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常下基层_地方遴选政策理论
一、遴选背景材料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真正了解问题,客观分析问题,科学谋划方案,才能击中问题“靶子”,干出工作实效。练就调研基本功,提升执行决策、化解矛盾、完善工作的能力,必须带着问题“调”、探寻原因“查”、剖析问题“研”、解决问题“究”,实打实掌握问题,才能为制定决策提供指导,为执行决策收集第一手材料,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二、遴选考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此,你怎么看?
三、遴选参考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真正了解问题,客观分析问题,科学谋划方案,才能击中问题“靶子”,干出工作实效。练就调研基本功,提升执行决策、化解矛盾、完善工作的能力,必须带着问题“调”、探寻原因“查”、剖析问题“研”、解决问题“究”,实打实掌握问题,才能为制定决策提供指导,为执行决策收集第一手材料,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要多把基层当调研“常去之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政策的落脚点,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建设发展的主战场。可以说,理顺基层机制,化解好基层矛盾,满足好群众诉求,对坚实事业根基、更好为民造福具有重要意义。经验成效出自基层,问题、矛盾也常见于基层。必须把基层作为调研的“常去之所”,多到基层查访问题,善于查摆原因根源,在基层摸爬滚打一番,才能获得解决矛盾的“金钥匙”。
要敢于在基层啃“硬骨头”。调研就是直指问题,循着问题而去。个别干部调研时,爱走“明星村”,常去成效突出的“热门”之地,对问题多的“冷门”地方避而远之,担心去时容易走时难,谁去谁解决问题。成效突出的地方固然容易总结经验,但是“问题多”的地方更应该调研,更值得调研,“矛盾突出”的地方更需走访考察。否则,矛盾只会越堆越多、越积越大,影响地方稳定团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沉下身子主动到“矛盾多”的地方调研,逐个剖析问题,一口一口啃掉“硬骨头”。
要耐心在基层听“牢骚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是否适用,干部是否尽职,群众最有发言权。基层调研时,群众的话最朴实,最能反映问题,要多和群众拉家常,从群众反映中察民意,在群众“牢骚话”中听期盼,从而找准矛盾症结。要走得了泥巴路,听得惯方言土语,“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群众才愿讲实话道真情,才能更好地把问题打捞上来,为调研添加有价之料。调查研究中要避免出现拍脑袋式的决策,以言必行、行必果的态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情怀,切实为群众解难题,用实际行动实现群众期盼。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委组织部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