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从"农业大镇"到"全域旅游乡镇"转变的思考——关于攸县新市镇乡村旅游发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9-30

从"农业大镇"到"全域旅游乡镇"转变的思考——关于攸县新市镇乡村旅游发

  舒缓的洣水河

  从林立的险峰群中穿过,

  在高奇岭下开阔的土地上

  留恋回头,

  攸县新市镇静静依偎在

  湘江母亲温暖的臂弯中。

  乡村旅游目前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将旅游业打造成地区性支柱产业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新市镇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农耕活动、休闲农业与现代乡土文化结合起来,提出以新市镇徐公店休闲旅游为引领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开展初步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发展现状

  地理位置优越,新市镇位于株洲市攸县中部,南临县城,北接网岭,由原新市镇、原钟佳桥镇、原大同桥镇合村并镇而成,辖25个村、2个社区,共6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9165人。

  交通出行便利,106国道、醴茶铁路、S315贯穿全镇,平汝高速互通口位于镇内,镇村公路路网完善,基本实现了水泥道路“组组通”。

  农业发展强劲,土地总面积约185.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2020年产粮食5.2万吨,建立稻虾养殖基地2200亩,完善生产、销售、物流配送等环节,创建新市龙虾品牌;在平田村建设面积500亩的“四季红”柑橘园;投入270万元建设占地500余亩的黄桃种植园;投资80多万元在光明、回龙两村建设占地180亩的中药种植基地。

  推动旅游开发,新市镇通过发展旅游带动推动人才、土地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为乡村传统文化传承、村民发家致富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一)扭住“政府引导”这个根本

  一抓企业引进。一方面,提供政策保障,积极与株洲众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南健坤教育集团等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密切合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乡村、投资乡村、发展乡村。另一方面,不断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和项目跟踪落实力度,做到服务“零距离”,全面改善乡村旅游“软环境”;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快办,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二抓人才引进。注重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本土化人才的综合服务能力;落实就业扶持和创业补贴政策,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吸引优秀人才留乡返乡就业创业,使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三抓文明创建。以2020年为例,全镇评选表彰“文明建设红旗单位”6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0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单位”2个、“最美庭院示范家庭”54个,罗潭村、何岭村、新中社区被县级部门评为“门前三小”示范点,丁家垅村荣获“湖南省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称号。全镇通过规划引领、科学布局,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形成良好旅游氛围,提高游客游览质量。

  (二)聚焦“融媒推介”这个导向

  一是积极打造“网红景点”。新市镇充分利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推广当地旅游项目,创建“大美新市”“宿新市徐公店”等公众号推广新市镇旅游景点,共有粉丝近1700名,浏览量近44万,吸引周边游客纷纷前来游玩打卡。在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新市徐公店休闲农庄将特色农业与休闲观光、健康养身、有机农场、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深度融合,并在2020年荣获“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称号。

  二是开展活动为景点造势。新市镇政府关注乡村旅游的宣传和营销,保持媒体宣传和促销活动的常态化。新市徐公店策划并实施了“一村一品”“村播带货”等系列活动,让主播和媒体公司在景区内培训、直播。通过“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新市镇全年累计开展城乡电商创业人才专题培训 50 余次。2021年4月,全镇免费为村民开设为期10天的村播计划主播培训班,借助抖音、淘宝直播村播项目,培养主播达人120余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为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新模式与新动能;此外,打造了湘赣边乡村振兴直播电商示范基地,既为当地农产品销售谋出路,又为旅游项目宣传造势,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

  (三)突出“生态宜居”这个关键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新市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乡村环境。投资约700万元,完成新银公路改建,新修5.7公里;投资200万元,完成桐梓村、大同村、新联村道路建设项目;投资50万元,完成铁路道口封闭项目;完成镇自来水备用水源建设和大同桥自来水提质改造。

  二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投资约3000万元,完成新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千吨万人饮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加强秸秆禁烧管控,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农家五小”评选活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新联村荣获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称号。

