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2021年安徽发改委遴选笔试真题(7月17日)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7-18

2021年安徽发改委遴选笔试真题(7月17日)

  (题目材料根据考生回忆整理,非考试原材料)

  第一题

  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勋章,是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增强党员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为安徽省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奋斗积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某省直单位举办勋章颁发仪式暨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邀请老党员代表、新党员代表参加,单位主要领导出席并讲话,写讲话要点,200字以内,10分。

  第二题

  我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比较优势,科技创新、生态良好、内需空间大等等,但还是差距大,有一些不足,写对标沪苏浙,我省还有哪些需要学习的。200字以内。10分。

  第三题(以下材料根据考生回忆整理,非考试原材)

  材料1:

  “十三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三重一创”建设为抓手,以梯次推进重大新兴产业专项一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一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主要路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7.3%,高于同期规上工业产值增速约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16年的23.3%提高到2020年的40.3%。这也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2016年以来连续第5年获得表彰。

  材料2

  依托五个一和一室一中心平台,提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获得多少个省級新产品,获得多少平台之类的。强调企业创新,企业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提了安徽省十大产业计划,做了十大产业链图,制订了工作方案

  材料3:

  出台国内首个战新产业发展条例,三重一创等综合性政策,各类齐业专项政策。

  材料4

  引入多个领军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有4个国家战新产业集群

  材料5:建立省三重一创产业基金,鼓励各市设立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建设“三重一创+园区”四融模式。

  设立300亿元省“三重一创”产业发展基金,省政府每年出资20亿元作为引导资金。对资金需求量大、引领作用强的产业,省市合作建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给予支持。

  材料6: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新产业发展壮大。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实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社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问题:针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结经验,400字以内。15分。

  第四题(以下材料根据考生回忆整理,非考试原材)

  材料1

  十三五期间新型市建设良好,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建成海绵城市,系统建设智慧市,还有个啥建的不错。

  材料2:

  户籍制度改革好,十三五累计7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但是存在顾虑,一是舍不得放弃农村优惠条件,二是进城住房难,子女上学难等题。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全面取消或放开放宽部分大城市落户限制。无疑可,这对亿万农业转移人ロ来说是重大利好。“十三五”期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2019年底城镇人口达到8.48亿,2014-2018年共有9000万以上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策希望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能在城市落户。不过,也有部分进城农民工仍不太愿意落户,实际落户进程并不及预期。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有些地方过多考虑落户增加的短期成本,忽略了随之而来的人口红利。这些城市虽然放开落户,但舍不得给予相应的公共服务,对农民吸引力不大;二是随着农村条件逐步改善、农村各类权益在值,一些农民不舍得附加在土地上的各种权利,他们认为保留农村户口会更“吃香”。

  材料3:

  国家长三角规划对于城市群发展的要求。我省建成一圏五区加与其他都市圏协同发展,合肥市特大城市。但是城镇化不高,列举了我省和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率不高,中心城市发展不好,城市能级需要提升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江省、安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先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三省一市的26个城市,安徽省有合肥等8个城市被列入其中。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规划确定的中期目标: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在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远期目标: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门户地位更加固,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世界级城市群。

  2021年,安徽将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引,推进“一圏五区”发展布局优化升级,加大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城乡间融合互动、融通互补。在统筹推进“一五区”协调发展方面,安徽省将深入实施合肥都市圏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支持合、准、六联合打造空港经济示范区,推动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协同互动。

  长三角域市群是“一帯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帯,是中国城镇化基础zui.好的地区之一。2018年,从城镇化水平来看,有9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了70%,其中,上海和南京都超过了80%杭州、无锡、苏州、合肥、宁波、常州和江在之间,2城中有5个城市的域镇化的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铜陵、宣城、池州、滁州和安庆,其中安庆尚不50%这也说明安徽皖江城市群的城镇化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未来这些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都将太幅提高。

  安徽的城市规模也相对较小,除了合肥和芜湖,其他几个城市的城区人口都少于100万人,铜陵、宣城、池州、滁州和安庆的城镇化率也较低,安徽皖江城市群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材料4:

  人口对城镇化有影响,写了一堆最新人口普查的数据。十四五时期人口流动更快。

  第七次人口普数据含着丰富的信息,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从流向看,人口持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

  从城乡发展来看,人口流动也与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人口迁移流动是域镇化率从2010年到2020年相继上50%和60%大关的主推进力,广东省由此继续成为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看,中国当前仍然处于城镇化率有潜力以较快速度提升的发展机遇期,“十四五”时期可突破65%的城镇化率,城乡之间还将呈现出大迁移大流动的基本格局。

  材料5:

  讲了县城承载的现状和重要性,十四五要做好县城、带动城乡发展,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材料6:十四五时期要加大两新一重建设解释两新、重的内容),加大投资。城市还面临交通等等“城市病”,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待加强。

  十四五时期要加大“两新一重”建设,所谓“两新一重”顾名思义,也就是两个“新”和一个“重”,分别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与高速城市化进程相伴生的城乡分割、公共卫生、老龄化、风险积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将会凸显,由此滋生的“城市病”已经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自觉站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失时机地推进市治理现代化。

  材料7:

  城乡差距大,举例,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

  问题:写安徽“十四五”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提纲。调研报告要求:格式正确,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对策可行。不少于600字,25分。

  第五题:(以下材料根据考生回忆整理,非考试原材)

  材料1.

