展拔尖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学生培养方面,一方面学院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邀请国内外各著名高校和研究所的优秀专家学者,面向全院师生开设各类前沿系列讲座。18-21年共计开设291场前沿讲座,内容涵盖磁性材料、自旋电子学、局域场光学理论、渗流理论、人工智能、生物与软物质、智能穿戴、天文学、黑洞理论各个物理前沿热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拓宽教师的科研思路。在学习环境营造方面,学院将咖啡厅对学生开放,增加学生自习空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创业硕果累累

  在创新竞赛成果方面,我院本科生多次在北美数学建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工业自动化挑战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多次荣获国家级或省级奖项。

  我院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近三年荣获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我院组成的代表队在2020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近两年共荣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近三年我院共在国内外各类科创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以上奖项41项、省级36项。在学生创新成果方面,近三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34项、省级55项。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学生科研实力强,升学质量不断提高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坚持科研育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研学习氛围。本科毕业生升学率高,学院升学深造的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年,学院已经有146名本科生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升学深造,2018年、2019年学生升学率均超过50%,2020年就业率排名全校第一。

  其中,2021届本科毕业生有47人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录取,8名被哥伦比亚大学、东京大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慕尼黑工业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国(境)外名校录取。

  2020届本科毕业生有31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录取,14名被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布里斯托大学、格拉斯哥大学、马里兰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国(境)外名校录取。

  2019届本科毕业生有33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录取,11名被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帝国学院、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国(境)外名校录取。

  可以看到,学界对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科研实力的肯定,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

  05

  强基学长们的学习感受

  袁晓乐,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0年首届强基计划学生:

  学院重视科研,对于强基生尤为如此,各个导师的科研课题组都对本科生开放,大一就可以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参与大学生创意创新项目,学院十分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投身于CUPT的那段时光,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科研,在此过程中,我们学着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做习题——课本习题可比这个要简单太多了!

  何浩冉,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0年首届强基计划学生:

  在强基计划里,我结识到了许多志同道合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大一学期我还参加了CUPT校赛,大家一同在实验室为比赛做准备,互相交流,在一个问题上不断深入探讨,在这里我收获了以往从未有过的体验。对我来说,强基计划就像是梦想起飞的跑道,在这里我找到了实现梦想的最佳途径,而物理强基计划特色的培养方式,也让我在这四年中不会错过任何大学独有的体验。

  物理强基计划,不仅能让你体验到多姿多彩的生活,更能给予你实现梦想的土壤,让你真正为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而努力下去。如果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也对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优美的厦大校园和丰富多彩的厦大生活充满向往,那么快来加入我们吧!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