  三是积极打造“一村一品”。充分利用土地、气候等条件形成连片种植区,打造集生态养殖、种植、采摘、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区。在平田、钟佳桥、丁家垅村集中连片种植荷花3250亩,在界江、光明、协塘等村种植大豆39205亩,在回龙村种植玉米560亩,在光明村种植高梁300亩,在文和村种植黄桃200余亩,吸引了大量周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让“旅游+产业扶贫”成为推动镇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发展困境

  (一)基础设施不足,有待打好乡村旅游的“底子”

  一是吃住不够完善。尽管徐公店休闲农家乐已经初具规模,能为游客提供一定的吃住等服务,但其旅游接待能力亟需提升。饮食方面,尚未形成规模化和体系化的餐饮集合,仅靠一家农家乐餐厅难以支撑和带动整片旅游业发展,无法满足游客高质量体验需求。住宿方面,尚未建成高档农家旅馆和民宿,难以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的商业价值和负氧离子高的养生休闲山谷乡村功能。

  二是道路不够畅通。交通若不便利,再美的景色也无人问津。目前,乡村旅游服务对象主要以周边城市游客为主,其出行方式往往是自驾游。新市镇虽紧邻国道,但其旅游景点的位置距离主干道有一定距离,且绝大多数旅游景点需驱车前往,而周边道路往往相对狭窄,兼之乡村道路还存在扩建不足、部分道路不够平整的问题,对游客的驾驶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无形中设置了一定的参观门槛,影响了应有游客的数量,也难以为后续的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宣传力度不足,有待提起乡村旅游的“领子”

  一是对内宣传不足。乡风文明水平有待提高。休闲农业产业经营者、从业人员和部分村民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系统培训,法律、环保、服务等意识较淡薄;绝大多数农家乐仍处于较低的消费服务层次,服务项目单一,经营水平不高,乡村旅游的开展因此存在一定阻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由于广播电视体制调整和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广播事业经费投入渠道不畅,很多农村广播常年无法使用,社会风气缺乏一定的引导。

  二是对外宣传不足。力度有待加强。新市镇旅游项目经营主体普遍对宣传营销重视不够,大多处于“封闭经营、口碑营销”的状态,缺乏塑造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未能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大部分游客只慕名前往酒埠江,很少有人知道新市镇徐公店、黄桃采摘园等景点的存在,更不会主动到村里游玩,感受农家乐的趣味。方式较为单一。景区暂未与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未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纳入乡村旅游宣传计划,缺乏新型宣传思路。

  (三)旅游项目不足,有待拉好乡村旅游的“链子”

  一是旅游项目不够特色。只有立足资源优势、尊重民俗民风、彰显地方特色、实现错位竞争,保持乡村气息和农村味道,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高水平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很多旅游项目的建设未能充分尊重地方特色,休闲观光农业总体上处于摸索阶段,对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要素挖掘不够,存在“千村一面”“千菜一味”等问题,降低了部分村的旅游吸引力。

  二是旅游项目不够丰富。新市镇徐公店目前开设了小火车、萌宠小动物、摇摆桥、无动力秋千等游玩项目,游客还可以在园内进行烧烤、沙滩越野等活动。但可供游客游玩的休闲娱乐项目数量与种类仍然有限——小火车一次只可以承载游客20余人,沙滩越野车一共只有4辆,摇摆桥要凑齐10人才可以使用,烧烤点、无动力秋千等项目常常需要排队等候,各项娱乐设施游客承载力较低。

  破解建议

  (一)完善配套设施,激活“一池春水”

  乡村地区和城市相比存在公共交通不发达、休闲游憩设施不足、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为增大游客容纳量、带动当地经济,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做好硬件保障。

  一是吃住服务升级。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更优的吃住服务。饮食方面,加紧形成规模化和体系化的餐饮集合,扩大现有农家乐的规模和数量,引进连锁餐饮品牌,投资发展当地特色餐饮企业,争取在五年内发展50家企业,可以同时接待2000多人吃住,培养相关从业人员,满足游客高质量体验需求。住宿方面,扩大现有的民宿、酒店和农家乐的规模和数量,同时投资引进高档农家旅馆和民宿建设项目,充分发挥特色乡村旅游的商业价值。