  习近平两山理念。现阶段是打造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区、(还有三四个内容)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安考察,对加强生态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安徽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的同时,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材料2:

  合肥的湿地保护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zui.好的名片。”

  当前,各大湿地建设正快马加鞭向前推进。目前,已有2处湿地完成保护修复,其余8个湿地正在加速施工建设,共完成投资52.75亿元,恢复修复湿地6.2万亩。就在前不久,环巢湖十大湿地之一安徽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合肥首个"国字号"湿地公园。当前,合肥正加速向国际湿地城市迈进。根据规划,到2025年,环巢湖地区湿地保护率达80%以上。

  材料3:

  解释了碳中和、碳达峰的含义。十四五规划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论述。

  “碳达峰”就是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通过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十四五”规划要》提出,要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石化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4.

  持续做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长江经济带,落实沿岸分级严格管控。推进“(好像是三句话)”新的三大一强专项攻坚战。三大一强长江经济带。

  今年以来,我省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纵深推进“三大ー强”专项攻坚行动,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生态补偿机制,持绩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材料5:

  我省开展“绿水青山,节能增效”的全国节能周活动,有4个内容,还用了云,绿色出行,推广绿色生活理念。

  还围绕“云”上节能周策划开展一系列线上活动,通过新兴媒体加载节能宣传视频、线上节能知识讲座、线上先进节能技术展览、线上答题活动等,普及节能知识,倡导全民参与节能降耗,鼓励全民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绿色出行和生活方式。

  材料6:

  加强源头和过程管控。支持打造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限制塑料,推广绿色包装。发展资源回收再利用。开展秸秆利用推介会。发展绿色产业。

  材料7.

  皖南文化和旅游区,注重自然生态保护,黄山申报国家级生态补偿县,用绿色资源换绿色黄金。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铜陵、马鞍山、芜湖等七市,国土面积5.7万平方公里。如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示范区广大开群众的普遍共识。

  省发改委的一份调研材料显示2017年,皖南示范区7市累计建成绿道2028公里、污水配套管网1607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831平方公里,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3%。前不久,省环保厅发布今年前10个月各市空气质量排名,示范区核心区的黄山、宣城、安庆、池州排名前四位。近年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七城市立足好山好水,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色发展,围绕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走出了一条符合区域特色、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路径。

  2012年至今,黄山市以新安江流域开展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加快建设山水相济、人文共美的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2012年,财政部、原环保部正式实施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成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由安徽、浙江两省共同设立补偿资金,根据跨省断面水质情况确定补偿责任主体。试点8年来,安徽省新安江流域治理累计完成投资逾150多亿元,黄山市优化升级项目510多个,实施了农村面源污染、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业点源污染整治、生态修复工程、环保能力建设等5类366个重点项目,新安江街口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补偿考要求,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同时,千岛湖湖体水质与上游来水同步改善,营养状态指数逐步下降。绿色产业长足发展,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増长8.7%和9.3%,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的局面。

  材料8:

  核聚变能源研究,提到超导托卡马克,解释了他的功能,核能之类的。

  核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相同质量的物质释放的化学能的数十万倍至百万倍。核反应有核裂变、核聚变两种形式。一个重校在中子的击下分裂成高能碎片的反应叫做核裂变,主要反应物是少的放射性元素铀、钸等,如核子弹爆炸,两个轻核发生碰撞结合成重核的反应叫做核聚变。主要反应物为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如氢弹爆炸、太阳发光发热等。现在占发电量比重较大的核电站就是在控制之下的裂变能利用。

  托卡马克是一环形装置,通过约束电波动,创造氘、氚实现聚变的环境和超高温,并实现人类对聚变反应的控制。受控热核聚变在常规托卡马克装置上已经实现。但常规托卡马克装置体积庞大、效率低,突破难度大。上世纪末,科学家们把新兴的超导技术用于托卡马克装置,使基础理论研究和系统运行参数得到很大提高。

  材料9:

  我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需要改变,十四五实现两碳目标有难度。我省交通运输体系需优化,铁路、水运不发达,智慧交通,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不够,绿色方式不优。

  材料10:

  长三角其他地区做的探索,绿色金融,绿色信用货款,绿色建筑等。还有一段是考核和监督

  问题:

  1.写出绿色发展应遵循的原则,不少于150字,5分。

  2.结合材料,结合实际,对安徽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提出对策建议,不少于1000字。35分。

  注:本次考试题目由考生提供,文开遴选加以整理,非考试原始材料,仅供考生复习参考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