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金钥匙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当年钱老的这一世纪之问,振聋发聩,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结。
“杰出人才”的标准,讫今虽然没有权威界定,但笔者以为,既然称得上“杰出”,至当赛过钱学森,超过华罗庚,比肩郭沫若,与季羡林大师齐名……
而纵观我们当今学子,虽也个个英姿勃勃,成绩斐然,但却无一人能扛得起“大师”这一称谓;据统计,日本18年产生了18个诺贝尔奖得主,但是,我们作为14亿人的大国,建国七十年了,却只有两人站上诺贝尔的奖台,这显然与我们的大国地位极不对称,这凸显出我们的教育却有问题。
“杰出人才”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人把板子打在高等教育上,虽然不无道理,但却有失偏颇。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等教育的“人才之花”离不开基础教育的“根正苗红”。人才培养如同种树,不能只给高处的树冠喷雾,更要给底部树根浇水。
回忆相当年,钱钟书数学只考15分,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吴晗数学考了0分,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作家张啸虎的数学得了0分,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臧克家考山东国立青岛大学时,数学也是0分,也是被破格录取的;还有胡适、钱穆……许许多多的大师当年都是破格录取的。
诚然这并不意味着破格就会出现大师,就会成为大师,但反过来,如果没有当年的破格,钱钟书、吴晗……这些现在公认的大师是否能成为大师就会成为一个悬而无解的方程。
“童话大王”郑渊洁就说:没有破例就没有大师。这话虽然夸张,但却不无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各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形态却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在某些特定方面是存在着差异的。全知全能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而我们过去三十余年的高校招生靠得就是一个“简单”的分数线,只有过了个这线,才能鲤鱼跃龙门,达不到这个线,纵使某个方面再有才能,也是枉然。而要达到这个分数线,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哪一科也不能偏废,只要出现瘸腿学科,你必与大学无缘。于是,为了分数,每一科你都要学,每一科你都要优。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顾此只能失彼,门门优秀,实则意味着门门平庸。
我们过去招生制度实际上是在制造着一个个平庸的“木桶”。 过去三十多年的高考与招生,我们太过注重了公平,而忽视有“特殊潜力”的个性学生。而有调查表明,有“特殊潜质”的偏科者,比各学科平均用力、知识结构平均化的人更容易取得某个领域的突破。因而建立一种鼓励学生发展特长的高招机制,发现学生的“特殊潜力”, 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宽松和谐的土壤,才能真正有利于“杰出人才”的成长,才可能孕育出世界级的顶尖大师。
近年来,自主招生是我国高考改革的一个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就是将那些在某些方面突出,但却在某些方面又稍有欠缺的人才选拔出来!它突破原来“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给更多有才华的考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利于有才华的学生脱颖而出。
2017年高校录取中,衢州二中美少女周孟佳倍受青睐,清华愿降20分到一段线下录取她,北大愿降分到二段线下录取她!最后,周孟佳被北大法学院录取!不得不说,周孟佳被北大破格录取或计成为我国新高考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里程碑,这种大学录取的“破格”,开启高等教育的一个新时代,更会让顶尖的大师级人物从“破格”飞出!
诚然,作为改革试行,肯定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有的地方标准偏低,甚至出现“人情生”,但这并不能否定自主招生的正确性。
最近,倍受关注的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将于3月启动。教育部日前出台的《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今年自主招生从政策、程序、监管等方面作出 “十严格”要求: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进一步降低优惠分值,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与往年相比,高校今年自主招生要求提高,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开弓没有回头箭,自主招生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金钥匙!只要方向正确,制度可以再完善。2019自主招生,教育部已给出新政,这个新政的实施、完善、深化,将会使这把破解“钱学森这之问”的金钥匙更加闪亮。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大地上会涌现出一大批鲁迅、郭沫若那样的文学大师、钱学森、李四光那样的世界顶级科学家、陶行知、蔡元培那样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教育家……更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鲜艳的五星红旗会在诺贝尔奖金的颁奖台上迎风飘扬!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转载自平湖一柱公众号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