  二是交通更加便民。发展乡村旅游,有景更要有路,只有路通了,乡村旅游这把火才能烧旺。要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落实农村道路提升工程,推进农村道路提质改造——合理规划农村道路,设置景点观光的zui.佳路线;拓宽道路宽度,为游客自驾游提供便利;增设停车位和观景区域,缓解交通拥堵;加快村组断头路、破损道路改造,使乡村道路更加平坦通畅;改修较陡峭路段,保障车辆爬坡安全,为非越野车辆提供便利。

  三是医疗服务更贴心。不断完善新市卫生院、大同桥卫生院和钟佳桥卫生院的医疗卫生设施,为游客提供安心、贴心、用心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在景点道路沿线和景点门口设置急救站、急救点。围绕“医疗健康工程”,尽快完善紧急医疗救援指挥系统,解决旅客的后顾之忧。

  四是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多主体的相互配合,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同时,要做好资金融合,一个是积极争取省市县的项目资金,另一个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最后是要鼓励企业和大户投入资金,为乡村旅游发展夯实基础。

  (二)加大宣传力度,抓好“两个方向”

  一是面向本土,做好对内宣传。做好政策宣传引导。通过广播、宣传栏、宣传标语、宣传讲座等多形式,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鼓励群众支持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水处理等相关工作,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在基层落地生花,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氛围。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新市镇特色民谣、小品、快板等艺术形式走向大街小巷,同时提高村民素质,形成乡风传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氛围。提升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素质。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服务意识,营造文明的氛围。

  二是面向社会,做好对外宣传。首先,拓展宣传渠道,如建立新市镇旅游门户网站,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扩大宣传力度。其次,强化主体合作,注意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规划从酒埠江到新市镇的旅游线路,借助旅行社网站宣传,把新市镇作为游玩酒仙湖之后餐饮小憩的最后一站,领略别具一格的惬意。再者,推动品牌培育,鼓励各景区积极参与全国休闲农牧业星级评定、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等品牌培育工程,鼓励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通过要素流动、资本重组和品牌整合,培育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知名品牌。最后,创新宣传思路,通过休闲农业现场促进会、发展座谈会和研讨会为示范园区授牌、开展星级评定提高企业知名度、组织多种涉农节庆活动的方式,打造乡村旅游新的增长点,培育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牌。

  (三)打造特色产业,开辟“三条路径”

  第一条是“舌尖上的创业路”。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应当立足客源市场打造特色品牌旅游项目,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发现、发展、发扬地方美食特色,形成品牌效应,并以特色美食为招牌,定期开展“美食文化节”活动。同时,要在吃的安全、吃的别致、吃的开心上下功夫,打造舌尖上的美丽乡村。

  第二条是“产学研的创收路”。旅游业具有周期性特征,通过开发文创、非遗、节庆、民俗等资源,强化产业链的抗波动能力,可有效增强发展韧性。挖掘和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深挖品牌资源潜力,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提供研学、农事体验,拓展乡村旅游新业态。鼓励株洲众森有限公司不断拓展旅游产业新模式,以“新市徐公店”为基础不断探索产学研发展新道路,同时继续加大对健坤集团产学研项目的扶持力度,打造乡村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品牌。

  第三条是“云端上的创新路”。改变早期以农家乐、采摘游为主的乡村旅游模式,探索发展乡村节庆、康养休闲、文化馆博物馆等新亮点,让城市居民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方式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打造3D旅游特色产业,让游客可以自主选择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领略新市镇美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着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的田园情怀,守住绿水青山就能换来金山银山,打造好“造血式”旅游产业,有利于乡村全面振兴、走向共同富裕。因此,要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产业等方面入手,真抓实干、接续奋斗,乡村旅游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广阔,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幸福。

  ★ 作者简介

  崔馨玥,湖南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湖南省2020届选调生,现任株洲市攸县新市镇团委书记、党政办干事,新中社区党委书记助理。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